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上海老画报:传奇《电通》珍贵电影史料

上海老画报:传奇《电通》珍贵电影史料

【摘要】:传奇的《电通》画报2005年5月15日,在北京中国书店古籍春季拍卖会上,第398号拍品——一套全13期的民国电影画报《电通》,以22000元、平均每期1700元的天价成交,购买者为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所有这些,无疑给这套《电通》画报蒙上了一层传奇而神秘的面纱。1935年11月,电通公司遭当局迫害而关闭,画报也于11月16日出版第13期后终刊。如今,历经劫难的《电通》因它的特殊性、稀缺性和传奇性,已经成为珍贵的电影史料、收藏者的追求极品。

传奇的《电通》画报

2005年5月15日,在北京中国书店古籍春季拍卖会上,第398号拍品——一套全13期的民国电影画报《电通》,以22000元、平均每期1700元的天价成交,购买者为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这套只有1.2厘米厚,出版时间距今也仅70年的画报,何以出现如此高的价格呢?有人说是因为“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庆典”活动的炒作,有人说是因为画报曾被称为“宣传‘赤化’的大本营”,有人说是因为画报最先刊登了《义勇军进行曲》,还有人说是因为画报中刊有江青(当时艺名蓝萍)的剧照、生活照、漫画和文字20余则,更有人说是因为它曾给不少人带来杀身之祸。所有这些,无疑给这套《电通》画报蒙上了一层传奇而神秘的面纱。

1934年春,上海影坛新出现了一家电通影片公司,这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电影小组直接领导的左翼电影公司,由夏衍、田汉负责电影剧本创作,司徒慧敏担任摄影厂主任,编导演员队伍是袁牧之、应云卫、孙师毅、陈波儿、王人美、王莹、聂耳、吴印咸、吕骥、贺绿汀等。电通公司成立之后,接连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都市风光》等进步影片,显示了左翼电影的艺术水平和战斗精神。为配合影片的宣传和发行,该公司于1935年5月16日创刊了《电通》画报,由公司的四位导演孙师毅、袁牧之、许幸之和司徒慧敏,利用各自的拍片空隙轮流编辑(第13期由唐纳主编)。由于画报在内容报道和编排形式上都有独特之处,因此广受欢迎,每期发行量达到30000余册,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1935年11月,电通公司遭当局迫害而关闭,画报也于11月16日出版第13期后终刊。

《电通》画报,为艺术类刊物,上海电通电影公司出品,半月刊,大8开本,这样的版式在16开电影刊物流行的年代,显得尤为醒目。画报图文并茂,每期6—8页,以影写版印刷技术印制,比同时代普通杂志的图片清晰许多。画报内容涉及广泛,文字和图片相当丰富,集编、导、演、摄、录、美、评、脚本于一身。包括报道、评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影片,刊登国内外电影艺术及技术方面的论文,介绍前苏联戏剧情况和电影导演的创作经验,此外还刊登电影常识浅释、演职员生活报道、编后记等。1935年7月聂耳在日本逝世,画报以第7期主要篇幅刊登聂耳的作品和悼念文章。第10、11期就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的拍摄,发表了多篇文章,阐述音乐和电影的关系。

1935年,著名戏剧家田汉在完成了影片《风云儿女》的文学故事后,被国民党当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而与此同时《电通》却在第2期推出了“电影《风云儿女》特辑”,全文刊出了田汉撰写的长达近2万字的《风云儿女》。故事结尾,主人公辛白华唱着自己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的最后一节,勇敢地走向前方。聂耳根据这节诗,谱成了雄壮激昂、闻名中外的《义勇军进行曲》,特辑以通栏标题全影式刊载了此曲。此后,该曲灌制了唱片,雄壮的歌声很快传遍了全国。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因此,《电通》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摇篮”。(www.chuimin.cn)

由于当时画报刊登了江青做演员时的剧照、生活照、漫画和文字等20多则,因此“文革”开始后,江青曾暗中派员赴上海查抄这本画报,那时就连图书馆里的《电通》画报也成为最敏感的禁书。更有人因为这本画报而受到残酷的迫害,甚至带来杀身之祸。

《电通》第3期的封面人物是电影演员王莹。1936年电影《王老五》试镜初期,江青与她争演第一女主角失利,一直耿耿于怀,在“文革”期间,王莹也因此受到残酷的迫害,直至1974年3月3日,死于狱中,当天即被火化,死亡证明书上甚至连姓名也没有,只有一个囚徒的编号——6742。

上海书店是全国经销旧期刊的中心。“文革”前上海出版局一些负责人常去上海书店参加劳动,有一次,办公室主任游云在劳动时,看见了《电通》上刊登的蓝萍照片,便想借阅一下。书店负责人丁之翔写了一张借条后,便将这套《电通》借给游云。为慎重起见,丁之翔又打了一个电话向出版局负责人作了汇报,这位负责人的态度比较谨慎。不久,游云即将这套《电通》还给书店,事情到此应该完结了。但是“文革”开始后,有人非说这套《电通》丢了,找不着了,此事惊动了江青。于是“七一五”这天,军宣队、工宣队进驻上海书店,开批斗会要丁之翔交代罪行。会后不久书店又找到了这套《电通》,造反派们不顾事实,编瞎话非说“此套”非“彼套”,继续逼丁之翔交代罪行。随后,又将他们夫妇押送进“学习班”改造思想端正态度。游云也因为借阅《电通》被关押入狱达两年之久,释放不久即去世了。

《电通》承载着太多的历史烟云,宛如一首诉尽人间沧桑的老歌。如今,历经劫难的《电通》因它的特殊性、稀缺性和传奇性,已经成为珍贵的电影史料、收藏者的追求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