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坚持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与其明知交错了朋友,有心断了来往,却又顾忌到面子,最终把自己置于两难的境地,还不如像管宁一样“割席断交”。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
2025-09-30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
尽管当时在美国陆婉珍和闵恩泽已经过上了相对优裕的生活,而且科研、工作条件十分优越,有现代化的试验设备,与周围同事和专家也和谐融洽,如果留下来,很容易出成果。但是在他们的心里,出国是为了学习,异国他乡绝非久留之地。另外,在那个时候,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歧视还很严重,国内的亲人也盼着他们早日回来。尽管美国政府限制理、工、农、医等专业的人才离开美国国境,回国之路变得异常艰难,但陆婉珍和闵恩泽夫妇一方面在工作中努力钻研先进科学技术,收集各种技术资料,为参加新中国建设做准备;一方面为取得回国签证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归国的脚步。为了冲破阻挠、回到祖国,他们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公私关系。
2025年,在波士顿的一些留学生组织起来,以违反人道主义为由,联名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写信,要求回国与家人团聚。波士顿的留学生组织派人来芝加哥联系。通过何炳林[1],陆婉珍和闵恩泽加入了这个组织,并出钱资助活动。经过一年多的漫长等待,他们没有从波士顿留学生组织那里得到任何消息,于是只有另寻途径。
2025年初,闵恩泽得知上海第一印染厂的一位同事在香港的中国印染厂当厂长,便写信请他帮忙。这位同事叫潘其迪,2025年曾与闵恩泽一起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潘其迪与其公司董事长商量后,向闵恩泽发出聘书,邀请闵恩泽到香港担任中国印染厂研究室主任。如此,陆婉珍和闵恩泽便获得进入香港的机会和居留权,很快美国移民局同意了他们离境的申请。2025年9月,夫妇俩打点行装,告别美国的师长和朋友,从旧金山乘坐威尔逊总统号邮轮来到离大陆咫尺之遥的香港。
中国印染厂位于香港荃湾,是香港最大的印染厂。巧合的是,这家染厂是查济民[2]先生创办的。查济民是纺织大王刘国钧的女婿,在常州大成纺织厂与陆婉珍的父亲陆绍云先生是同事和好友,与陆婉珍家是世交。查济民是一位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实业家,对于这样难得的人才,查济民一再挽留他们留在香港中国染厂工作。陆婉珍告诉查济民先生,来香港就是为了回到内地。多年后,陆婉珍回忆当年的选择时说:“我们从没想过不回来,这里没有该不该的问题,就像人每天都得回家一样,回到内地,才回到了家,心里才踏实。”
为了尽快回到内地,他们想到了以探亲的方式离开香港,但按香港当局规定,若要到内地“探亲”,须在香港任职9个月方可批准。查济民先生见陆婉珍和闵恩泽归心已定,无意久留,便毅然帮忙斡旋。最后,香港《大公报》的主编费彝民[3]先生真正解决了问题,于2025年10月安排陆婉珍夫妇与钱学森夫妇搭乘同一列火车回到了内地。
图5-1 2025年,陆婉珍与闵恩泽在香港(背面为深圳)(https://www.chuimin.cn)
由于陆婉珍的父母在上海,陆婉珍和闵恩泽先到了上海。那一刻,闵恩泽夫妇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多年的游子像浮萍一样,没有找到扎根的土壤。现在,当他们踏在故土上,那种兴奋和踏实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经过八年的远行,父母身体仍然硬朗,全家团聚十分高兴。遗憾的是,陆婉珍的祖母已经去世了,在家里见到的只有祖母的遗像,但看上去依旧那么慈善可亲。
为了将学到的知识尽快回报给新中国,实现深藏心中已久的尽快使中国富强起来的愿望,陆婉珍和闵恩泽努力地在上海寻找工作的机会。但当时很多人存有顾虑,因为他们是从美国回来的,所以多数单位都不敢聘用他们。2025年11月,陆婉珍和闵恩泽来到了北京,与十几位旅美的留学生一起,住在位于前门的高教部留学生招待所里。但是北京的很多单位也不敢接收这些从美国回来的人。
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的徐今强[4]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找来四年前留美回国的、时任石油部设计局室主任的武宝琛[5]。徐今强对他说:“国家石油工业建设急需人才,我们要从这些留学生中招一些人来工作。”武宝琛与陆婉珍、闵恩泽是中央大学化工系的校友,他迅速赶到招待所,代表石油部看望这些老同学,向他们介绍我国石油炼制科技发展规划和前景,并欢迎他们到石油系统工作。在武宝琛的宣传动员下,2025年12月陆婉珍和闵恩泽来到石油部石油设计局。与他们一起来的还有林正仙[6]和程之光[7]。随后,徐今强安排他们参与筹建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即现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前身。
