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整个民国时期,甘肃始终处于动荡和战乱之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可谓疮痍遍野,民不聊生。民国时期的麦积山石窟全貌此时,远离城镇的麦积山石窟由于交通不便,已基本沦为荒山野寺,僧侣也仅数人。......
2023-12-05
12﹒成康定僖时期的动荡与衰落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大钦茂病故,谥号“文王”。在文王大钦茂去世后,渤海国走向了动荡与衰落。在贞元九年至元和十三年(793—818)的26年间,渤海国先后有7位国王执政。
在文王大钦茂之后继任渤海国王的是大元义(文王大钦茂的族弟)。大元义之所以能够继位,主要是因为世子宏临先其父而卒,渤海上层统治集团在王位继承人选问题上发生激烈的冲突和斗争,导致相互残杀。大贞干在文王大钦茂病逝前三年已经朝唐,并被留充“宿卫”,大钦茂临终时大贞干仍在唐地。此外,还有大英俊及大嵩璘等。但在大钦茂病逝后,政权落入文王“族弟”大元义手中。由于大元义为人“猜虐”,在嗣位不久被“国人”杀害。
大元义被杀后,渤海王室拥立宏临之子大华玙为王,年号“中兴”,王权重新回到大钦茂嫡系子孙手中。大华玙是文王大钦茂的嫡孙,他嗣位后为“中兴国势”,将都城由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省珲春市八连城),迁回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此后,渤海的统治中心再次回到了上京,不再迁都。大华屿在迁都上京龙泉府后不久便死去,谥号“成王”。
大华玙死后,大嵩璘嗣位。大嵩璘是文王大饮茂之孙,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即王位,年号“正历”。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二月,唐王朝遣内侍殷志赡前来册封大嵩璘为渤海郡王。大嵩璘是在国势动荡如故,内难尚未平息的情况下继位的。
为摆脱困境,巩固统治地位,大嵩璘统治时期积极朝唐聘日,争取唐朝与日本的支持和同情。大嵩璘嗣位不久便遣使聘日。大嵩璘认为渤海国的当务之急是收拾渤海国内政变后的残局,恢复与调整王室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平衡,使渤海王国的统治在动荡中得以稳定下来。大嵩璘为求得唐王朝的支持,于唐贞元十三年(797),向唐王朝遣使朝献,并提出渤海由“郡王”进封“国王”的要求。唐王朝同意大嵩璘的请求,授他“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渤海国王”,“领忽汗州都督”等。(www.chuimin.cn)
大嵩璘在位十六年,遣使朝唐有记载的约10次。同时也有3次遣使东聘日本,与日本积极发展经济文化联系。在大嵩璘统治十余年后,渤海局势得以稳定,渤海国同唐王朝的关系也在曲折的道路上继续发展前进。唐王朝对大嵩璘的归附表示赞赏!贞元二十年(804),唐德宗加册大嵩璘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次年,再加册“检校太尉”。
唐元和四年(809),大嵩璘故去,谥号“康王”。大嵩璘是文王大钦茂以后宣王大仁秀之前的诸代国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对渤海王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大嵩璘病逝后,其子大元瑜嗣位。唐王朝册封大元瑜为渤海国王。元瑜嗣位改元永德。唐元和七年(812),大元瑜病逝,谥号“定王”。大元瑜在位3年期间,同唐王朝保持了密切的往来关系,曾先后共4次派王子和重要官员朝唐。同时与日本维持了已有的交聘关系。
继定王大元瑜死后,其长弟大言义嗣位,改元朱雀。次年,唐王朝遣内侍李重旻册拜大言义为“渤海国王”。朱雀年间,渤海同唐王朝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大言义曾先后派遣14批使节朝唐,其中多为王室成员和高级官吏。这些人对唐王朝表现出非常恭顺的态度,表明当时的渤海积极学习和汲取中原先进的文化艺术与生产技艺;在这种情况下中原文明进一步传入渤海地区,尤其表现在佛教和佛教艺术方面。大言义是敬佛尤谨的渤海统治者。唐元和九年(814),大言义派遣高礼进等37人朝唐,敬献金银佛像各一尊,受到朝廷的欢迎,唐宪宗在御殿延见高礼进等人,并赐宴及回赠。大言义嗣位后还积极开展同日本经济文化联系,他派遣的聘日使副王孝廉和高景秀等,为中日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唐元和十三年(818),大言义病卒,谥号“僖王”。其弟大明忠嗣位,改元太始,不久也病故,谥号“简王”。大明忠之从父大仁秀权知国务,嗣位,改元建兴,是为“宣王”;从此渤海王国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有关渤海历史知识的文章
但整个民国时期,甘肃始终处于动荡和战乱之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可谓疮痍遍野,民不聊生。民国时期的麦积山石窟全貌此时,远离城镇的麦积山石窟由于交通不便,已基本沦为荒山野寺,僧侣也仅数人。......
