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世纪的思想家那里,自然与文明相对,自然的与人工的相对,自然人与城市人相对,“自然的状态”是纯朴的、美好的和健康的状态,与之相对的则是现存腐败的、人工的和机械的社会。18世纪的生物学家对人类的生态思想宝库贡献巨大。18世纪生态学的又一个杰出成果,是吉尔伯特怀特的《塞尔伯恩自然史》。......
2024-01-22
1.卡森——一个里程碑
雷切尔・卡森是20世纪最著名的生态文学作家,是生态文学史上里程碑一般的人物。纵观整个20世纪,找不出另外一位生态文学家、生态哲学家或生态学家能在影响力方面与卡森相媲美。卡森主要的作品有四部:《海风下》、《我们周围的大海》、《海的边缘》和《寂静的春天》。终生未婚的卡森将自己全部精力都献给了生态学和文学事业。她不仅是一个真正的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而且是一个真正的斗士——为保护大地保护海洋保护一切生物、为人类的长久生存而勇敢斗争的战士。
卡森很小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她的处女作《战斗在云间》发表在《圣尼古拉斯》杂志上,并获得银奖。那一年(1918)她才11岁。卡森从小就梦想当一个作家。她回忆道:“我现在还能记得起的最早的儿时梦想有两个,一是观察所有与海洋有关的神奇事物,另一个是有朝一日成为一个作家。”(111)大海是卡森一生迷恋的对象。她在全国性刊物发表的第一篇散文作品《海底》(发表于《大西洋月刊》)的第一句话就是那么情深意切:“有谁知道大海吗?”(112)
卡森儿时经常在自家的果园里长时间地与小鸟和其他小动物待在一起,好像能够与它们心灵沟通。她曾与哥哥罗伯特大闹一场,原因是哥哥打野兔。哥哥不许卡森干涉他的乐趣,而卡森的回答是:“可是兔子没有乐趣!”(113)这件事闹得很大,全家人都卷了进去,最后形成的家规是:不许打猎!因为打猎是现代人的耻辱(卡森终生痛恨打猎,特别是以体育活动或休闲为名义的狩猎)。
《海风下》是一部叙述体散文作品。全书三部分,分别以一只黑撇水鸟、一只鲐鱼和一只美洲鳗为视点进行叙述,此外还从多种海洋生物的角度观察自然现象。卡森因她采用了这种写法而兴奋不已:“我成功地变成了矶鹞、螃蟹、鲐鱼、美洲鳗和另外好几种海洋动物!”(114)这使得她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像返回了童年时光一般地与小动物们妙不可言地融为一体。
卡森深受梭罗和缪尔的影响,她继承了他们的传统,继续对人类疯狂蹂躏自然的行径给予严厉抨击。在美国国家图书奖1951年获奖作品《我们周围的大海》里,卡森写道:“不幸的是,人类留下了他作为大洋岛屿之毁灭者的最黑暗的记录。在他所踏足的岛屿里,几乎没有一个没发生过灾难性的变化。他以砍伐、开垦、焚烧摧毁了环境,又将对岛屿生态危害极大的山羊、老鼠等陆地动物带到岛上……岛屿的生物大灭绝的黑暗终于降临了。”海岛的生态系统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人类的野蛮折腾。即使是一次沉船事件都可能使附近岛屿上的生命灭绝。卡森举罗得豪岛(Lord Howe Island)为例说,在不长的一段时间里,“鸟儿的天堂变成了荒凉的地狱,甜美的乐曲变成了一片死寂”,而导致这个灾难的原因竟然是附近沉没了一条船,船上的老鼠游到岛上定居,然而小岛上的鸟儿根本没有抵御老鼠吞噬鸟蛋和雏鸟的能力!在卡森看来,毁灭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岛屿的那些人,像极了这些硕鼠!(115)
卡森经常长时间地伫立在海边、林中,最大限度地开放她的感官,去感受自然。这是她与一般的科学家所不同的地方,同时也是她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气质的突出表现。她认为,仅仅靠理性去分析、靠实验去研究,还不能真正地理解自然。她在《海的边缘》的前言里写道:“要理解海岸的生命,光罗列分析那些生物是不够的。只有当我们伫立在海边用心去感受那刻画大地、造就岩石和沙滩形状的悠远的生命韵律,只有当我们用耳朵捕捉那为了获得生存立足点而不屈不挠、不惜代价抗争的生命节拍;我们的理解才能真正到来。”(116)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审美感悟和哲学理解,她的作品才会遍布诗一般的优美段落,才会大量出现下面这样的想像和哲思:
夜晚的黑暗拥有了海水、空气和海滩。这黑暗是古老世界的黑暗,早在还没有人类之前……那时候海滩上还没有其他能被看见的生命,除了一只小小的螃蟹在附近爬行……这样一种奇怪的感觉占据了我的心,我进而第一次意识到每一种生物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世界,第一次懂得了生存的本质。在这一静止的时空里,我所属的那个世界已不复存在,我好像一个来自外层空间的旁观者。这个与大海相伴的小螃蟹此刻成为所有生命的象征,既象征着生命的精细、脆弱、易被毁灭,又象征着生命力与严酷的现实环境相抗争的惊人的顽强。(《海的边缘》)(117)
