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上海老画报:滑稽画报连环画专刊

上海老画报:滑稽画报连环画专刊

【摘要】:连环画专刊《滑稽画报》1936年8月1日,上海报人林竞成创刊《滑稽画报》,社址在上海西藏路82弄2号,编辑林梁、徐乙,由滑稽画报社出版,三和出版社代为发行,全国各大书局、派报社代售,于1937年7月15日出版至第24期终刊。《滑稽画报》属艺术类刊物,半月刊,每月1日、15日出刊,16开本,每期28页,彩色封面、封底,黑白内文。大量刊载中外连环画是《滑稽画报》的突出特色。很快,《人猿泰山》就被改编成连环漫画。

连环画专刊《滑稽画报》

1936年8月1日,上海报人林竞成创刊《滑稽画报》,社址在上海西藏路82弄2号,编辑林梁、徐乙,由滑稽画报社出版,三和出版社代为发行,全国各大书局、派报社代售,于1937年7月15日出版至第24期终刊。画报汇集了世界各国的精彩笑料、滑稽漫画、幽默故事,尤其是连载的国内外数十种连环画,更成为研究中国乃至世界漫画史的珍贵素材。

《滑稽画报》属艺术类刊物,半月刊,每月1日、15日出刊,16开本,每期28页,彩色封面、封底,黑白内文。用幽默的图画、轻松的文字,解读者烦忧,引读者发笑,逗读者开心,是画报的办刊宗旨,其创刊词写得更为神奇:“一看此书,立刻笑逐颜开,愤气全消;饭量不好,一看此书,马上津津有味,连吃三碗。总之,它能把你带到另一个快乐世界去,使你忘掉一切现实的痛苦,只有哈哈大笑。”

画报一律是手绘画图,配以文字说明,文字一律手写,国外作品采用中英两种文字。不设专栏,“取材宏富,趣味浓厚,老幼咸宜,文字通俗,妇孺均能了解,对白幽默,寓意深刻,滑稽而隽永,并不胡闹,且富有教育意义,对于儿童教育、家庭教育及青年生活,更有所指导或讽刺”,内容包括侦探、冒险、体育、家庭、青年、恋爱、生活讽刺、影星、动物、儿童、猜谜、游戏等十大类。

大量刊载中外连环画是《滑稽画报》的突出特色。它曾先后连载了《父与子》《大力水手》《人猿泰山》《一身是胆》《安得生》《狄克探案》《雌老虎》《怕老婆》《摩登家庭》《她的矮情人》《女职员》《摩登小姐》《王先生与小陈》《罗曼笑史》《劳来和哈台》《聪明的黑猫》《禽兽国米老鼠》《顽皮姑娘》《胜利者》《顽童日记》,《探宝记》《小妹妹》《荒岛女盗》《大腹贾》《琳丁丁》《小人国》《救火车》《探宝记》《拳大王》《大毛二毛》《小三子闹学记》《小童生活》《花花公子》《女巫》等数十种连环画。

1920年10月17日,瑞典著名漫画家奥斯卡·雅各布在《星期日——尼斯》幽默周刊42期上连载长篇连环漫画《安得生》,第二年起,每年出版一个单行本。秃顶上只剩三根头发的矮老头——安得生“其貌不扬,身材却很结实;上了岁数,可并不世故;经常戴着礼帽,叼着雪茄,独自踯躅街头,经历着各种奇遇,即使闭门家居,也常遇麻烦;他是一个不识时务而永远胜利的英雄”。《安得生》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欧洲漫画宝库的经典之作。德、英、法、美等国先后出版其选集。1925—1926年,雅各布在希腊、意大利旅行期间,创作了《安得生漫游记》。1934年中国漫画界老前辈张光宇编选其中的100幅作品出版了单行本。(www.chuimin.cn)

20世纪40年代,我国漫画家汪子美以《五种连环漫画》为题,撰文介绍了《安得生》:“英雄如堂·吉诃德,精神胜利如阿Q的安得生,在杂志画报上的活跃,抢了最得宠的风头,那种极平凡中之不平凡的诙谐,使人喷饭叫绝……一方面由于主角人物典型的可爱,一方面则是画面简洁经济及意味幽默隽永。”另一位漫画家则认为:“不同的是,我以为还要看到他的坚韧不拔的硬功夫汉性格。很多旧世界的连环漫画主角都是小人物,生活的失败者,在这方面安得生有其自身的特色,耐人寻味。”

1934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德国,到处充满了火药味,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一套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父子间感情的漫画作品开始在《柏林画报》上连载,它的幽默温情犹如一片人性的绿洲,拂过万千民众的心,这便是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传世名作《父与子》。《父与子》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一对父子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它的幽默感和人情味表露得如此纯真,以致在问世70余年后,依然不断征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散发出不衰的艺术魅力。

《父与子》问世的第二年,即被我国著名出版家吴朗西先生引进,在中国出版发行,丰子恺先生欣然为该书做序。《父与子》出版后得到了鲁迅先生等人的高度赞誉。在此后的数十年里,《父与子》一直是中国读者最喜闻乐见的连环漫画佳作。

《人猿泰山》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在书中巴勒斯一方面对人类社会的弊端感到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指出了非洲原始丛林对“泰山”人性发展的限制。“泰山”就像孙悟空在中国一样受人欢迎。很快,《人猿泰山》就被改编成连环漫画。这部漫画开启了英雄漫画人物市场,同时促使美式漫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以拥有超能力的英雄为主角的漫画类型开始粉墨登场,继而愈演愈烈。1929年,又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一时风靡美国,从而拉开了漫画改编成电影的序幕。

《王先生和小陈》因诙谐、幽默,贴近现实生活,深受读者喜爱,不仅风靡上海,而且传遍大江南北。由于它借鉴了外国连环漫画的形式,是第一部中国现代漫画的鸿篇巨制,亦由于它的深刻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自它问世至今70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成为中国现代漫画的传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