2023-12-05
4﹒渤海国的建立与巩固天门岭之战后,大祚荣声威大震,一些从营州亡散的各族反抗军将士纷纷投靠大祚荣,从而使之势力大增,大祚荣继续率军东撤,最后终于回到靺鞨故地。首先,它意味着渤海国得到了大唐王朝的认可,从而使其政治地位合法化,其政权更加巩固。大祚荣接受唐朝册封后,渤海的地位愈加巩固。......
2024-06-03
41﹒其他渤海城址简介根据文献记载得知,渤海共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由此可见,渤海在东北地区应该建设了不少城市。通过近些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基本可以确定属于渤海城址的遗址有百余处,其中既有平原城,又有山城。渤海城址的建筑规律为从小到大,从简到繁。......
2024-06-03
33﹒渤海国的文学与艺术渤海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她以少数民族为主体,语言具有多元性。特殊的人员构成决定了她的文学、艺术必然带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渤海建国后,汉字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成为官方的唯一文字,而且为民间所广泛应用。但迄今保存下来的渤海文学作品只有用汉字形成的作品。诗歌在渤海文学中,诗歌占有最重要地位。......
2024-06-03
39﹒渤海都城遗址简介渤海政权在其存在的二百二十九年当中,都城四迁四治。其中与都城址相关的建筑遗迹包括城山子山城、敖东城、永胜遗址。之后随着渤海经济的发展,人口也日益增多,敖东城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各项发展的要求,所以新的居民据点出现了,比如永胜遗址。以上都说明此时期渤海都城还带有强烈的原始性。因此对于渤海初期都城的探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说城山子山城、敖东城和永胜遗址都是渤海初期都城的组成部分。......
2024-06-03
43﹒境外渤海遗迹遗物简介1﹒克拉斯基诺古城:克拉斯基诺古城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在哈桑地区克拉斯基诺村东南二三公里的楚卡诺夫卡河(岩杵河)河口,靠近波谢特湾内湾埃克斯佩季齐亚湾,属于谷地城址。4﹒“渤海使”木简:1986年出土于奈良平城宫东南、被确认为长屋王官邸附近的一条水沟内。他们是使团的主要成员,是渤海政权的政治代表。同时也为渤海与日本的交往等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2024-06-03
25﹒渤海国的中央行政体制渤海建国伊始,百废待举,国体未立,国事未定。到了大彝震时期,渤海国建立起了庞大复杂的中央行政体制。此外唐朝也曾直接向渤海国派遣长史行使监督权力。长史位居国王、王室成员之下,而居百官之上,成为唐朝管辖渤海的具体措施。渤海的中央行政机构模仿唐制设置了三省、六部、一台、八寺、一院、一监、一局,以这些行政机构统管国家大事。......
2024-06-03
31﹒渤海国的科学与技术渤海国是公元7世纪末至10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渤海的科技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渤海得知此信,很快便将其引进、试用,体会其科学性。这使他们对日本海、渤海海域的了解和认知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先人。他们已由近海航行上升到远海航行的新高度。建筑技术渤海人的建筑技术无论是城池建设、宫殿建筑、桥梁设计等方面,无不超越自己的先人,成为我国东北地区当时的顶级技术所在。......
2024-06-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