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出版阮玲玉专刊的《联华画报》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当时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空前紧迫,电影事业面临前进还是后退的抉择。1933年1月1日,《联华画报》创刊于上海,1936年7月1日出至第8卷第1期后,一度休刊。而1935年4月1日的第5卷第7期出版的“阮玲玉纪念专号”,因出刊迅速、内容丰富、制作精细而成为中国最先出版阮玲玉纪念专刊的画报。......
2024-10-30
连环画专刊《滑稽画报》
1936年8月1日,上海报人林竞成创刊《滑稽画报》,社址在上海西藏路82弄2号,编辑林梁、徐乙,由滑稽画报社出版,三和出版社代为发行,全国各大书局、派报社代售,于1937年7月15日出版至第24期终刊。画报汇集了世界各国的精彩笑料、滑稽漫画、幽默故事,尤其是连载的国内外数十种连环画,更成为研究中国乃至世界漫画史的珍贵素材。
《滑稽画报》属艺术类刊物,半月刊,每月1日、15日出刊,16开本,每期28页,彩色封面、封底,黑白内文。用幽默的图画、轻松的文字,解读者烦忧,引读者发笑,逗读者开心,是画报的办刊宗旨,其创刊词写得更为神奇:“一看此书,立刻笑逐颜开,愤气全消;饭量不好,一看此书,马上津津有味,连吃三碗。总之,它能把你带到另一个快乐世界去,使你忘掉一切现实的痛苦,只有哈哈大笑。”
画报一律是手绘画图,配以文字说明,文字一律手写,国外作品采用中英两种文字。不设专栏,“取材宏富,趣味浓厚,老幼咸宜,文字通俗,妇孺均能了解,对白幽默,寓意深刻,滑稽而隽永,并不胡闹,且富有教育意义,对于儿童教育、家庭教育及青年生活,更有所指导或讽刺”,内容包括侦探、冒险、体育、家庭、青年、恋爱、生活讽刺、影星、动物、儿童、猜谜、游戏等十大类。
大量刊载中外连环画是《滑稽画报》的突出特色。它曾先后连载了《父与子》《大力水手》《人猿泰山》《一身是胆》《安得生》《狄克探案》《雌老虎》《怕老婆》《摩登家庭》《她的矮情人》《女职员》《摩登小姐》《王先生与小陈》《罗曼笑史》《劳来和哈台》《聪明的黑猫》《禽兽国米老鼠》《顽皮姑娘》《胜利者》《顽童日记》,《探宝记》《小妹妹》《荒岛女盗》《大腹贾》《琳丁丁》《小人国》《救火车》《探宝记》《拳大王》《大毛二毛》《小三子闹学记》《小童生活》《花花公子》《女巫》等数十种连环画。
1920年10月17日,瑞典著名漫画家奥斯卡·雅各布在《星期日——尼斯》幽默周刊42期上连载长篇连环漫画《安得生》,第二年起,每年出版一个单行本。秃顶上只剩三根头发的矮老头——安得生“其貌不扬,身材却很结实;上了岁数,可并不世故;经常戴着礼帽,叼着雪茄,独自踯躅街头,经历着各种奇遇,即使闭门家居,也常遇麻烦;他是一个不识时务而永远胜利的英雄”。《安得生》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欧洲漫画宝库的经典之作。德、英、法、美等国先后出版其选集。1925—1926年,雅各布在希腊、意大利旅行期间,创作了《安得生漫游记》。1934年中国漫画界老前辈张光宇编选其中的100幅作品出版了单行本。(www.chuimin.cn)
20世纪40年代,我国漫画家汪子美以《五种连环漫画》为题,撰文介绍了《安得生》:“英雄如堂·吉诃德,精神胜利如阿Q的安得生,在杂志画报上的活跃,抢了最得宠的风头,那种极平凡中之不平凡的诙谐,使人喷饭叫绝……一方面由于主角人物典型的可爱,一方面则是画面简洁经济及意味幽默隽永。”另一位漫画家则认为:“不同的是,我以为还要看到他的坚韧不拔的硬功夫汉性格。很多旧世界的连环漫画主角都是小人物,生活的失败者,在这方面安得生有其自身的特色,耐人寻味。”
1934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德国,到处充满了火药味,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一套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父子间感情的漫画作品开始在《柏林画报》上连载,它的幽默温情犹如一片人性的绿洲,拂过万千民众的心,这便是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传世名作《父与子》。《父与子》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一对父子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它的幽默感和人情味表露得如此纯真,以致在问世70余年后,依然不断征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散发出不衰的艺术魅力。
《父与子》问世的第二年,即被我国著名出版家吴朗西先生引进,在中国出版发行,丰子恺先生欣然为该书做序。《父与子》出版后得到了鲁迅先生等人的高度赞誉。在此后的数十年里,《父与子》一直是中国读者最喜闻乐见的连环漫画佳作。
《人猿泰山》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在书中巴勒斯一方面对人类社会的弊端感到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指出了非洲原始丛林对“泰山”人性发展的限制。“泰山”就像孙悟空在中国一样受人欢迎。很快,《人猿泰山》就被改编成连环漫画。这部漫画开启了英雄漫画人物市场,同时促使美式漫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以拥有超能力的英雄为主角的漫画类型开始粉墨登场,继而愈演愈烈。1929年,又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一时风靡美国,从而拉开了漫画改编成电影的序幕。
《王先生和小陈》因诙谐、幽默,贴近现实生活,深受读者喜爱,不仅风靡上海,而且传遍大江南北。由于它借鉴了外国连环漫画的形式,是第一部中国现代漫画的鸿篇巨制,亦由于它的深刻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自它问世至今70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成为中国现代漫画的传世经典。
有关上海老画报的文章
最先出版阮玲玉专刊的《联华画报》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当时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空前紧迫,电影事业面临前进还是后退的抉择。1933年1月1日,《联华画报》创刊于上海,1936年7月1日出至第8卷第1期后,一度休刊。而1935年4月1日的第5卷第7期出版的“阮玲玉纪念专号”,因出刊迅速、内容丰富、制作精细而成为中国最先出版阮玲玉纪念专刊的画报。......