卡森是一个写得很慢的作家。这不仅与她很高的艺术要求有关(她的作品每一句话都要经过反复朗读这一修改关,令人想起福楼拜),而且与她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对待每一个描写对象有关。卡森在下笔时,很少用普通读者不懂的科学术语,她使用的是富有象征性、意象性和节奏感的文学语言;但在写作开始前的素材收集和资料占有阶段,她的做法与标准的科学研究完全一样:尽最大努力穷尽性地占有和分析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她绝不能容忍任何违反科学的描写,她要求自己必须“打下不可动摇的科学基础”(118)。写作《寂静的春天》之前,她不仅将当时所有有关杀虫剂之副作用的研究文献全部收集在手,而且还就所有重要问题给居住在世界各地的数百名有关科学权威写信请教。她所占有的文献小山般地堆得比她还高。她附在书后的索引竟达55页之多,其中许多内容只有生物学家才能理解。正因为如此,她赢得了科学界的普遍赞誉。著名科学家和海洋探险家威廉・毕比不仅撰文断言她的《海风下》“毫无科学错误”,而且还在他主编的《最佳自然史著作选集》里,作为优秀科学论著收入了《海风下》的两章(全书惟一由女性科学家独立完成的著作选段,而且是这部从亚里士多德的文章开始的选集的最后一篇、代表着最新成果)。(119)著名生态作家梯尔在他主编的《绿色文库》一书里断言:像卡森这样把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是极其困难的,甚至是不可企及的”(120)。加特纳在《雷切尔・卡森》一书里称卡森“超越了所有以科学为题材的文学家”,“凭借独一无二的天才,将琐碎沉闷、令人入睡的科学研究材料熔炼成诗情画意的作品”,将科学与文学真正融合成“一门单一的艺术”,从而使她成为“最杰出的作为艺术家的科学家”(121)。卡森自己则认为她这样创作很正常,因为“科学和文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她在国家图书奖获奖演说时解释道:“科学的目的在于发现和显示真理,而文学的目的,我以为,也是如此”。她又说:“如果说我的关于大海的书有诗意,那绝不是我有意赋予的,而是因为,假如非要把诗意的部分删除,就没有人能够真实地写出大海。”(122)
《寂静的春天》以大量的事实和科学依据揭示了滥用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激烈抨击了这种依靠科学技术来征服、统治自然的生活方式、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作品首先于1962年6月16日在《纽约人》杂志上开始连载,接着全书也于同年出版。这本书一面世,立刻引起了全国性轰动和全民性大讨论。一方面是化工公司、食品公司、农业部、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等负有责任的政府机构、与这些利益集团有利害关系的媒体和科研机构的强烈抗议和恶毒攻击,另一方面则是绝大多数科学家、广大民众、多数传媒的大力支持和热烈赞扬。争论和冲突愈演愈烈,各种政治力量也参与进来,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成立专门小组进行调查,国会举行听证会。这样一场上至总统下至百姓的大讨论,使得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并对政府决策、国会立法和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股热潮很快又跨过大洋,在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迅速蔓延。两年间就有数十种语言的《寂静的春天》译本在世界各地热销、流传。继之而起的是,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环境政策和修正发展战略,各类环保组织、生态学研究机构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卡森,这个弱小的女人,改变了历史,创造了奇迹。正如她获得的总统自由勋章的颁奖辞所称赞的那样:“绝不甘于寂静的雷切尔・卡森独自对抗毁坏生态的倾向,……在美国和整个世界掀起了一个永不消退的环境意识浪潮。”(123)
但是,卡森所得罪的势力是极其强大的。从《寂静的春天》出版以来,对这一作品及其作者的攻击从未停止过。攻击她的目的显然是要为那些利益集团开脱责任,为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辩护。有人说她的作品是“情绪化的”、“浪漫的”、“夸大其词的”、“半虚构性的”、“不科学的”、“非理性的、歇斯底里的、危险的”;有人蓄意歪曲卡森的原意,说卡森要把人类带回“没有科学的黑暗的中世纪,使害虫和疾病重新肆虐于人间”,称卡森要阻止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才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我们宁可住在没有鸟儿和动物的现代化城市,也不愿回到虎啸狼嚎、人穿兽皮的原始社会”(124)。事实上,卡森根本没有像许多生态哲学家和生态文学家那样完全否定科学技术,甚至没有完全否定化学杀虫剂,她只是要求人们在运用新科技时充分注意其副作用,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她只是在哲理层面论述了发展并非首要标准,而健康生存才是持续发展的必需前提,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并保护好整个生态系统才是最高标准。