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重体育、电影的《娱乐周报》1935年7月,《娱乐周报》画刊在上海创刊,社址在上海南京路138号,发行人包德,主编梁桐,三和出版社出版。初名《娱乐半月刊》,每月1日、15日出刊,自1936年第2卷开始更名《娱乐周报》,每周六出刊,至第2卷第37期停刊。同年10月24日的第1卷第17期《娱乐周报》专门出版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专刊,以8版图片、11版文字详细报道了运动会盛况,称之为“历史上最伟大之全国运动大会”。......
2024-10-30
传奇的《电通》画报
2005年5月15日,在北京中国书店古籍春季拍卖会上,第398号拍品——一套全13期的民国电影画报《电通》,以22000元、平均每期1700元的天价成交,购买者为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这套只有1.2厘米厚,出版时间距今也仅70年的画报,何以出现如此高的价格呢?有人说是因为“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庆典”活动的炒作,有人说是因为画报曾被称为“宣传‘赤化’的大本营”,有人说是因为画报最先刊登了《义勇军进行曲》,还有人说是因为画报中刊有江青(当时艺名蓝萍)的剧照、生活照、漫画和文字20余则,更有人说是因为它曾给不少人带来杀身之祸。所有这些,无疑给这套《电通》画报蒙上了一层传奇而神秘的面纱。
1934年春,上海影坛新出现了一家电通影片公司,这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电影小组直接领导的左翼电影公司,由夏衍、田汉负责电影剧本创作,司徒慧敏担任摄影厂主任,编导演员队伍是袁牧之、应云卫、孙师毅、陈波儿、王人美、王莹、聂耳、吴印咸、吕骥、贺绿汀等。电通公司成立之后,接连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都市风光》等进步影片,显示了左翼电影的艺术水平和战斗精神。为配合影片的宣传和发行,该公司于1935年5月16日创刊了《电通》画报,由公司的四位导演孙师毅、袁牧之、许幸之和司徒慧敏,利用各自的拍片空隙轮流编辑(第13期由唐纳主编)。由于画报在内容报道和编排形式上都有独特之处,因此广受欢迎,每期发行量达到30000余册,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1935年11月,电通公司遭当局迫害而关闭,画报也于11月16日出版第13期后终刊。
《电通》画报,为艺术类刊物,上海电通电影公司出品,半月刊,大8开本,这样的版式在16开电影刊物流行的年代,显得尤为醒目。画报图文并茂,每期6—8页,以影写版印刷技术印制,比同时代普通杂志的图片清晰许多。画报内容涉及广泛,文字和图片相当丰富,集编、导、演、摄、录、美、评、脚本于一身。包括报道、评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影片,刊登国内外电影艺术及技术方面的论文,介绍前苏联戏剧情况和电影导演的创作经验,此外还刊登电影常识浅释、演职员生活报道、编后记等。1935年7月聂耳在日本逝世,画报以第7期主要篇幅刊登聂耳的作品和悼念文章。第10、11期就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的拍摄,发表了多篇文章,阐述音乐和电影的关系。
1935年,著名戏剧家田汉在完成了影片《风云儿女》的文学故事后,被国民党当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而与此同时《电通》却在第2期推出了“电影《风云儿女》特辑”,全文刊出了田汉撰写的长达近2万字的《风云儿女》。故事结尾,主人公辛白华唱着自己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的最后一节,勇敢地走向前方。聂耳根据这节诗,谱成了雄壮激昂、闻名中外的《义勇军进行曲》,特辑以通栏标题全影式刊载了此曲。此后,该曲灌制了唱片,雄壮的歌声很快传遍了全国。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因此,《电通》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摇篮”。(www.chuimin.cn)
由于当时画报刊登了江青做演员时的剧照、生活照、漫画和文字等20多则,因此“文革”开始后,江青曾暗中派员赴上海查抄这本画报,那时就连图书馆里的《电通》画报也成为最敏感的禁书。更有人因为这本画报而受到残酷的迫害,甚至带来杀身之祸。
《电通》第3期的封面人物是电影演员王莹。1936年电影《王老五》试镜初期,江青与她争演第一女主角失利,一直耿耿于怀,在“文革”期间,王莹也因此受到残酷的迫害,直至1974年3月3日,死于狱中,当天即被火化,死亡证明书上甚至连姓名也没有,只有一个囚徒的编号——6742。
