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寻找简约商业模式,改变世界

寻找简约商业模式,改变世界

【摘要】: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1985年5月已经到了有他无我的境地,在这个关键时刻,董事会选择了史考利。愤怒的乔布斯一气之下卖掉了所有的苹果股份,只保留了一股以便获得年度财报。随后的iMac二代、iBook等产品获得了一系列最佳称号,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5.寻找更简洁的商业模式

优质优价模式

乔布斯对于技术和人才有一种近乎于痴狂的地步,疯狂地追求人才自始至终是他工作中的一大特色。他积极网罗各界人才,只要是被他相中的人才,他总会千方百计地邀请他成为苹果公司的一员。他坚信只有顶尖的队伍,才有完善的产品。但是,遗憾的是乔布斯做梦也没想到,两年后,正是三顾茅庐请来的战友,成了最后一根稻草,迫使他离开苹果。当时,乔布斯对于技术的狂热,不断地推进技术创新,导致整个公司陷入了一种完全崇尚技术革新的企业文化,忽略了成本和用户需求。而由于巨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公司的赤字在惊人地增长。史考利再也沉不住气了,决定改革苹果现有的组织结构,乔布斯却坚持新兴IT行业需要高额研发费用。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1985年5月已经到了有他无我的境地,在这个关键时刻,董事会选择了史考利。愤怒的乔布斯一气之下卖掉了所有的苹果股份,只保留了一股以便获得年度财报。

乔布斯离开后,苹果公司同样也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历程。对专业技术一窍不通的史考利在获得苹果的绝对领导权后,发布了一款功能强大的家用计算机MacⅡ,月销售达5万台,使得苹果过上了几年好日子。1977年借AppleⅡ这款划时代的PC产品,苹果公司一炮而红,在1980年还一举上市,成为IT界的明星。但因微软的操作系统占领市场的速度惊人,而当初史考利失误的决策,使得苹果的操作系统与流行的兼容机软硬件不兼容,苹果公司就这样走上了一条极端狭窄的商业路线,公司的业绩一路下滑,注定了失败。到1996年,亏损10亿美元的苹果已濒临破产,1997年7月因连续5个季度亏损,最高执行官阿默利欧只好辞职,当时苹果真的已经是弹尽粮绝了。谁来拯救苹果?这时,人们想起曾败走麦城的乔布斯。

1997年,当乔布斯得知苹果的危机后,他主动打电话给索西尼,表示想要把NeXT软件卖给苹果,这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乔布斯在董事会上做了NeXT的演示,并以其特有的魅力打动了所有董事。董事们不久就支付约4亿美元收购NeXT,并让乔布斯重返苹果担任顾问。不久之后,乔布斯担任苹果CEO。他的回归,并将其核心技术带给了苹果,成为了挽救苹果公司的一部重头戏。

乔布斯果断地发挥了首席执行官的权威,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于苹果公司当时的亏损高达10亿美元,节省营运费开支,保全公司的现存财政实力成了发展的第一大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乔布斯把缩短产品生产战线和裁员作为了公司复苏的第一步,他把正在开发的15种产品一下子缩减到了4种,并且裁掉很大一部分人员。其次,发扬苹果的特色,苹果素以消费市场作为目标,所以他要使苹果成为电脑界的索尼。然后通过销售方式的改革,洞察消费者心理,进行远瞻性的创新。这是一条非常睿智的谋略,当时乔布斯用一句话来表达他们的创作宗旨:我们不需要去问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要展示出的产品就是他们想要的,我们要引领市场潮流。在产品设计上他们精益求精,强调完美。第三,便是打破旧的销售模式,开拓新的销售渠道。第四,调整结盟力量,同宿敌微软和解,与微软握手言和,结成战略联盟,进行交叉授权。取得微软对它的1.5亿美元投资,并继续为苹果机器开发软件。同时收回了对兼容厂家的技术使用许可,使它们不能再靠苹果的技术赚钱。1998年,炫目的iMac背负着苹果公司的希望,神奇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一个全新的电脑,代表着一种未来的设计理念:丰富的色彩,半透明的外观,一扫电脑千篇一律灰褐色的单调,像是自然生成,空灵洁净;加上发光的鼠标,以及1299美元的价格标签,令人赏心悦目,非同凡响。1998年12月,iMac荣获《时代》杂志“1998最佳电脑”称号,并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业设计”第三名。新产品重新点燃了苹果机拥戴者们的希望。随后的iMac二代、iBook等产品获得了一系列最佳称号,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乔布斯力挽狂澜,重整河山。但是,当时苹果的产品普遍价格比较高,很多人表示,担忧产品的销售量。他底气十足地说:“我们的目标并不在于制造出市场上最廉价的产品,而是制造出最优良的产品。如果这意味着麦金塔系列产品有时必须比别人贵上百分之十至十五,就让它们比别人贵吧。”在乔布斯的改革之下,“苹果”终于实现赢利。(www.chuimin.cn)