然而攻击者却完全无视这些。直到《寂静的春天》出版30年后的1992年,还有人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攻击这本书纯属“一个女人对环境的想像的产物”,声称作者“不是任何一门学科的科学家”(125)。在如此著名的大报上发表的文章竟然如此公然地无视事实:卡森早在1932年就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海洋生物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后来还获得了荣誉科学博士称号,早在1945年就已被“鱼类和野生动植物局”(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聘为海洋生物学家,并获得过意味着科学同行普遍承认的著名科学奖——美国地理学会奖、西屋科学奖等。有些攻击还非常恶毒、极其阴险,如诬陷卡森的著作是“共产党的旨在摧毁美国农业、工业和整个经济的阴谋”,如咒骂卡森“这个老处女居然对遗传还有那么大的兴趣”,如叫嚣“对那些不规矩的女人,要像对待混乱的自然那样严加控制”(126)。面对这些攻击,卡森的回答是:生命不息,反击不止。“就算能活到90岁,我也不会停止说我应当说的话”(127)!(www.chuimin.cn)
卡森于1957年罹患癌症,1958年再次治疗,1960年做了乳房切除手术,但病魔并没有被彻底除去。这一段时间正好是她写作《寂静的春天》的时期。在她的晚年,卡森已意识到她的生命所剩无多,但她仍然拖着羸弱之躯奔走呼号,与被她的作品触怒的企业、商家、政府机构和传播媒体抗争。她体内的癌细胞已扩散到骨头里,带给她难忍的疼痛,心脏病也一再发作,但她坚决拒绝住院,而是以顽强的意志与死亡赛跑。她出席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和国会的听证会,她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上与生产DDT等农药的厂商发言人公开论战,她四处奔波发表演讲。她要把最后的精力全部献出。
卡森早期在研究和描写大海时,曾乐观地断言,不管人类怎样蹂躏自然,他的破坏将在浩瀚的大洋边终止,因为大海是不可征服的。晚年的她发现并公开承认自己判断失误,从而也就更加剧了她对人类和整个地球之未来的忧虑:“我错了,即使是看来属于永恒的大洋,也不仅受到了人类的威胁,而且几乎被人类掌握在毁灭性的手中。”(128)意识到并承认了这一事实的卡森,内心的痛苦和绝望达到了顶点。她一生迷恋的大海、她最崇敬的自然,竟然无可避免地成为由人类这个可怕巨人随意摆布的玩物!她的理想、她的价值观,竟然全都变成失去了基础的、岌岌可危的空中楼阁!卡森坦率地说:“我发现,所有对我有意义的东西全都受到威胁。”“所有有价值的、所有我信仰的美好东西全都受到威胁……我想关闭大脑,可是我又不能不思想;我想闭上眼睛,可是我又不能不看。”经过一段痛苦的心理斗争,卡森做出了最后的选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必须尝试着去拯救这生命世界的美丽,这是我心中的最高使命……如果我连尽力而为的尝试都不做,那我面对自然将永无幸福可言!”(129)正因为如此,晚年的她才放弃了关于地球的过去、我们周围的大气、重建对自然的好奇等好几本书的写作,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杀虫剂一类的现实问题上,才“明知会引发一场另一种形式的战争还义无反顾地写出真相”(130),才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坚韧的意志与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社会势力做殊死的搏斗。卡森就是这样从一个内向、文静、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转变成一个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战士。对于人类,这固然是件好事;但对卡森本人,却是最残酷、最痛苦的悲剧——是心灵深处发生的惨痛悲剧导致她这个弱小的女人做出了这样孤注一掷的抉择。
卡森的作品之所以引发世界范围的强烈反响,决不仅仅因为她揭示了几种杀虫剂对生物和人类的危害,激怒了一些利益集团,也不仅仅由于她艺术地向世人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更主要的是因为:卡森“质疑了我们这个技术社会对自然的基本态度”(131),揭示出“隐藏在干预和控制自然的行为之下的危险观念”(132),“警告人们缺乏远见地用科技征服自然很可能会毁掉人类生存所有必需的资源,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133)。总之,卡森试图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原有的自然观,促使他们建立起全新的生态思想。这才是她取得巨大成就、产生深远影响的深层原因。卡森一遍又一遍地向人们呼吁: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一个岔路口,究竟是选择另一条艰难的拯救之路,还是继续加速度地在这条看来平坦的超级公路上奔跑,直到灾难性的尽头?
