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开挖中的变形破坏类型归纳起来有:平面型、弧面型、楔型体滑动,倾倒、侧向张裂、溃屈蠕变破坏等,其典型实例见表9-6。表9-6 人工高边坡典型破坏实例表沿层间错动带的侧向张裂破坏。1号导流洞进口上部7号公路边坡发现的多条宽大拉裂缝亦与下部层间剪切错动带等软层压缩变形有关。是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之一,根据结构面的组合形式及发育规模,楔形体可分为“定位楔体”和“随机楔体”两种型式。......
2023-08-24
图10.23为边坡顺河向水平位移等值图。在水库蓄水压力作用下,边坡顺河向位移的最大部位出现在左岸挡水坝段上。上游水库边坡体顺河向水平位移在挤压破碎带上下盘岩体中出现了明显的错动变形;上盘岩体顺河向水平位移大,下盘岩体顺河向位移相对较小。大坝下游的边坡中,挤压带上下盘岩体错动变形不明显。错动变形的发生,对左岸坝基防渗帷幕是一种潜在不安全因素。
图10.24为边坡横河向水平位移等值图。在水库蓄水压力作用下,边坡横河向位移的最大值出现在挤压破碎带上盘岩体中。上游水库边坡挤压破碎带上盘岩体发生向外运动的变形;下盘岩体在库水压力作用下发生向边坡里面运动的变形。左非挡水坝段下游边坡表面变形均为指向坡体外的变形。同样,上游水库边坡横河向水平位移在挤压破碎带上下盘岩体中也出现了明显的错动变形。
图10.25为边坡铅直位移等值图。在高程380.00m水库蓄水压力作用下,水库淹没范围的边坡体产生沉降位移,最大沉降变形约12.0mm。左岸坝基及下游边坡产生明显抬升变形。抬升变形最大部位出现在左坡0+140~0+300范围内。最大抬升变形计算值约14.5mm,与实测值接近。
图10.23 左岸近坝边坡顺河X向位移等值图(单位:mm)
图10.24 左岸近坝边坡横河Y向位移等值图(单位:mm)
有关工程渗流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文章
边坡开挖中的变形破坏类型归纳起来有:平面型、弧面型、楔型体滑动,倾倒、侧向张裂、溃屈蠕变破坏等,其典型实例见表9-6。表9-6 人工高边坡典型破坏实例表沿层间错动带的侧向张裂破坏。1号导流洞进口上部7号公路边坡发现的多条宽大拉裂缝亦与下部层间剪切错动带等软层压缩变形有关。是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之一,根据结构面的组合形式及发育规模,楔形体可分为“定位楔体”和“随机楔体”两种型式。......
2023-08-24
尤以①组发育,基本控制950m马道以上边坡形态。Ⅳ—1区,位于坝轴线上游980m高程以上,由含煤中厚层中细粒砂岩组成,图9-10 左岸坝顶边坡稳定性分类及分区卸荷拉裂。......
2023-08-24
蓄水导致大坝及岸坡产生抬升变形的最早记录是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托古尔坝的重力坝。图10.1为下游9号测点及坝基变位在蓄水后的时变过程线。表10.1列出了前苏联部分坝基及坝体的抬升变形数值和分布情况。图10.1托克托古尔坝基抬升变形过程线表10.1前苏联几个高混凝土坝附近基岩垂向变位分量单位:mm注 表中“+”为上升;“-”为下降。坝基及岸坡升、降变形的速率与库水位变化的速率相对应。......
2023-06-28
工程师哈基莫娃提出的坝基总抬升变形值主要由浮托力引起的抬升变形值和动水压力引起的抬升变形值组成。由于河床坝段与高处岸坡坝段的抬升值不同,甚至有沉降与抬升之别,显然这种变形会影响大坝的应力及分布,甚至影响其寿命。此外,抬升变形是否会对防渗帷幕带来不利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2023-06-28
在压水孔内7.0MPa水压力和岩体内较高孔隙压力的持续作用下,岩体内产生了较大的水平位移。由图11.7可知,铅直Z向位移关于压水孔中心水平面对称分布。Z向最大铅直位移值出现在距离孔壁1.0m左右的上、下方岩体内,最大X向位移接近1.0mm。图11.8和图11.9分别为压水孔在降压结束后岩体纵向截面和铅直横截面上的位移等值线图。Y向最大位移值出现在压水孔两端的断层影响带以外3.0m附近的裂隙岩体中,其值在0.2mm左右。......
2023-06-28
铜街子水电站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是大渡河梯级开发的最末一个梯级电站。铜街子水电站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副坝为堆石坝,最大坝高82.0m。图10.2铜街子水电站枢纽平面布置1.水文地质条件坝区出露地层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和沙弯组页岩。图10.3水文地质结构2.抬升变形规律表10.2是截至2004年坝段抬升变形统计表。大坝和右岸岩体抬升变形最大值分别达到22.2mm和24.3mm。铜街子大坝抬升变形发生在坝基和右岸岸坡中。......
2023-06-28
图10.5坝址区横切柳枝坪背斜-江垭向斜地质剖面示意图2.抬升变形规律图10.6为右岸坝段测点抬升变形空间分布,图10.7库水水位与大坝120m廊道抬升位移过程线图。江垭水库于1998年8月开始蓄水,库水位达到170m;2000年11月蓄水至正常高水位。大坝及岸坡抬升变形总体趋势如下:河谷中央部位的坝段上升幅度大于两岸,且左侧略高于右侧。坝基与两岸坝肩变形协调,表现为均匀过渡。......
2023-06-28
总体变形分析按隧道的初期支护变形分级标准与可接受准则对兰渝线变形达到Ⅰ级的隧道进行分类梳理。统计分析表明,当最大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呈大夹角时,大变形出现的频率为100%。统计分析表明,软岩大变形发生频率为64.3%,软岩夹中硬岩为30.3%,因此岩层强度是产生大变形的主要因素。兰渝线大变形隧道的统计结果表明,薄层岩体大变形出现频率为82.1%,中厚层为17.9%,厚层及以上一般不会出现大变形。表3.4各因素对围岩变形的影响程度统计分析续表......
2023-09-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