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农田防护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法

农田防护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法

【摘要】:农田防护工程是对农田采取一些措施以防范灾害、保护土地,并建立起合理的农田防护措施体系,以实现农地资源的永续、高效利用。生物措施包括营造农田防护林及其他防护林和种植保护草。水土保持林是以减免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保护农田为主要目的而建立的防护林。

农田防护工程是对农田采取一些措施以防范灾害、保护土地,并建立起合理的农田防护措施体系,以实现农地资源的永续、高效利用。农田防护工程一般包括农田防护工程生物措施和农田防护工程措施两方面的内容。

1.农田防护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就是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之固沙、固土作用和高大繁茂秆茎枝叶的防风作用,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对需保护的农田提供生物防护屏障。一般见效慢、实施周期长,但较工程措施用工和投资少,且可实现标本兼治,具有多方面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既可改善区域内的环境气候,促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业产出率,又能建立秀丽的农田景观系统。生物措施包括营造农田防护林及其他防护林和种植保护草。

农田防护林是在没有特殊灾害的地方,建在田块周围以降低农田内的风速,减少田内水分蒸发,改善农田内的小气候为目的的小片林带,一般布局成林网。其布局应同其他农田基本建设的布局相结合。

水土保持林是以减免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保护农田为主要目的而建立的防护林。主要采用适应性强、繁殖容易、蓄水保土作用大的速生树种,一般有分水岭防护林、护坡防护林、固沟防冲林等。

固沙林是指采用适应性强、抗风蚀、耐干旱瘠薄、沙埋沙压后能很快长出根、生长迅速、繁育容易的树种而建的以防止风蚀、固定流沙、保护农田为目的的防护林,是改造利用沙地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护岸固滩林是为了防止河流两岸土地冲刷和崩塌,防止河水泛滥而在河滩地和河岸营造的防护林,包括固滩林和护岸林。应结合工程治理,营造护岸固滩林,以阻水淤沙、保护农田、扩大耕地、保障村镇安全,同时建立用材林和薪炭林基地。

保护草是在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地区,种植草本植物,以恢复草被,增加覆盖率,蓄水保土,防风固沙,减少径流和沙移。草场应根据整理区地形、土壤、草被情况及固坡要求,与林业工程措施配合。

2.农田防护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就是通过一些工程,来改变局部地形、局部构造,从而影响水流方向、阻挡风沙,达到防灾保田的目的。一般见效快、实施周期短,但一次性投资较大、用工也多,只用于农田受灾严重的地区。工程措施包括治坡工程、治沟工程、治滩工程、防洪防潮工程等。

治坡工程是在坡面上沿等高线开沟、筑埂,修成不同形式的水平台阶,用于改变局部地形。一般包括坡地梯田工程、鱼鳞坑与水簸箕工程、坡地蓄水工程等。

治沟工程是指从上到下、从坡到沟、从沟口到沟底的一系列治沟措施的总称。在沟头兴修防护工程如土埝、树桩埝、截水沟埂等将地面径流分散拦蓄,使之不从沟头下泄,制止沟头发展;在沟坡,通过坡面工程减少、减缓下泄到沟底的径流,在沟底依据不同条件采取修谷坊、淤地坝、小型水库等工程抬高和巩固侵蚀基点,拦蓄洪水泥沙。

治滩工程主要是通过人工垫土、水利冲土等办法治理河滩地、淤地造地,包括修堤、改河道、引洪淤滩等工程。治滩工程难度较大,应采取综合措施,修筑堤防,开挖河网,配套小型桥、涵、闸、站,达到旱涝保收的标准。

防洪防潮工程主要是根据洪潮特点,合理确定圩堤位置;按防洪防潮标准,设计堤顶高程和堤线;合理进行联圩筑堤,缩短防洪堤线。

潮排工程包括自排与机电排工程。潮排系统一般由河网(包括内、外河),挡潮排水闸、涵洞、排水站(包括外排站和内排站)及湖塘、海涂水库等组成。自排时,内河的水经外河排入大海。规划时应通过潮位频率计算及圩内水位推算,分析潮排地区自流排的可能性及机电排的必要性,合理确定排水面积、自排、抽排的范围及配合方式,以防涝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