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实验训练除了强调实验方法的标准化外,还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我国地域广阔,东西、南北跨越几千公里,气候、风沙、温湿度等环境条件相差很大,这势必对试样制作和实验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这取决于实验者技能熟练程度和对待实验的态度。实验中想的办法越周密、态度越认真,则实验结果中发生过失误差的概率就越小。......
2025-09-29
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铜在含沙水流中的迁移扩散。含沙水流中的铜以溶解态和吸附态两种形式迁移,其中吸附态铜的运动规律和吸附它们的沙粒的运动规律是相同的。
在各处水流含沙量大致均匀的情况下,除随水迁移外,沙粒之间还会发生位置交换,为了把这一过程与沙在浓度梯度驱动下的扩散过程相区别,称之为含沙水流中沙的混掺过程。吸附有铜的沙粒在含沙水流中的混掺是铜在含沙水流中迁移扩散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设计本组试验进行研究。
为了研究吸附有铜的沙粒在含沙水流中的混掺过程,制备了吸附有铜的沙作为示踪剂。制备时把沙浸泡在充分过量的CuSO4溶液中,使其吸附饱和,之后把示踪沙用清水洗涤数次,以去除沙表面松散附着的铜,使进入水中的铜尽量少。
试验的一个前提是示踪沙上吸附的铜在试验条件下很难解吸进入水中,这一点已被很多研究所证明。金相灿(1984)研究了吸附有铜的悬浮物(采自黄河干流龙门)在黄河原水中的释放,发现在用吸附量为2.43~9.25mg/g的沙配成的含沙量2.0g/L 的水流中,铜的解吸百分比只有3.1%~5.3%。而且解吸过程比吸附过程慢得多。高宏等 (1996)用黄河干流泥沙在p H=6.6的蒸馏水中进行重金属释放实验,实验中配成含沙量10g/L的含沙水样,振荡15min,结果在用干流17个地点采得的沙样配成的水样中,有15个在平衡液中未检出铜离子,只有下河沿和陈山口两地的沙样释放实验中检出液相铜分别为0.005ppm 和0.008ppm。徐云麟等(1990)利用伊洛河悬浮物在p H 值5.4~6.1,温度25℃,振荡3h的条件下,进行了用0.01M 的CaCl2和1%的富里酸解吸重金属的实验,结果表明铜几乎不被Ca2+解吸,最大解吸百分比为0.79%。
泥沙中金属的释放主要由四类化学变化引起,即盐浓度升高,氧化还原条件变化,p H 值下降,天然或合成络合物的使用,以及一些生物化学过程。在试验条件下,这几种促使重金属解吸的因素都不存在,因此可以认为本试验中示踪沙上吸附的铜基本不会解吸到水中,因而采样测得的含沙水流中铜总量反映了样品中示踪沙的量。
试验中,向含沙水流中加入含有示踪沙的浑水,所加浑水与管道中原有水流含沙量相同,这样就认为示踪沙进入管中后只发生掺混作用。采样测定铜总量,直接用加入示踪沙所含的铜量和采样测得的铜量进行分析,不再换算成示踪沙量。沙掺混试验的试验条件如表8-5所示。(https://www.chuimin.cn)
表8-5 沙掺混试验的试验条件

同时进行了一组沙在清水中扩散的试验,这些试验的结果可用来和污染物扩散及沙掺混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欲加入水流中的沙配成含沙量很高的浑水,加入水流中,按规定的取样时间用25m L 比重瓶取样,称重计算含沙量。沙扩散试验的试验条件如表8-6所示。
表8-6 沙扩散试验的试验条件

相关文章
科学的实验训练除了强调实验方法的标准化外,还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我国地域广阔,东西、南北跨越几千公里,气候、风沙、温湿度等环境条件相差很大,这势必对试样制作和实验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这取决于实验者技能熟练程度和对待实验的态度。实验中想的办法越周密、态度越认真,则实验结果中发生过失误差的概率就越小。......
2025-09-29
进行NH4NO3扩散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以NH4NO3作为以水相迁移为主的物质代表,通过试验研究硝酸铵在清水和含沙水流中的扩散,来推测泥沙的存在对水沙两相同时迁移物质的液相部分扩散过程的影响。NH4NO3扩散试验的结果也可用来与水沙两相同时迁移的物质的相应过程从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表8-4NH4NO3扩散试验的试验条件试验中的最大含沙量约为20kg/m3,体积百分比0.0076,故忽略沙所占体积。......
2025-09-29
悬移质输沙量的年内分配可由各月输沙量或汛期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相对百分比表示。在资料不足或缺乏时,则常用水文比拟法,移用参证流域输沙量的典型年内分配,作为设计流域悬移质输沙量的代表年内分配。表G3.2我国北方多沙河流悬移质统计参数表注Km为实测年最大输沙量与均值的比值。该参证流域的悬移质多年平均年侵蚀模数,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年内分配见表G3.3所列。......
2025-09-29
第二类方法是基于非均匀沙的某一代表粒径来计算床沙质输沙能力。式所示的概念忽略了非均匀沙的掩蔽—暴露作用,但这一作用在沙质河流中并不十分显著,因为所有非均匀沙通常均处于运动之中。式和基于D50的式 所给出的床沙质输沙率之间存在差异。这说明采用基于D50的均匀沙公式所计算的非均匀沙输沙率偏低。因此,对于非均匀沙而言,Kd作为修正因子与适合于均匀沙的输沙能力公式 联合使用,便可得到更为可靠的结果。......
2025-09-29
悬移质设计年输沙量的变化表现在各年输沙总量的差异上。由前述方法求得、Cv,s和Cs,s后,一般采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绘制悬移质年输沙量频率曲线,据此,根据式确定不同频率的悬移质设计年输沙量我国北方多沙河流悬移质观测资料统计结果表明,泥沙的年际变化远大于径流的年际变化,河流年输沙量的变差系数Cv,s一般比年径流的变差系数Cv,Q大。Cv,s值约在0.6~3.5间变化。......
2025-09-29
实验中触头预压力FK保持为25.1N。表6-5为两组实验和仿真的详细结果数据。图6-21为峰值电流为11.3kA时的电流和电动斥力实验波形。表6-5 实验和仿真结果比较在仿真中,表征触头接触情况的参数ξ取值为0.45。而电流峰值为9.0和11.3kA时,对应的触头压力分别为35.4和55.9N。根据式(6-1),可得导电斑点的半径分别为0.158和0.199mm。因此,引入导电桥模型,采用有限元静态分析的方法计算电动斥力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
2025-09-29
近年来泥沙数学模型要求不仅要能够计算沿程冲淤和总含沙量沿程变化,还要能够计算悬沙与床沙的级配组成及其变化。为此,就必须建立非均匀沙分组输沙能力的计算方法。何明民和韩其为在研究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时引进了输沙能力级配的概念,认为一般条件下,输沙能力级配不仅取决于床沙级配,而且还与含沙量级配有关。并且证明,在明显淤积条件下,淤积物级配即为有效床沙级配,含沙量级配即为输沙能力级配。......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