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审美考量

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审美考量

【摘要】:音乐课对现代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为很多匠心独具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多种可能性,对音乐教学美形成了有效促进。以下三个教学例子中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音乐教学展现出异彩纷呈的审美效果。这种视听结合、效果奇佳的一幕颇具审美效应,引来学生的一声声惊叹。加上音乐作品的精彩解读、音乐思想的贯穿,教学媒体的使用在这堂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审美作用。

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如今在城市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运用。诸如视频或音频的截取,视听结合的审美呈现,画面情境的创设等,已成为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音乐课对现代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为很多匠心独具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多种可能性,对音乐教学美形成了有效促进。以下三个教学例子中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音乐教学展现出异彩纷呈的审美效果。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打花巴掌》这首儿歌中,歌词中唱到了茉莉花、海棠花、江西腊、野菊花、玫瑰花、牡丹花等花名。有位教师在音乐的整体感知部分,播放歌曲的同时呈现了PPT课件,课件上呈现出一棵大树,歌词中唱到的各式各样的花随着音乐的播放一朵一朵地开放在大树上。这种视听结合、效果奇佳的一幕颇具审美效应,引来学生的一声声惊叹。另外有位音乐教师在歌曲学唱环节呈现花朵图片,也产生了很好的审美效果。教师在范唱、歌词朗读、师生接唱时根据花名实时点击电子白板,使歌词中唱到的花轮流出现。教学媒体上歌曲内容的视觉呈现,不仅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起到了辅助学生记忆的效果,也使得音乐教学颇具趣味。这一方式适用于小学低段学生,可以使其在生动有趣的音乐审美活动中学会歌曲。

又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唢呐配喇叭》这一课中,有位教师为歌曲的合乐动作设计了十字步舞蹈的律动形式。但如何使全体学生在短时内能够有效地掌握这一具有一定难度的秧歌舞的基本步法,给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个新的难题。于是教师提前录制了十字步动作的微课教学视频,并用于导入环节。视频中一个十字形的白色贴纸贴于深灰色的地面上,教师立于十字贴纸的上方,脚步在十字贴纸的四端移动,分解了的步法动作加上相应的语言解说,有效地展现了十字步的基本动作。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首先播放了这一教学视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跟着视频很快学会了动作。

清楚明晰的讲解和层次分明的示范动作通过微课的形式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更以新颖别致的特点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兴趣,形成美的教学形态。音乐是在时间进程中运动着的时间艺术,具有流动性。因此,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常存在着音乐的聆听感知和教师的即时讲解无法同步的矛盾。在交响音乐欣赏中,为促进学生的审美理解,许多关于旋律发展、强弱变化、主奏乐器的内容需要进行即时的讲解与提示,但在音乐聆听的过程中,若遇到知识点教师就停下音乐进行讲解说明,会使对音乐的完整审美感受受到破坏;若在音乐播放中进行讲解,教师讲解音乐形态同时诉诸听觉感知的方式,将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从而影响了审美感知;若选择在音乐结束前后进行讲解,许多细节内容在聆听中已无法与复杂的音乐形态相对应,因此常使得追求音乐教学美感的教师甚为困扰。

但有位音乐教师在一堂音乐欣赏公开课上,创造性地将弹幕技术应用到了音乐讲解中,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课堂上,学生在观看管弦乐队的演奏视频时,教师应用“绘声绘影”视频软件,将需要实时讲说的内容通过手机发送至屏幕,以弹幕的形式将音乐审美要素特征的变化、此刻的主奏乐器、教师个人的审美感受以文字的形式在学生聆听中给予视觉的呈现。这一做法既不影响学生完整的听觉审美感知,又能够对音乐有细致而即时的讲解。教师对网络技术媒介别出心裁的教学应用,带给了学生新奇而独特的音乐欣赏体验。加上音乐作品的精彩解读、音乐思想的贯穿,教学媒体的使用在这堂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审美作用。

在以上例子中,无论是歌词中花的图片的展现,带来美的视觉呈现与有效的歌词记忆,还是微课教学视频的设计,带来学生对秧歌舞蹈基本动作的高效掌握,更有弹幕技术独出心裁的教学应用,带来的新奇审美体验与及时而透彻的讲解提示,皆是教师匠心独具的审美活动设计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巧妙运用而在音乐教学中收获的独特的教学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