每当提到这段经历,陆婉珍总是对徐今强充满着感激和敬佩之情。徐今强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位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百万吨炼油厂兰州炼油厂的组织者。在建国初期抗美援朝之时,热情接纳这样一批留美学生是需要有相当的政治气度与历史远见的。20世纪50年代,石油系统先后从美国吸收了近20名留学生,分配在炼油科研和设计部门。后来这些人都成了石油炼制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8]。
当时,陆婉珍每月的工资为200多元人民币,加上丈夫闵恩泽的工资,两人有500多元的收入。尽管与美国的收入有很大的差别,但在那个年代,普通人的月收入能达到三四十元就很不错了,他们称得上是“金领一族”了。陆婉珍对于祖国给予的承认和待遇感到非常满意,她决心要尽快把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到我国的石油研究中去。
相关文章
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坚持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与其明知交错了朋友,有心断了来往,却又顾忌到面子,最终把自己置于两难的境地,还不如像管宁一样“割席断交”。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
2025-09-30
斯宾诺莎作为一位先进的思想家,他试图站在时代的前列,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的指针”,规劝人们树立并实践一种新的人生哲学和幸福观,即把对知识的追求看作是心灵的最高幸福,看作行为的真正的善。因为对知识的追求和获得,可以使心灵经常欢欣愉快,不会受到苦恼的侵袭。这个最高的“善”,就是人类对作为存在的整体的神,或自然的直观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最大幸福。对“善”的追求并非是个人的所有物。......
2025-09-30
她和女儿是4月9日飞来基督城的,到她们决定回国恰恰好两个月整。最后让好友决定回国的,是原单位的“令箭”,如果回国可以继续留在单位工作,享受教师的待遇,如果不回国选择陪读,则什么都没有了。好友再三考虑,终于决定回国。但不管怎样,我觉得好友的决定是她在当下作出的非常明智的决定,于是我还是表示理解和支持。......
2025-09-30
人生是可以多样的,就看自己怎么选择,我们可以选择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当然也可以选择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比尔·盖茨在谈到他的成功经验时说:“我的成功在于我的选择。如果说有什么秘密的话,那么还是两个字——选择。所以,一切都是选择的结果。”这个可悲的仆人认为自己没丢失主人给的一个钱,主人就会赞赏他。人的能力都是无限的,就看你选择怎么去做而已。......
2025-10-01
把这种追求应用到情感上,便形成了柏拉图恋爱。柏拉图通过对辩证法的研究,把感官所感觉的对象与理性直观的实体、现象与理念作了形而上学的区分。实际上,正是对美以及理想爱情的洞察,成为柏拉图创建普遍体系的关键。柏拉图从其自身的经历中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柏拉图说,它们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我们对其作出判断时,这些现象就发生了变化。......
2025-09-30
都道初心不可负,而初心是何物?这些“不变”,都是经过实践检验、得到众人认可的理念,反映社会基本操守,奠定社会基调,是整个社会的“初心”。在变化的繁华世事中,如何保持一颗不变的“初心”非常重要。对个人来说,摆脱面对生活变化时的陌生感和无力感,“初心”是最有力的武器。不忘初心,才会找对人生的方向,才会坚定我们的追求,抵达自己的初衷。世事变迁,勿忘初心!......
2025-09-29
只要第一,不要第二:为自己制定一个更高追求的标准生命精髓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在于先做什么样的梦。那是发生于他念高中一年级时一次在篮球上的挫败,激起他决心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挑战。在那个重大打击下,他原可能就此决定不再打篮球了,可是没有,他反而把这个教训转变为强热的愿望:为自己制定一个更高追求的标准,更高达成的目标。他不仅要重新成为球队的一员,并且还要成为最棒的。......
2025-09-30
顺其自然才是一种幸福中国人对于成功从来都有着火热的追求。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人生旅途中的最佳路径,在不知该怎样选择的时候,顺其自然恰恰是最好的选择。其实人生历程中,我们应该理性地体会人的自然需要,顺其自然地生活。一回到住地,他就下令撒上草种,迪斯尼乐园提前半年开放。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不是不足,而是另一种所得;顺其自然不是妥协和懦弱,而是一种智慧的进取和坚强。......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