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电迁移中应当考虑在阴极、阳极处的金属间化合物间跨越焊料接头的相互作用。为充分理解伴随有阴、阳极间金属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时电迁移对金属间化合物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就不能忽略阴极处金属间化合物向焊料的溶解,且必须考虑阳极处金属间化合物的析出。我们有可能可利用这样的试样探究清楚电迁移对三层金属间化合物间竞争性生长的影响。......
2023-06-20
电迁移会加剧倒装芯片焊料接头两侧化学反应的相互作用。倒装芯片焊料接头中,电流流经芯片、其封装基板、芯片侧UBM层上的接触区、基板侧焊盘上的接触区、焊料接头区域,芯片侧UBM层上的接触区和基板侧焊盘上的接触区分别成为阴、阳两个电极。在阴极侧,电迁移将溶解UBM层和Cu-Sn金属间化合物中的Cu,同时将溶解的Cu原子输送到阳极,并在阳极处形成Cu-Sn金属间化合物。因此,焊料凸点中的电迁移将影响芯片与封装体的相互作用。
图4.4所示为电迁移前后,复合焊料接头中阴极接触区的5幅SEM照片[1]。图4.4(a)所示为电迁移前的照片,从中可观察到TiW、Cu3 Sn和高Pb焊料接头的基体。在无电流加载的热老化测试时发现,Cu3 Sn可以和高Pb焊料基体稳定存在。然而,若密度为2.25×104 A/cm2的电流从芯片的左上角进入焊料接头时,3 h后Cu3 Sn层下可形成少量的Cu6 Sn5,与此同时,Cu3 Sn上的一些Cu被消耗掉,而在焊料基体中可观察到大量的Sn从阳极侧扩散到了阴极侧,如图4.4(b)所示;而12 h后,左上角会发生更多的反应,Cu3 Sn中的Cu完全消失,而在Cu3Sn下方形成较厚的Cu6Sn5,如图4.4(c)所示,同时可发现Cu6 Sn5和Cu3 Sn界面附近形成小孔洞。而经18 h和20 h后,大孔洞形成,并一直延伸到TiW层,最终器件由于电阻大幅增加而失效,如图4.4(d)、(e)所示。显然,阴极侧的化学反应受到了电迁移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图4.4(d)、(e)中的接触区右上角处,并没有发现左上角处所发现的Cu溶解和相转变的现象。
图4.4 电迁移前后复合焊料接头中的阴极接触区域的SEM照片
(a)电迁移前;(b)3 h;(c)12 h;(d)18 h;(e)20 h
上述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迁移作用下,稳定的层状结构变得不稳定了。在恒温退火过程中,通常扩散偶中形成的层状形貌特征是稳定的,尽管上述的层状结构在退火时可能发生增厚或减薄,但其形貌仍然保持层状特征,平面界面处的任何扰动在理论上都是不稳定的,但均可通过熟化而消除。另外,在电迁移作用时,尤其当存在电流集聚时,这种层状结构会变得很不稳定,并会导致图4.4所示的Cu UBM层的溶解,进而导致焊料接头失效。
在第8章和第9章中,我们将以电迁移为主题,讨论在倒装芯片焊料接头中电迁移的特殊行为,以及化学驱动力和电流驱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关电子软钎焊连接技术 材料、性能及可靠性的文章
然而,在电迁移中应当考虑在阴极、阳极处的金属间化合物间跨越焊料接头的相互作用。为充分理解伴随有阴、阳极间金属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时电迁移对金属间化合物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就不能忽略阴极处金属间化合物向焊料的溶解,且必须考虑阳极处金属间化合物的析出。我们有可能可利用这样的试样探究清楚电迁移对三层金属间化合物间竞争性生长的影响。......
2023-06-20
金属间化合物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700℃以上的高温下,大多数金属间化合物会更硬,强度甚至会升高。可以说,在高温下方现出金属间化合物的英雄本色。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这种特殊的性能,与其内部原子结构有关。金属间化合物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高新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结构与元器件的微小型化、轻量化、集成化与智能化,促使新一代元器件的不断出现。......
2023-06-23
铝薄膜互连线,需要至少在绝对温度达到1/2的熔点时开始产生电迁移现象。换句话讲,如果物质的浓度场是无源场的话,原子和空位的扩散通量将会均匀分布,则在互连线中也不会发生电迁移现象。如果在某个区域中,它们的分布是十分均匀的,则会有电迁移现象的发生,但并不会有电迁移所导致的损伤出现,其本质原因是其场量是无源的。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接着分别讨论微观结构、溶质原子和应力对于焊点的电迁移现象的影响作用。......
2023-06-20
由于铜是金属间化合物生长过程中的主要扩散元素,电流可以增强铜在金属间化合物中的扩散。金属间化合物的这种生长行为只出现在局部区域中,且比它的溶解速率要小得多。阴极侧,化学作用力使金属间化合物生长,而电学作用力则使金属间化合物溶解,这两种作用力在整个电迁移过程中相互竞争。在上述两节中,我们讨论了电迁移对阳极和阴极处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极化效应。......
2023-06-20
我们测试两种焊料凸点并比较它们的电迁移现象。第一次回流在把焊料凸点印刷在芯片上后完成,第二次回流是为了组装芯片和印刷线路板。为了对焊料凸点电迁移进行实时观测,在电迁移测试之前,我们采用机械和化学方法将一对焊料凸点切为截面并抛光。为了可以进行观察,要时常暂停电迁移试验,所以观察是不连续的且在不同的时间下重复进行的。图9.8观察电迁移时所用倒装芯片焊点两个横截面的原理......
2023-06-20
较厚的Cu UBM层或Cu柱凸点可经受住多次回流且不会发生金属间化合物的剥落。由于无铅焊料中Sn的原子组分非常高,因此使用这些无铅焊料会产生更加严重的金属间化合物剥落的问题。图1.13所示为芯片(底部)与基板(顶部)互连的焊料接头的横截面SEM照片,从中可观察到焊料的两个界面处形成的笋钉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换句话说,金属间化合物已经从芯片剥离并转移到......
2023-06-20
在20~40 h的电迁移之后,第一横截面的共晶锡铅焊料表面上,能观察到阳极的铅的聚集和阴极的孔洞的形成。图9.10所示为同时具有焊料凸点的第一横截面的第二横截面。因此,上面的Z*计算可能是不精确的,结果只是指出共晶锡铅焊点中电迁移的大致趋势。......
2023-06-20
如图10.6所示,三个试验温度下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有几个相同的特点。由试验结果可知,180℃时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速度要大于150℃时的速度,而在120℃时的生长速度总是最小的,这表明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023-06-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