2024-10-30
《上海画报》为综合性刊物,三日刊,8开本,道林纸,每期4版。《上海画报》记录了徐志摩、陆小曼从结婚到徐志摩早逝的整个感情旅程。《上海画报》一直在维持陆小曼的美好形象。1930年2月6日刊出的特写照,差不多是陆小曼在《上海画报》上的最后亮相。......
2024-10-30
中国近代著名画报《点石斋画报》自1884年5月8日起,上海《申报》的读者,发现送来的报纸多了一份轻薄短小的画册。它就是风靡全国达14年之久的、开启中国近代雅俗共赏画报体式的《点石斋画报》。自1884年迄1898年,中国历经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至戊戌变法前,《点石斋画报》以刊登社会新闻画和战事新闻画为主,具有强烈的新闻特质。《点石斋画报》除在上海随《申报》附送兼零售外,还在全国的点石斋石印局发行。......
2024-10-30
唯美主义的《时代》画报“我们要从宇宙的残忍的手中,挽回这将被摧残的一切,使时代的青华,永远活跃在光明美丽的园地中,不再受到转变的侵蚀。”《时代》画报的创刊词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它的办刊宗旨是追求美、留住美、弘扬美。而办刊人漠视利润,无视发行量,一味追求艺术美,甘愿赔本赚吆喝的唯美主义风格,在当年的画报中更是独树一帜。追求艺术美的风格使得《时代》更像是一本艺术画册。......
2024-10-30
重要抗战史料《生活画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了对东北三省长达14年的黑暗统治。1932年12月16日《生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查封,《生活画报》也随之停刊,约出刊50期。《生活画报》为时事类刊物,16开,初为4页,后增至6页,蓝印影写版。......
2024-10-30
中国最早的影写版画报《申报图画周刊》《申报》的摄影附刊创刊于1930年5月18日,这在上海民国时期几家有影响的大报中算是起步较晚的。于是,由戈公振建议创办并由他主编的《申报图画周刊》就这样诞生了。1934年3月15日画报复刊,更名为《申报图画特刊》,4开,一周双刊,逢周一、四出版,仍为影写版印刷,随《申报》免费赠送,期数重新计算。......
2024-10-30
侧重体育、电影的《娱乐周报》1935年7月,《娱乐周报》画刊在上海创刊,社址在上海南京路138号,发行人包德,主编梁桐,三和出版社出版。初名《娱乐半月刊》,每月1日、15日出刊,自1936年第2卷开始更名《娱乐周报》,每周六出刊,至第2卷第37期停刊。同年10月24日的第1卷第17期《娱乐周报》专门出版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专刊,以8版图片、11版文字详细报道了运动会盛况,称之为“历史上最伟大之全国运动大会”。......
2024-10-30
“海上杂志之冠”《紫罗兰》画报1925年12月,《紫罗兰》画报在上海创刊,主编为鸳鸯蝴蝶派的杰出代表周瘦鹃,大东书局出版发行,撰稿人有朱瘦菊、郑逸梅、范烟桥、王小逸等。日常生活化的叙事是《紫罗兰》的主要风格,偏向于女性定位的格调,成为一份女性时尚画报。张爱玲早年在上海成名,就是从《紫罗兰》画报起步的。随着《沉香屑》在《紫罗兰》与读者的见面,张爱玲的名字首次引起上海文坛瞩目。......
2024-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