首页 理论教育音乐审美感受力的准确定义和优化方法

音乐审美感受力的准确定义和优化方法

【摘要】:后来,在王次炤著的《音乐美学》一书中提出了“审美感受能力”一词,“音乐是为听音乐的耳朵而创造的,如果没有需要音乐的耳朵,没有具备审美感受能力的人类听觉,就根本不会有什么音乐艺术存在”。审美感受是在美学、审美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中大量使用和研究的一个现象及概念,但是在心理学界,有个别学者提出,感受和审美感受是非心理学的学科概念,导致对本研究早期基础理论问题的质疑。

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德国黑格尔著的《美学》第一卷中提到“审美的感官”一词,“艺术作品之所以为艺术作品,不在它一般能引起情感(因为这个目的是艺术作品和雄辩术、历史写作、宗教宣扬等所共同的,没有什么区别),而在它是美的,所以过去就有些人想到替美找出一种特别的审美的情感,还要找出一种特别的审美的感官”。198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一书中,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提出了“审美的感觉”一词,“人有审美的感觉,审美的理智,才能感觉到外面的美”。此外,在滕守尧著的《审美心理描述》一书中提到了审美感知力,“审美感知力的强弱,有先天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是,假如后天的教育得法,就有可能将那些‘沉睡’的感受力调动起来,反之,即使有先天的因素,如果长期搁置不用,也会蜕化,甚至消失。因此,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儿童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现象世界,使自己的感觉活动逐渐适应对象世界中对称、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美的活动模式,最后形成一种对这样一些模式的敏锐选择能力和同情能力”。

在陈望衡、李丕显著的《黑格尔美学论稿》一书中提到了审美感受,“应该肯定,人的资禀是有差别的,有的人对声音特别敏感,同样,他比别人更多地领略到音乐的美;有些人对色彩、对形体特别敏感,同样,他比别人更多地领略到造型艺术的美。具有这种天生资禀的人在欣赏与这种资禀相关的艺术时,审美感受很迅速、很敏捷,也比较准确”。后来,在王次炤著的《音乐美学》一书中提出了“审美感受能力”一词,“音乐是为听音乐的耳朵而创造的,如果没有需要音乐的耳朵,没有具备审美感受能力的人类听觉,就根本不会有什么音乐艺术存在”。在赵伶俐著的《审美概念认知科学阐释与实证》一书中提到了审美感性,在早期采用的是审美感受,其指包括审美感觉、审美知觉、审美联想、审美想象、审美情感等在内的所有这些过去认为非审美理性的审美认识因素,有时等于审美直觉。审美感受是在美学、审美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中大量使用和研究的一个现象及概念,但是在心理学界,有个别学者提出,感受和审美感受是非心理学的学科概念,导致对本研究早期基础理论问题的质疑。尽管在普通心理学中尚没有感受和审美感受这样的概念,却有表示感觉能力的感受性这样的概念;而且在《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中其实已经有审美感受这一概念词条,即审美感受是指人们对审美对象产生审美知觉的同时形成的一种情感状态。它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在赵伶俐的博士论文《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受和创造性思维影响的探索性研究》中对审美概念、审美感受、创造性思维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图中能够看出,审美活动、审美感受之间的关系是审美活动包括审美感受,而审美感受又等同于审美感性,所以在审美感受中又包含了感性、直觉等。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中标注了审美感受是指狭义的美感。美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感是指审美意识。狭义的美感专指审美感受,即人对于美的主观感受、体验与精神愉悦,是构成审美意识的基础。通常使用狭义概念。能力是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前者指进行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等。后者指从事某些专业性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绘画能力或飞行能力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也有解释:“能力,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效率的一个心理特征。凡是为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称之为一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

由此可以得出,审美感受力就是审美感受过程中形成的能力,是指人对于万事万物美的主观感受、体验过程与审美精神愉悦,进行各种审美体验活动构成审美意识的基础审美感受的能力。那么,音乐审美感受力就是在音乐中人对于美的主观审美感受、审美体验与审美精神愉悦,能够进行各种音乐活动,构成音乐审美意识的基础音乐审美感受的能力。

美感在审美实践中产生与发展,它的基本心理因素有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思维、意志等。不同时代、阶级、民族与地域的人,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因观念、习惯、素养、个性、爱好等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所形成的美感也不同。但由于拥有共同的物质依据与心理、生理机能,以及在审美关系中的相同因素,所以又使美感形成共同性。美感的基本特点是客观制约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差异性与共同性的统一。美感是创造美的心理基础。对于能力,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