上海书店是全国经销旧期刊的中心。“文革”前上海出版局一些负责人常去上海书店参加劳动,有一次,办公室主任游云在劳动时,看见了《电通》上刊登的蓝萍照片,便想借阅一下。书店负责人丁之翔写了一张借条后,便将这套《电通》借给游云。为慎重起见,丁之翔又打了一个电话向出版局负责人作了汇报,这位负责人的态度比较谨慎。不久,游云即将这套《电通》还给书店,事情到此应该完结了。但是“文革”开始后,有人非说这套《电通》丢了,找不着了,此事惊动了江青。于是“七一五”这天,军宣队、工宣队进驻上海书店,开批斗会要丁之翔交代罪行。会后不久书店又找到了这套《电通》,造反派们不顾事实,编瞎话非说“此套”非“彼套”,继续逼丁之翔交代罪行。随后,又将他们夫妇押送进“学习班”改造思想端正态度。游云也因为借阅《电通》被关押入狱达两年之久,释放不久即去世了。
《电通》承载着太多的历史烟云,宛如一首诉尽人间沧桑的老歌。如今,历经劫难的《电通》因它的特殊性、稀缺性和传奇性,已经成为珍贵的电影史料、收藏者的追求极品。
有关上海老画报的文章
侧重体育、电影的《娱乐周报》1935年7月,《娱乐周报》画刊在上海创刊,社址在上海南京路138号,发行人包德,主编梁桐,三和出版社出版。初名《娱乐半月刊》,每月1日、15日出刊,自1936年第2卷开始更名《娱乐周报》,每周六出刊,至第2卷第37期停刊。同年10月24日的第1卷第17期《娱乐周报》专门出版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专刊,以8版图片、11版文字详细报道了运动会盛况,称之为“历史上最伟大之全国运动大会”。......
2024-10-30
重要抗战史料《生活画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了对东北三省长达14年的黑暗统治。1932年12月16日《生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查封,《生活画报》也随之停刊,约出刊50期。《生活画报》为时事类刊物,16开,初为4页,后增至6页,蓝印影写版。......
2024-10-30
普及电影艺术、提高观众水平的《电影画报》1933年7月1日,上海良友公司投资创办了《电影画报》,良友公司负责印刷兼发行,由全国各地的良友公司代售,主编郑君平,后由陈炳洪、陈嘉震、马翠贤等继任,摄影记者谢恩祈、汪仑任美术编辑,社址设在上海北四川路851号良友公司内。画报旨在“合于一般公众要求”,致力于“电影艺术的普及和观众鉴赏程度的提高”,在当年数百种电影刊物中独树一帜。......
2024-10-30
“孤岛”电影画报《电影周刊》民国时期的电影画报多以刊登中外影星尤其是女明星的私生活为卖点,而对于电影界的发展方向、制片倾向等问题则少有思考和探讨。画报还于同年11月5日,创刊了以报道美国好莱坞电影界消息的《好莱坞》画报周刊。《电影周刊》于1940年7月出刊至92期停刊,后来独立了的《好莱坞》则出刊至130期后终刊。......
2024-10-30
弥足珍贵的旧中国体育图画资料——“全运会”专刊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始办于晚清1910年,是中华民国最高级别的运动会。不过这届运动会引起全国人民高度重视。第五届“全运会”由国民政府组织筹委会主持。1935年10月10日至22日,第六届“全运会”在上海新落成的江湾体育场举行。此届“全运会”共打破11项田径、8项游泳全国纪录。首次参加“全运会”的台湾队一鸣惊人,获得男子田径赛全能桂冠、男子垒球冠军等多项好成绩。......
2024-10-30
民国电影第一刊《电声》1932年5月1日,《电声日报》创刊于上海,以报道电影界新闻、介绍国产新片、刊登电影评论为主。1933年底,报刊发行至600期后改版为《电声》周刊。《电声》存世整整10年,发行总期数为901期,其销量最高时达30000余册,创下了中国电影画报办刊时间最长、出刊期数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三项纪录,是一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史,因而被称为“民国电影第一刊”。......
2024-10-30
《上海画报》为综合性刊物,三日刊,8开本,道林纸,每期4版。《上海画报》记录了徐志摩、陆小曼从结婚到徐志摩早逝的整个感情旅程。《上海画报》一直在维持陆小曼的美好形象。1930年2月6日刊出的特写照,差不多是陆小曼在《上海画报》上的最后亮相。......
2024-10-30
唯美主义的《时代》画报“我们要从宇宙的残忍的手中,挽回这将被摧残的一切,使时代的青华,永远活跃在光明美丽的园地中,不再受到转变的侵蚀。”《时代》画报的创刊词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它的办刊宗旨是追求美、留住美、弘扬美。而办刊人漠视利润,无视发行量,一味追求艺术美,甘愿赔本赚吆喝的唯美主义风格,在当年的画报中更是独树一帜。追求艺术美的风格使得《时代》更像是一本艺术画册。......
2024-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