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将油从水中除去:集油管和平流隔油池的运用

如何将油从水中除去:集油管和平流隔油池的运用

【摘要】:集油管一般用直径为200~300mm的钢管制成,沿其长度在管壁的一侧开有切口,集油管可以绕轴线转动。图2-22平流隔油池刮油刮泥机由钢丝绳或链条牵引,移动速度不大于2m/min。在寒冷地区集油管及油层内宜设加热设施。隔油池每个格间的宽度,由干刮泥刮油机跨度规格的限制,一般为2.0m、2.5m、3.0m、4.5m和6m。采用人工清除浮油时,每个格间的宽度不宜超过6.0m。有效水深一般为1.5~2.0m。其构造如图2-23所示。

1.含油废水的来源及污染特征

含油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油石油化工、钢铁、焦化、煤气发生站、机械加工等工业企业。

含油废水的含油量及其特征,随工业种类不同而异,同一种工业也因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和操作条件等不同而相差较大。

废水中所含油类,除重焦油的比重可达1.1以上外,其余的比重都小于1。本节重点介绍含油比重小于1的含油废水处理

油类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礴类。

(l)浮油。这神油珠粒径较大,一般大于100μm。易浮于水面,形成油膜或油层。

(2)分散油。油珠粒径一般为10~100μm,以微小油珠悬浮于水中,不稳定,静置一定时间后往往形成浮油。

(3)乳化油。油珠粒径小于10μm,一般为0.1~2μm。往往因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使油珠成为稳定的乳化液

(4)溶解油。油珠粒径比乳化油还小,有的可小到几nm,是溶于水的油微粒。

油类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及自然环境(土壤、水体)的严重影响。流到水体中的可浮油,形成油膜后会阻碍大气复氧,断绝水体氧的来源;而水中的乳化油和溶解油,由于需氧微生物的作用,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溶解氧(生成CO2和H2O),使水体形成缺氧状态,水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使水体pH值降低到正常范围以下,以致鱼类和水生生物不能生存。含油废水流到土壤,由于土层对油污的吸附和过滤作用,也会在土壤形成油膜,使空气难于透入,阻碍土壤微生物的增殖,破坏土层团粒结构。含油废水排入城市排水管道,对排水设备和城市污水处理厂都会造成影响,流入到生物处理构筑物混合污水的含抽浓度,通常不能大于30~50mg/L,否则将影响活性污泥生物膜的正常代谢过程。

生产装置排出的含油废水,应按其所含的污染物性质和数量分类汇集处理。除油方法宜采用重力分离法除浮油和重油,采用气浮法、电解法、混凝沉淀法除去乳化油。本节只介绍浮油的处理方法和除油装置。

2.除油装置

(1)隔油池。

目前常用的有平流隔油池和斜板隔油池。

①平流隔油池。

图2-22为传统的平流式隔油池,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

废水从池的一端流入池内,从另一端流出。在隔油池中,由于流速降低,比重小于1.0而粒径较大的油珠上浮到水面上,比重大于1.0的杂质沉于池底。在出水一侧的水面上设集油管。集油管一般用直径为200~300mm的钢管制成,沿其长度在管壁的一侧开有切口,集油管可以绕轴线转动。平时切口在水面上,当水面浮油达到一定厚度时,转动集油管,使切口浸入水面油层之下,油进入管内,再流到池外。

图2-22 平流隔油池

刮油刮泥机由钢丝绳或链条牵引,移动速度不大于2m/min。刮集到池前部污泥斗中的沉渣通过排泥管适时排出。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管端可接压力水管进行冲洗。池底应有坡向污泥斗的0.01~0.02的坡度,污泥斗倾角为45°。

隔油池宜设由非燃料材料制成的盖板,为了防火、防雨和保温。在寒冷地区集油管及油层内宜设加热设施。隔油池每个格间的宽度,由干刮泥刮油机跨度规格的限制,一般为2.0m、2.5m、3.0m、4.5m和6m。采用人工清除浮油时,每个格间的宽度不宜超过6.0m。

