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金属切削的二次滑移变形及其影响

金属切削的二次滑移变形及其影响

【摘要】:如粘结强度大于材料的强度极限时,由于切削的继续进行,切屑的相对运动将发生在切屑底层和上层金属之间,这称为二次滑移变形。这时切削过程比较平稳,切削力波动较小,加工表面质量较高。单元切屑切削中,整个剪切面上的应力都超过了材料的强度极限,产生的裂纹贯穿切削的断面,形成一个个变形单元,如图1-15c所示。

1.变形区的划分

金属切削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变形的过程。被切削金属的质点在切削过程中的变形,可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如图1-14所示。

第一变形区:从OA线开始变形到OM线晶粒的剪切滑移基本完成,这一区域称为第Ⅰ变形区。其变形特征是刀具前刀面挤压切削层金属,切削层金属剪切滑移,切削层金属被切削刃切离母体。

图1-14 切削变形区的划分

第二变形区:切屑沿前刀面流出时,进一步受到前刀面的挤压和摩擦,切屑底层的金属在前刀面上产生粘结而滞留,切屑底层的金属与上层金属之间产生二次滑移变形,该区域称为第Ⅱ变形区。其变形特征是刀具前刀面与切屑挤压摩擦,由于机械作用将前刀面上的油膜和氧化膜磨掉,由于冶金作用将前刀面上的峰磨去谷填平,形成新的面接触,切屑与前刀面在高温高压下产生粘结,切屑产生滞留。如粘结强度大于材料的强度极限时,由于切削的继续进行,切屑的相对运动将发生在切屑底层和上层金属之间,这称为二次滑移变形。

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钝圆部分和后刀面的挤压、摩擦与回弹,造成纤维化与加工硬化,该区域称为第Ⅲ变形区。

2.切屑的形态

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工件材料、刀具参数、切削用量等的不同,切削层金属被切下后,将形成四种不同形态的切屑,如图1-15所示。

图1-15 切屑的形态

a)带状切屑 b)节状切屑 c)单元切屑 d)崩碎切屑

(1)带状切屑 切屑连续不断成带状,底面光滑,背面无明显裂纹成微小锯齿形。一般加工塑性材料、刀具前角较大、切削厚度较小时形成,如图1-15a所示。这时切削过程比较平稳,切削力波动较小,加工表面质量较高。

(2)节状切屑 切屑背面有较深的裂纹,成较大的锯齿形。由于前角较小,切削厚度大,速度低,局部切应力达到材料强度极限的结果,如图1-15b所示。这时切削变形较大,切削力较大且有波动,加工质量相对较差些。

(3)单元切屑 切削中,整个剪切面上的应力都超过了材料的强度极限,产生的裂纹贯穿切削的断面,形成一个个变形单元,如图1-15c所示。

(4)崩碎切屑 切削铸铁、青铜等脆性材料时,切削层金属发生弹性变形后,未发生塑形变形就突然崩碎,形成不规则的粒、片或针状切屑,如图1-15d所示。这时,切削力和切削热都集中在切削刃和刀尖附近,刀具易磨损,产生振动,因此,加工质量较低。

切屑的形态随着切削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可根据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切屑的形态,以满足加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