陶醉于自身巨大能力的人类,看来正在毁灭自己和世界的实验道路上越走越远。
但愿人类能够随着时间长河的滚滚向前而有所长进。你们这一代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你们这一代必须直面现存的环境问题,而不是无视或逃避它们。你们将勇敢而严肃地承担起你们对自然的重大责任,同时也是光荣的使命。你们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整个人类都要面对挑战——过去从未遇到过的最严峻的挑战。(134)
卡森所说的新时代到来了吗?人类真的像她所希望的那样,担负起了拯救自然同时也拯救自身的重大使命了吗?拟或是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化、生态危机变得越来越严重、人类的生存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他为新版《寂静的春天》所写的序言里,总结了卡森对美国和全世界环境保护的重大贡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证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卡森的“照片和那些政治领导人——那些总统们和总理们的照片,一起悬挂在我办公室的墙上。它已经在那里许多年了,它属于那里。卡森对我的影响与他们一样,甚至超过他们,超过他们的总和”!“卡森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寂静的春天》所关心的那些事情。她使我们回归在现代文明中丧失到令人震惊之地步的一个基本观念:人类与自然环境要相互融合。这本书犹如一道闪电,第一次使我们时代值得讨论的最重要的问题显现出来。”“《寂静的春天》播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并且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卡森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地被看成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135)。
卡森的生态哲学观已经成为许多环保组织的指导思想。以卡森命名的许多环保机构一直在推进卡森的未竟事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雷切尔・卡森联合会”。该组织目前实行的“绿色覆盖项目”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其指导思想就来自《寂静的春天》——水、土地和地球的绿色覆盖造就了这个世界,支撑着地球上所有动物的生活。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里有一个永久性展台——“雷切尔・卡森与环保时代”。展台上的电视不停地滚动播放着60年代初拍摄的卡森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招牌电视节目“60分钟”上的谈话。每天都有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驻足观看。从两幅在美国主要报刊上刊登的漫画,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卡森对美国民众的深刻影响。一幅画的是一对夫妇在种满植物和昆虫飞舞的客厅里接待客人,并对吃惊的来客解释道:“读过《寂静的春天》之后,我们决定活着并让所有生物活着。”另一幅画的是两位中年妇女在杂货店购物,其中一个对店员说:“听着,不要卖给我们雷切尔・卡森不买的东西。”(136)卡森在美国民众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美国,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不少不知道本国总统的人,却很难找到几个不知道卡森的人。
有关21世纪外国文学系列教材•欧美生态文学的文章
在18世纪的思想家那里,自然与文明相对,自然的与人工的相对,自然人与城市人相对,“自然的状态”是纯朴的、美好的和健康的状态,与之相对的则是现存腐败的、人工的和机械的社会。18世纪的生物学家对人类的生态思想宝库贡献巨大。18世纪生态学的又一个杰出成果,是吉尔伯特怀特的《塞尔伯恩自然史》。......
2024-01-22
这样,莫尔特曼尽管在经文的理解上与怀特完全不同,但实际上已经承认了《圣经》里的这一被“误解”的诫命构成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并对西方文明征服和统治自然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惟有这样才可能消除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的思想根源。征服和控制外部世界的精神取向构成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人对自然破坏的同一动力。......
2024-01-22
刻不容缓的生态意识确立为了中国的未来,为了中华民族的后代,也为了全人类和我们这个星球能够持续存在,必须痛下决心、采取断然措施,彻底改变我们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这是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记住恩格斯的这个伟大思想,也就是要记住尊重和遵守自然规律,这是生态思想的主要原则。......
2024-01-22
触目惊心的生态危机现实任何有社会责任感和自然责任感的人文学者,只要敢于并能够正视我们所面临的极其严峻的生态危机,都不会不给予生态思潮这一世界性的显学足够的重视。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华民族的生态环境。甘地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整个人类、全球生态的高度思考了这个问题。地下水严重超采已经造成了100多个城市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在全国形成了56个降落漏斗,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已有50余个大中城市发生地面沉降。......
2024-01-22
不过,并非所有描写自然的浪漫主义作品都属于生态文学,那些把自然当作途径和工具用来抒发人的感情或反映、对应、表现人的思想和人性的作品,不在生态文学研究所考察的范围之内。许多浪漫主义作家对森林有着深深的爱。这是许多浪漫主义时期生态诗歌的主题。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成就最大的生态诗人,也是欧美最杰出的生态作家之一。......
2024-01-22
生态文学的特征与定义那么,怎样给生态文学下一个定义呢?对其进行辨析和区分并对生态文学做出明确的界说,直接关系到生态文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确定。这就涉及生态文学及其研究的意义,以及确定“生态文学”的内涵和外延的目的了。本书在一开篇就表述了生态文学之所以繁荣和生态文学研究之所以成为显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表述了生态文学及其研究的使命。而且,生态文学特......
2024-0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