这种隔油池的优点是构造简单,便于运行管理,除油效果稳定。缺点是池体大,占地面积多。

根据国内外的运行资料,这种隔油池,可能去除的最小油珠粒径,一般为100~150μm,此时油珠的最大上浮速度不高于0.9mm/s。

某炼油厂废水处理站使用这种类型的隔油池,停留时间为90~120min,原废水中的含油量400~1000mg/L,出水在150mg/L以下,除油效果达70%以上。

隔油池的计算,一般常用的有两种方法。

a.按油粒上浮速度计算法

计算所用的基本数据为油粒的上浮速度,按下列公式求隔油池表面面积:

式中:A——隔油池表面积,m2

Q——废水设计流量,m3/h;

u——油珠的设计上浮速度,m/h;

a——对隔油池表面积的修正系数,该值与池容积利用率和水流紊动状况有关。

表2-3所列举的是a值与速度比的关系数值(为水流流速)。

表2-3 a值与速度比()的关系

设计上浮速度u值,通过废水静浮试验确定。按试验数据绘制油水分离效率与上浮速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然后再根据应达到的效率选定设计u值。

此外,也可以根据修正的斯笃克斯公式求定:

式中:u——静止水中,直径为d的油珠的上浮速度,cm/s;

——分别为水与油珠的密度,g/cm3

d——可上浮最小油珠的粒径,cm;

μ——水的绝对粘滞性系数,Pa·s;

g——重力加速度,cm/s2

β——考虑废水悬浮物引起的颗粒碰撞的阻力系数,其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之S为废水中悬浮物浓度。β值可取0.95。

φ——废水油珠非圆形的修正系数,一般取φ≈1.0。

隔油池的过水断面面积应为:

式中:Ac——隔油他的过水断面面积,m2

υ——废水在隔油池中的水平流速,m/h,一般取υ≤15u,但不宜大于15mm/s(一般取2~5mm/s)。

隔油池每个格间的有效水深和池宽比(),宜取为0.3~0.4。有效水深一般为1.5~2.0m。

隔油池的长度L应为:

隔油池每个格间的长宽比(),不宜小于4.0。

b.按废水的停留时间计算法。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计算法。

除油池的总容积W为:

式中:Q——隔油池设计流量,m3/h;

t——废水在隔油池内的设计停留时间,h,一般采用1.5~2.0h。

隔油池的过水断面Ac为:

式中:υ——废水在隔油池中的水平流速(mm/s)。

隔油池格间数n为:

式中:b——隔油池每个格间的宽度(m);

H——隔油池工作水深(m)。

按规定,隔油池的格间数不得少于2。

隔油池的有效长度L为:

式中代表符号意义同前。

隔汕池建筑高度H为:

式中:—池水面以上的池壁超高m,一般不小于0.4m。

②斜板隔油池。

其构造如图2-23所示。这种隔油池采用波纹形斜板,板间距宜采用40mm,倾角不应小于45°。废水沿板面向下流动,从出水堰排出。水中油珠沿板的下表面向上流动,然后经集油管收集排出。水中悬浮物沉降到斜板上表面,滑下落入池底部经排泥管排出。实践表明,这种隔油池油水分离效率高,可除去粒径不小于80μm的油珠,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6~0.8m3/(m2·h),停留时间短,一般不大于30min,占地面积小。目前我国的一些新建含油废水处理站,多采用这种形式的隔油池,斜板材料应耐腐蚀、不沾油和光洁度好,一般由聚醋玻璃钢制成。池内应设清洗斜板的设施。

图2-23 斜板隔油池

③小型隔油池。

用于处理小水量的含油废水,有多种池型,图2-24和图2-25所示为常见的两种。前者用于公共食堂.、汽车库及其他含有少量油脂的废水处理。这种形式已有标准图(S217—8—6)。池内水流流速一般为0.002~0.01m/s,食用油废水一般不大于0.005m/s,停留时间为0.5~1.0min。废油和沉淀物定期人工清除。后者用于处理含汽油柴油煤油等废水。废水经隔油后,再经焦炭过器进一步除油。池内设有浮子撇油器排除废油,浮子撇油器如图2-26所示。池内水平流速0.002~0.01m/s,停留时间2~10min,排油周期一般5~7d。

图2-24 小型隔油池(一)

图2-25 小型隔油池(二)

