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与普通儿童的异同

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与普通儿童的异同

【摘要】:受到听力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语言发展滞后的影响,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其特殊性。听觉障碍儿童思维发展与普通儿童具有同样的趋势,大体上呈现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思维阶段。听觉障碍儿童如果及早接受语言康复训练,在语言的作用下,他们的思维也可以迅速进入形象思维阶段。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感知觉和记忆是进行思维的基础。人们利用感性经验,在记忆的作用下进行思维,探索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受到听力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语言发展滞后的影响,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其特殊性。

听觉障碍儿童思维发展与普通儿童具有同样的趋势,大体上呈现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思维阶段。在动作思维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动作,总是跟自己的感知和自身身体行动密切相关。脱离了活动和实物进行思维对儿童来说是困难的。随着语言的产生与发展,普通儿童在3岁左右开始摆脱对身体动作的依赖,逐渐运用表象进行思考,发展出形象思维。听觉障碍儿童如果及早接受语言康复训练,在语言的作用下,他们的思维也可以迅速进入形象思维阶段。随着知识的积累,特别是语言的发展,普通儿童运用概念和推理进行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强。小学阶段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大约11岁左右,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听觉障碍儿童入学后,随着词汇量的增加,他们逐渐掌握了一些概念,抽象思维能力也开始得到发展。然而比起同龄普通儿童,听觉障碍儿童的词汇量仍十分贫乏,对于词和句子也缺乏深入理解。在听觉障碍儿童的概念体系中,具体概念发展较快,抽象概念则发展迟缓。在完成分类任务时,听觉障碍儿童能比较容易地根据事物的外在形象特征进行分类,例如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形状对积木进行分类。而当需要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时,他们往往会出现困难,比如分不清“西红柿”到底是蔬菜还是水果。因为不容易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他们常犯概念扩大和缩小的错误。总之,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缓慢影响了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的思维更多受到事物外在形象的影响,对于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的联系缺乏深入理解。从整体上看,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到青少年中晚期,他们的抽象思维才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除此之外受到听力损失的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不能充分利用听觉渠道感知环境,而是更多地依赖其他感觉通道,特别是视觉通道。他们视觉发展迅速,在视觉感知细节方面优于同龄普通儿童。在思考问题时听觉障碍儿童更依赖视觉表象和运动表象,对具体形象的细节把握较好,能较好地区分事物之间的外在差异,但对问题情境缺乏整体认知,难以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