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西方中国风时尚有很多经典案例。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展览是一百多年来西方中国风时尚设计的一个总结,当然也可被视为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的标志。不过似乎也预示着新一波西方中国风的强势来袭。......
2025-09-29
从相似的角度来看,中西方中国风时尚都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运用,但是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在设计风格、理念、方法、题材、美学追求和旨趣等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
从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来看,早期的本土中国风时尚中存在生搬硬套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符号的问题,忽视了意境和韵味的表达,无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是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开始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抽象化处理,在造型方面加以拓展,传统与现代在服饰中得到了有机融合,强调对称、协调、和谐统一、节奏感以及中国式韵味和意境的表达,力求将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特色与国际时尚风格进行有机融合。与此相对,当代西方中国风时尚更多的是把中国文化元素作为一种装饰和点缀,主要是图案的提取和应用,把“中国风”作为一种异域风格进行设计和处理。换言之,就是把中国的服饰符号等同于中国概念,对于这些符号背后的中国意蕴、品位和文化内涵并不在意。清华大学李当岐教授曾说:“中国元素容易被人理解成中国古代服饰中的某个细节,比如盘扣、立领或者某个吉祥纹样,即把中国文化符号化了。” [4]这一点和西方17、18世纪以来的中国风传统是一致的。国内有学者指出,西方中国风设计多为一种表面装饰,一般不涉及内部结构,如果说装饰纹样只是表层的符号系统,而结构则是深层的技术系统,表层符号可以随流行改变,技术结构则有着深厚的传统积累,不能轻易改变。[5]所以,当代西方中国风时尚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工艺和结构依然是西方的,是按照西方审美原则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借鉴与挪用,为其西式造型和风格的表达与再现服务,与任何中国美学、哲学、人文思想都没有关系。
从研发设计中国风时尚的文化基础和动力来源来看,中西方中国风时尚也有所不同。除了舒适性、现代感、商业及拓展海外市场的资本需求之外,本土中国风时尚设计基于设计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深刻的领悟,以中国文化元素为表现形式,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及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以呈现中国文化和传达时代精神为己任。西方中国风设计师则可能是出于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喜爱或着迷,大多对中国文化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其次,西方时尚在飞速发展了一百多年后,在很多方面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使得他们从本民族文化中汲取灵感继续创新变得有些困难,为西方时尚注入新的生命力成为西方设计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再次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和灵感的源头。当然,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在国际时尚界掌握时尚话语权,彰显其时尚领导力。
在设计方法、题材运用和美学追求方面,本土中国风时尚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吸收借鉴西方服饰立体剪裁的技法及其造型方面的特长,另一方面注重图案、纹样、廓型、色彩背后的意义和韵味的表达,福禄、长寿、吉祥、彩头、好运、团圆、喜庆、高洁、美好等寓意频繁与服饰中的各种元素(如龙、凤、汉字、云纹、金鱼、葫芦、荷花、如意、花瓶等)结合在一起加以表达,同时很多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元素也正在受到高度重视,在中国风时尚设计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美学方面,本土中国风时尚注重中国传统美学意象的生发与再造,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同时,力求中西合璧、古为今用、形神兼备、中和内敛、生态环保。总之,在本土中国风时尚设计中,服饰成为意义和意象的载体,致力于道、象、器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以此为基础追求一种更深层次的、与中国传统美学一致的意象和意境之美,也有人称之为一种新东方主义美学。(https://www.chuimin.cn)
当代西方中国风时尚设计中,大量运用解构、折中、拼贴、重组等后现代解构主义设计方法,其作品中充满了西方化的中国意象,给人以立体、奢华之感,却忽略了中国文化元素所承载的意义、意象、意境及品位,只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符号化图形处理,有时候会生搬硬套或者进行怪异化、趣味化处理。然而,在略去中国风背后真实的中国传统美学特质、去除了权力和身份的标签之后,西方中国风时尚尝试把“东方主义”作为一个不受拘束的创造力的中心点,用一种政治意味更弱、实证意义更强的方式对其进行考察,从而从西方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东方主义”走向一种“跨东方主义”,展现出一种不被文化语境所制约的本质,走向一种表面美学[6]。进一步讲,当代西方中国风时尚突出后现代美学的断裂性和发散性,设计中追求的不是完美复制或精准临摹,而是通过一种看上去矛盾的后现代建构方式来对之进行重塑和解读,强调中国风时尚的“异质性”“想象性”和“可塑性”,讲求意义的悬置,只取其表面的象,是一种去除了道的,器与象的集合体。
