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研究施工过程的重要性

研究施工过程的重要性

【摘要】:从施工的技术操作和组织的观点看,工序是工艺方面最简单的施工过程。将一个施工过程分解成工序、操作和动作的目的,是为了分析、研究这些组成部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如果进行某项先进技术或新技术的工时研究,就要分解到操作甚至动作为止,从中研究可加以改进操作或节约工时。工作过程是由同一工人或同一工人班组所完成的在技术操作上相互有机联系的工序的总和。

2.1.1.1 施工过程的概念

施工过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施工过程是指从准备至生产出建设工程产品的全过程;狭义的施工过程是指在建设工地范围内所进行的生产过程,是从活劳动与物化劳动投入施工直至生产出建设工程产品的全过程。

施工过程的基本内容是劳动过程,是由不同工种、不同技术等级的建设工人,使用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施工工序和操作方法,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各种劳动对象(各种建筑装饰材料、半成品、预制品和各种设备、零配件等),使其按照人们预定的目标,生产出合格建设工程产品的过程。施工过程除了具备上述的基本内容外,有时还需要借助于自然力的作用,如混凝土浇筑后的自然养护、门窗油漆的自然干燥等。因此,施工过程是在若干个相连的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有机结合下完成的。

每一个施工过程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一定数量的合格的产品,该产品可能改变了劳动对象的外观形状、内部结构和性质,也可能是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空间位置。每一个施工过程的完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完成施工过程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

(2)具有完成施工过程的工作地点,即施工过程所在地点、活动空间。

(3)具有为完成施工过程的空间组织,即施工现场范围内的三通一平、材料、工器具的存放等空间位置布置。

(4)具有为完成施工过程的指挥、协调及管理工作地点的选择等方面的组织工作。

2.1.1.2 施工过程的分类

施工过程按不同的分类方式,有不同的类型。

就广义的施工过程而言,可根据施工过程在建设工程产品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施工准备过程

施工准备过程是指建筑、装饰和安装工程开工前或装饰材料、机械设备投入施工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技术组织工作。包括施工现场范围内水、电、道路的铺设,施工机械进场、劳动力调配,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预算的编制等方面的准备。

2.基本施工过程

基本施工过程是指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制作或经自然力作用下使其成为不同结构类型,合格的建筑、装饰和安装产品而必须进行的施工活动。如土建工程中的土石方、墙体砌筑;装饰工程中的楼地面抹灰;安装工程中的管道敷设、设备安装等。

3.辅助施工过程

辅助施工过程是指为了保证基本工作过程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辅助性施工活动。如现场筛砂、水洗石子、工具的研磨、机械的维护保养等。

4.施工服务过程

施工服务过程是指为保证各类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所需要的各种服务性活动。如建筑、装饰材料和各种零配件的供应、保管和运输,职工生活设施和供应等。

就狭义的施工过程而言,可按其专业工艺特点、不同的劳动分工、不同的完成方法和不同的复杂程度进行如下分类。

1.按专业工艺性质不同分类

(1)建筑与装饰施工过程。建筑与装饰施工过程是指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扩建、改建、恢复等建筑与装饰施工过程。

(2)安装施工过程。安装施工过程是指工业与民用建设中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工艺设备安装等施工过程。

2.按施工过程的完成方法不同分类

(1)手动施工过程。手动施工过程是指劳动者在无任何施工机械设备参加下,所完成的施工过程。如人工土石方、手工抹灰等。

(2)机械施工过程。机械施工过程是指劳动者操纵或配合施工机械所完成的施工过程。如起重机吊装构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等。

(3)机手并动施工过程。机手并动施工过程是指劳动者利用某些施工工具,所完成的施工过程。如木工制作中电锯截料、电钻打眼等。

3.按施工过程劳动分工的特点不同分类

可分为个人完成的过程、工人班组完成的过程和施工队完成的过程。

4.按施工过程组织上的复杂程度分类

(1)工序。工序是组织上分不开和技术上相同的施工过程。工序的主要特征是:工人班组、工作地点、施工工具和材料均不发生变化。如果其中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就意味着从一个工序转入另一个工序。从施工的技术操作和组织的观点看,工序是工艺方面最简单的施工过程。但是,如果从劳动过程的观点来看,工序又可以分解为 “操作”和 “动作”。

施工动作是施工工序中最小的可以测算的部分。施工操作是一个施工动作接一个施工动作的综合。每一个动作和操作都是完成施工工序的一部分。

例如:手工弯曲钢筋这一个工序,可分解为以下 “操作”:①将钢筋放到工作台上;②对准位置;③用扳手弯曲钢筋;④扳手回原;⑤将弯好的钢筋取出。

其中“将钢筋放到工作台上”这个“操作”,可分解成以下“动作”:①走到已整直的钢筋堆放处;②弯腰拿起钢筋;③拿着钢筋走向工作台;④把钢筋放到工作台上。

工序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也可以由工人班组或施工队几名工人协同完成;可以由手动完成,也可以由机械操作完成。在机械化的施工工序中,又可以包括由工人自己完成的各项操作和由机器完成的工作两部分。在用计时观察法来制定劳动定额时,工序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将一个施工过程分解成工序、操作和动作的目的,是为了分析、研究这些组成部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测定每个组成部分的工时消耗,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衔接时间,最后测定施工过程或工序的定额。测定定额只是分解和标定到工序为止。如果进行某项先进技术或新技术的工时研究,就要分解到操作甚至动作为止,从中研究可加以改进操作或节约工时。

(2)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是由同一工人或同一工人班组所完成的在技术操作上相互有机联系的工序的总和。其特点是人员编制不变、工作地点不变,而材料和工具则可以变换。例如:砌墙和勾缝,抹灰和刷浆。

(3)综合工作过程。综合工作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在组织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最终能获得一种产品的工作过程的总和。例如:浇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施工过程,是由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灌和振捣等工作过程组成。

5.按施工工艺性质不同分类

(1)循环施工过程。循环施工过程是指施工过程的组成部分,是以同样的工艺次序不断重复,而每重复一次都产生同一种产品。如挖土机挖土方,起重机吊装楼板等。

(2)非循环施工过程。非循环施工过程是指施工过程的组成部分,不是以同样的工艺次序不断重复,或者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各不相同。如汽车运输、设备安装等。

综上所述,研究施工过程及其分类,其目的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活动进行分解,并按其不同专业分工、不同完成方法、劳动分工、复杂程度、工艺特点,来认识和分析各类施工过程的性质和内容,以便于在测定和制定定额时采用不同的技术测定方法;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分析,来进一步掌握其各组成部分中必须的工作时间、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的特点,研究各项工序、操作及动作的组成是否合理,能否简化和改进,为实现动作优化,制定标准的操作方法,取得必要的资料、数据,为定额的制定建立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