1—进水管;2—浮子撒油器;3—焦炭过澹器;4—排水管

图2-26 浮子撇油器

1—调整装置;2—浮子;3—调节螺栓;4—管座;5—浮子臂;6—排油管;7—盖;8—柄;9—吸油口

(2)除油罐

除油罐为油田废水处理的主要除油装置。它可除去浮油和分散油,其构造如图2-27所示。含油废水通过进水管配水室的配水支管和配水头流入除油罐内,在罐内废水自上而下缓慢流动,靠油水的比重差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的废油浮至水面,然后流入集油槽,经过出油管流出。废水则经集水头、集水干管、中心柱管和出水总管流出罐外。

图2-27 一次立式除油罐结构图

1—进水管;2—配水室;3—配水管;4—配水头酒;5—集水头;6—集水管;7—中心柱管;8—出水管;9—集油槽;10—出油管;11—盘管;12—蒸汽管;13—回水管;14—滋流管;15—通气管;16—通气孔;17—排污;18—罐体;19—入孔;20—透光孔;21—通气孔

为防止油层温度过低发生凝固现象,在油层部位及集油槽内均设有加热盘管,热源可用蒸汽或热水,见图2-28。在罐内还设有U形溢流管,防止废水溢罐。为防止发生虹吸作用,在U形管顶和中心柱上部开个小孔。

图2-28 集油槽和加热盘管图

①配水和集水系统。

为配水和集水均匀,常用以下两种方式:

a.穿孔管式。它是根据罐体的大小设若干条配水管和集水管。这种方式,孔眼易堵塞,造成短流,使废水在罐中的停留时间缩短,降低除油效果。

b.梅花点式。将配水或集水的喇叭口设计成梅花形。配水喇叭口朝上,集水喇叭口朝下,集水管与配水管错开布置,夹角呈45°。这种方式(见图2-29)不仅配水或集水比较均匀,而且不易堵塞,目前在油田广泛采用。

图2-29 梅花点式(集)水系统图

②出水方式。

为控制出水的水质,出水系统常采用以下两种出水方式。

a.管式如图2-27所示。为控制液面,出水经中心柱向上,至一定高度后,由出水管引至下部排出。按这种方式出水,出水管内水面至集油槽上沿的距离,按下式计算:

式中:h——出水管内水面至集油槽上沿的距离,m;

——污油的比重;

——水的比重;

h1——油层厚度,m,一般取1~1.5 m;

h2——出水管系统水头损失,m。

b.槽式如图2-30所示。出水水位可根据现场情况用可调堰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了油层的高度,目前各油田广泛采用。

图2-30 槽式出水方式示意图

除油罐内可加斜板或斜管,来提高分离效率,图2-31所示为斜板除油罐的示意图。罐容积5000m3的除油罐,加斜板后,日处理废水量由原20000m3提高到40000m3

图2-31 立式斜板除油罐示意图

3.污油的脱水

隔油池内的撇油装置,将浮油收集到集油坑内,一般含油率为40%~50%。为提高污油的浓度,便于回收利用,可用带式除油机或脱水罐进一步进行油水分离。

(1)带式除油机按安装方式有立式、卧式和倾斜式3种。

①立式胶带除油机的构造,如图2-32所示。

图2-32 立式胶带除油机

1—吸油带;2—减速机;3—电机;4—滑轮;5—槽;6—刮板;7—支架;8—下部壳;9—罩;10—异向轮;11—油出口

这类除油机用类似氯丁橡胶制造的胶带,其除油原理,因胶带材料具有疏水亲油性质,胶带运转时,将浮油带出水面后,经内、外刮板将油刮人集油槽内。污油浓度高,则除油率高,出口污油含油率为60%~80%。

②倾斜式钢带除油机的构造,如图2-33所示。该机浸人污油深度为100mm,最大倾角为40°。

图2-33 倾斜式钢带除油机

(2)脱水罐。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常用立式罐。罐底设蒸汽盘管加热废水进行脱水,加热温度以70~80℃为宜,温度加热到80~90℃以上时,油的氧化速度加快,易使油变质。含油率为40%~50%的污油,经数日脱水后,污油含油率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