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通过间隙扩散进入锡并在其晶界处生成Cu6Sn5化合物的过程,伴随着压应力的产生。式(6.1)中的负号代表该应力为压应力。这就是锡须自发生长中应力产生的基本机理。此外,如果引脚被弯折,其一侧会处于拉应力状态,而另一层会处于压应力状态。在此之后,持续的化学反应将不断生成晶须生长所需的压应力,因此化学力是持久并起决定性作用的。人们对晶界处Cu6Sn5析出相引发的压应力的认识有几种不同版本的见解。......
2023-06-20
为讨论表面氧化物对锡须生长的影响,我们参考铝的小丘生长效应。在一个超高真空环境中,压应力状态的铝表面不能生成任何小丘[25]。只有当铝的表面被氧化时,小丘才会在铝表面上生长,而众所周知,铝的表面氧化物是具有保护性的。在超高真空环境中,铝表面无法生成氧化物,而铝的自由表面有利于产生或消除空穴,所以根据Nabarro-Herring的晶格蠕变模型或Coble的晶界蠕变模型,压应力可以在整个表面上或在铝的每个晶粒表面上被均匀地释放掉。
图6.5 表面没有氧化物时的应力弛豫现象
为了将这些模型应用于没有氧化物的锡镀层上,由于存在应力梯度,因此每个晶粒都会通过向各自的自由表面扩散而发生弛豫现象,如图6.5所示。自由表面是没有任何应力的,同时也对空穴的产生或消除十分有利,所以弛豫现象会在整个锡镀膜表面均匀地发生;所有的晶粒都会稍微长大一点,因此将不会产生局部的小丘或晶须。
我们注意到,晶须或小丘在表面上是局部生长行为。为了能够发生局部生长,表面不能没有氧化物,且氧化物必须是保护性的,这样才能有效地阻挡所有在表面发生的空穴产生或消除的行为。此外,保护性的氧化物也意味着它可以钉扎住锡(或铝)母材中的晶面,这样的话,就没有晶面可以通过迁移来释放在体积“V”中的应力,如图6.4所示。只有那些可以自然生长出保护性氧化物的金属(如铝或锡)才会具有严重的小丘生长或晶须生长问题。当它们形成薄膜或薄镀层时,这些表面氧化物可以很容易地在表面附近钉扎晶面。另外,显而易见的是,如果表面氧化物非常厚,它们将会从物理层面上阻挡任何小丘或晶须的生长。没有任何小丘或晶须可以穿过很厚的氧化物或很厚的镀层。而没有氧化物的破损就意味着没有自由表面,也没有应力梯度。因此,晶须生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便是保护性的表面氧化物不能太厚,这样的话,表面氧化物的一些薄弱区域才会发生破损,并在破损区域上面形成自由表面,从而可以在这些区域通过晶须的生长来释放应力。
图6.6(a)所示为一张利用聚焦离子束拍摄的、在锡铜焊料镀层上生长的一组锡须的照片。在图6.6(b)中,我们利用水平入射离子束对镀层表面长方形区域的氧化物进行溅射刻蚀,以暴露出氧化物下面的微观结构。图6.6(c)所示为一张被刻蚀后区域的高倍率照片,其中可清晰地观察到锡晶粒与Cu6Sn5的晶界处析出相的微观结构。由于离子隧穿效应,一些锡晶粒的颜色看上去比另外一些晶粒更深些。Cu6Sn5颗粒主要沿锡母材中的晶界进行分布,并且由于较轻的离子隧穿效应,它们看上去比锡晶粒要更亮些。相比于锡铜镀层的晶粒尺度而言,晶须的直径为几微米。
在空气环境下,我们假设镀层的表面和晶须的表面都包覆着氧化物。小丘或晶须的生长行为是一种从已氧化表面凸起的过程,它们必须要破坏氧化物。当锡的母材受到压应力时,它的氧化物会受到拉应力,所以,氧化物可以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受到破坏,而破坏氧化物所需的应力可能要满足晶须生长所需的最小应力。似乎最容易破坏氧化物的地方在晶须的根部。为了维持其生长,该破损区域必须保持开放状态,这样它才能充当无应力的自由表面,而空穴也才能持续地在该破损区域生成,并向锡镀层扩散用以维系晶须生长所需的锡原子的长程扩散输运。在一些情况下,该破损区域会被氧化物恢复,因此,锡须的生长会朝着被修补的一侧进行,从而形成弯曲的锡须。
在图6.4中,我们描述了除根部外的部分晶须表面已经被氧化的现象。锡须表面的氧化物起到了很重要的限制作用,从本质上导致晶须生长是一维生长模式。锡须表面的氧化物保证它不能向侧向生长,这样它才会在固定截面上生长,并形成一个类似铅笔的形状。此外,氧化的表面也解释了为什么锡须的直径只有几微米。这是因为锡须表面的形成可有效平衡锡须在生长中应变能降低的增益。在单位长度的锡须上,通过建立应变内能和表面势能的平衡关系πR2ε=2πRγ,我们可发现
图6.6 锡须照片、氧化物下的微观结构及被刻蚀后区域的照片
(a)一组锡铜镀层上生长的锡须的聚焦离子束照片;(b)利用水平入射离子束对镀层表面长方形区域的氧化物进行溅射刻蚀后暴露出来的氧化物下面的微观结构;(c)被刻蚀后区域的锡晶粒与Cu6 Sn5晶界处的析出相的微观结构
式中,R是晶须半径;γ是单位面积的表面势能;ε是单位体积的应变内能。由于单位原子的应变内能是每个氧化物原子的化学键内能或表面势能的四到五个数量级,因此可发现晶须的直径为几微米,这大约比单个锡原子直径要大四个数量级。而因为这个原因,想要自发生长直径为纳米尺度的锡须就变得非常困难。
在锡须的自发生长模型中,根部氧化物的破损是一个关键性的假设,我们会在本章6.6节中详细讨论。而氧化物破损后暴露出来的自由表面为晶须生长提供了应力梯度。
有关电子软钎焊连接技术 材料、性能及可靠性的文章
铜通过间隙扩散进入锡并在其晶界处生成Cu6Sn5化合物的过程,伴随着压应力的产生。式(6.1)中的负号代表该应力为压应力。这就是锡须自发生长中应力产生的基本机理。此外,如果引脚被弯折,其一侧会处于拉应力状态,而另一层会处于压应力状态。在此之后,持续的化学反应将不断生成晶须生长所需的压应力,因此化学力是持久并起决定性作用的。人们对晶界处Cu6Sn5析出相引发的压应力的认识有几种不同版本的见解。......