在材质使用方面,除了当代比较流行的一些高科技面料外,本土中国风时尚注重中国传统服饰材质与技艺的开发运用,天意莨绸、缂丝、宋锦等传统面料得到了重新研发织造和利用;而西方中国风基本上还是沿用真丝缎、薄绸、锦缎、欧根纱、塔夫绸、化纤混纺等常见面料织物。
通过以上中西方中国风时尚在设计风格、理念、动机、方法、审美等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各有优势和不足之处。对于本土中国风时尚来说,其优势在于更有中国味儿,更能准确传达并让人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和精神气质,但也仍然存在设计思维方式不够灵活多变等不足之处。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五千年之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本土中国风时尚不竭的灵感源泉,也是沉重的负担,继承容易做到,突破和超越却非易事。本土中国风时尚与西方中国风时尚比起来,在视觉冲击力、想象力、趣味性、表现力和构思之奇伟等方面还有差距,要在这些方面向西方中国风学习。如何以建设性的视角剔除中国风生成和发展中存在的流弊、用生态设计的启示观照自然与他者、为中国风时尚建构全新的文化范式和设计模式,或许是需要国内时尚界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
这个时期西方中国风时尚有很多经典案例。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展览是一百多年来西方中国风时尚设计的一个总结,当然也可被视为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的标志。不过似乎也预示着新一波西方中国风的强势来袭。......
2025-09-29
在波列之后,出现了一大批对中国风感兴趣的现当代西方艺术家、服装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就是其中一位,他曾多次推出以中国文化元素为主题的时装系列。对许多服装设计师来说,他们设计的服饰中既有对昔日风格的挪用,也包含建立在过去文化记忆基础之上的对昔日文化的想象,以及对于未知世界、异域文化或未来人类生活图景的想象。......
2025-09-29
在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语境中,“中国风”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其后,“中国风”泛指一种追求中国情调的艺术风格,较常见于绘画和装饰等方面。中国本土的“中国风时尚”主要指服装、服饰、家居设计等方面以中国文化元素为主、突显中国传统美学特色的设计风格及其作品,这种时尚设计同样吸收了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设计方法及设计理念,具有在国际范围内流行的可能性。......
2025-09-29
与新时期旗袍的有限回归相得益彰的是中国普通民众着装的自由度和民主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年代,服装民主化已经昂然走在了整个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最前列。时尚的变迁和社会机制的变迁密切相关。[19]在西方服装史上,服装民主化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民主化”被这些大型资本财团解释为让人人都有享受奢侈品的权利和可能。......
2025-09-29
时尚与主体之间交互构造的过程还会因主体的性别、身份、职业等方面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时尚与主体之间的交互构造具有过程性、阶段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这也意味着时尚主体不是某一时空交叉点的偶然事件,而是一个受到多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制约的复杂活动。......
2025-09-29
时尚的萌芽和发展与资本主义社会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出现和发展基本是同步的。而目前的国际时尚体系就是欧美时尚文化生产和传播的体系,也是其掠夺资源和资本的经济体系[8]。在这一体系中,欧美等国处于国际时尚体系的上游,拥有绝对的时尚话语权,他们不断向时尚体系中处于下游的国家输出时尚产品,同时也输出他们的时尚体系、时尚概念和时尚文化。这些也能够佐证时尚体系西方化这一本质性特征。......
2025-09-29
可见,女性主义者虽然放弃了服装时尚对身体的装扮,却选用了饰品对身体加以装饰,这一点从侧面说明了女性主义者在拒绝时尚装扮方面的含混立场,也意味着让女性彻底拒绝时尚基本上是行不通的。众所周知,吊带裤、连衫裤早已成为女性流行时尚的一部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些女性主义者也是女性时尚的引领者。......
2025-09-29
对女性来说,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后的重要收获除了政治方面的普选权以外,就是外出工作的权力,同时也有了更多机会外出参加各种社交和娱乐活动,如各种舞会、宴会或是体育活动等。西方服饰文化史上称之为女装历史上的优雅革命。20世纪60年代是西方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风起云涌的年代,这一时代的时尚女装相比以前更加性感、强势,充满现代气息,带有反叛意味。......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