这种逆转不是骗局,乔布斯干得绝对出色。不过,这只是他振兴苹果谋略中的一小步,目的是吸引苹果粉丝,创建苹果品牌,打造一条更宽大的销售之路,进而颠覆整个市场。

硬件 + 软件的吸金组合拳

2001年10月,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od播放器。它采用了1.8英寸的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和机械卷轴滑轮式操作按钮,但是,只有5GB的容量、160×128像素的屏幕分辨率、32MB的RAM和32MB的ROM,甚至不能与Windows操作系统兼容。当时,这款iPod播放器的售价为399美元。在2003年4月,iPod家族成员中变化最大的一代——第三代iPod播放器诞生,新一代的iPod具备了更高的容量和更小的体积,都兼容Mac和PC,并且完全采用了机械按钮,机身也缩减到了4.1×2.4×0.62英寸。但是,在售价方面,10GB版只要299美元,15GB版为399美元,30GB版本售499美元。再随后,吹响向大众市场进攻的号角,iPod mini定价299美元,iPod shuffle才99美元。然后,推出延伸周边产品上,类似于iPod Hi-Fi。苹果持续推出的这些产品,在价格上可谓是平易近人,外观不断更新变化,而且体型上也不断缩小,小巧精致,像一件圣洁的艺术品,让人看到它就想捧在手中吻一下。这样一件物美价廉的近似于艺术品的商品放在柜台上,看到它就怦然心动,人们怎么可能不去选择它?

但是这些产品除了诱人的外表外,内部的软件并没有太大的更新,比起别的产品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比如,2004年1月,iPod mini的诞生,外观颜色上,iPod mini五彩斑斓,显得更加诱人。但是,它并不是属于第四代产品,只能算是iPod家族成员优化或者结合外族的结果。不过,它采用了1英寸的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4GB的iPod mini可存储1000首歌曲,它售价只要249美元;2004年10月,iPod photo和U2iPod诞生。同样这两款产品,都是在第四代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其中,iPod photo首次采用了60GB的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iPod photo可以支持相片浏览,但是,它们并不属于第五代。当时,iPod photo 40GB版本的售价为499美元,60GB版本的售价为599美元。之后,为了让价格的差异更加明显,苹果推出了30GB的iPod photo,售价350美元;2008年1月,苹果又发布了粉色版iPod nano3。这次只是对iPod nano播放器的外观原有颜色黑色、银白色、蓝色、绿色和红色这五种外观进行了添加,其他硬件或软件方面没有任何变化。

在苹果这些战略中,更狠的吸金手段还要数软件,比如苹果的iTunes、App商店。Apple的iTunes音乐商店以每首音乐0.99美金的价格出售,每张专辑9.99美金,媒体库具备了200000首音乐,不过仍然没有对PC用户开放。这个吸金组合拳是逐步完善的,在他接下来推出的iPhone、iPad等明星产品上,都看到这种类似的吸金线路。

自2001年,苹果推出了第一代iPod产品到今日,苹果iPod家族已经有iPod、iPod touch、Pod shuffle、iPod mini以及iPod nano等数类型号,上百款产品,如今iPod的销量早已超过1亿部,占世界MP3播放器销量的70%。苹果从那个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愣头小子以他特立独行、嚣张凌厉的那种“我就是要与众不同”、“我就是要对着干”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如今俨然已经成长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圣斗士。在这条路上,乔布斯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他总是能够把握人们的欲望,让人们对苹果有一种不可抗拒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