2023-06-20
金属表面总是存在着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本身的表面张力比金属的表面张力要低得多。如Fe2O3、CuO、Al2O3的表面张力分别为σSV=0.35N/m、0.76N/m、0.56N/m。例如,含铝、钛沉淀强化的高温合金,虽然铝、钛含量较少,但加热时的表面氧化膜几乎都是Al2O3;含镁的铝合金尽管镁含量很少,在表面膜中也明显出现MgAlO3相。不同的氧化膜对钎料的润湿性的影响不同。......
2023-06-26
另外,GaN衬底尺寸无法超过1cm2。GaN和InN间的晶格失配为11%。对于GaN LED量子阱,当In含量小于25%时,InGaN层的厚度通常小于3nm。在以上条件下,可认为结构是假晶的。因此,InGaN合金在GaN上的生长应在远离热力学平衡的状态下进行,从而获得符合光电子器件要求的良好的材料品质。实际中,温度与标准的GaN生长温度相比降低了几百度。例如,在MOVPE工艺中,温度从GaN生长的1000~1100℃降至InGaN生长的700~800℃。......
2023-06-15
因为在室温或高于室温时生成Cu6 Sn5和Cu3 Sn都会消耗Cu,因此,这两相的生长动力学分析是焊点可靠性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外,Cu3 Sn的生长往往伴随着柯肯达尔孔洞的形成。在室温老化过程中,Cu6Sn5层的厚度变化通过卢瑟福背散射获得,且在过程中,并没有检测到Cu3Sn相的形成。综合两者,表明此时存在Sn和Cu混合。实验利用卢瑟福背散射实验装置通过测定Cu6Sn5的减少量来获取Cu6 Sn5相和Cu相之间Cu3 Sn相的生长情况。......
2023-06-20
晶须的生长是一种独特的蠕变现象,在该过程中,应力的产生与释放同时发生。所以,通过由晶界自扩散机制引起的原子重新排列,其由化学反应在锡中产生的压应力在室温下也可被释放。因此在施加载荷的端面和其侧面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应力梯度。但是,一个均匀的压应力场是不会造成蠕变现象的。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在锡镀层内产生压应力梯度的机制。因此,在氧化物破损模型中便可建立起应力梯度,蠕变或晶须生长也会随之发生。......
2023-06-20
从动力学的观点来看,固溶体从均匀转变为不均匀的过程需要一个逆浓度梯度的上坡扩散,因此热迁移是逆浓度梯度的。值得注意的是,热迁移过程中,向热端扩散的元素既与温度梯度相反又与浓度梯度相反。与之对应,当建立起足够大的浓度梯度时,热迁移效应为零,即J=0,那么浓度梯度将会是一个常数。当长度很长时,由于浓度梯度取决于均相固溶体的初始浓度,浓度梯度可能不会大到能够平衡热迁移的程度。......
2023-06-20
柳树是最常见的树,生长力旺盛,适应环境强。根据植物学家的统计,全世界的柳树大约有数百种,常见的有垂柳、旱柳、沙柳、左旋柳等。根据测算,柳树吸收土地营养的能力强大,可以把树根周围数十平方米的营养吸进去,所以,嫩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糖、矿物质与水分。......
2023-11-17
图6.16一组锡铅焊料条带的阳极终端处生长的晶须的SEM照片在本章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我们归纳出晶须自发生长的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锡在室温下沿晶界扩散;二是锡与铜之间生成Cu6 Sn5的室温反应为锡须生长提供了压应力环境或驱动力;三是锡表面保护性氧化物的破损。若能够进一步同时去除条件一和二,那么锡须生长的预防效果将会更加理想。对于防止晶须的生长而言,是否存在比铜更好的其他元素也是接下来值得研究的课题。......
2023-06-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