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精神礼物”在孩子成年前的那个年龄段里,父母可以送给他们的还有“精神礼物”。在孩子成年前的年龄段里,我们更希望做孩子的朋友,也用一些身体力行的做法为他树立一种观念:可以与家人分享的其实还有许多“精神礼物”,它远比物质上的给予更有意义,能带来持续的快乐。比如,2013年我几乎每月都会举办一期“幸福家长大学”的公益课程,通常会给家长们留一个“送孩子精神礼物”的作业练习。......
2025-10-01
每天5分钟公众演讲
孩子问我“为什么要练习演讲”。我说:“当你年龄越小,你演讲的次数越多,那么你未来的人脉、财富和时间就倍增得越快!”
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成功。一个能够“大成功”的人必备这么几块敲门砖,简单来说就是必须具备这样五个“家”的能力——“表演艺术家”“外交家”“心理学家”“健康专家”“理财专家”。
前两个“家”,就需要自我表达和公众演说的能力。
我在教育一线工作实践很多年,教过大学生,也教过小朋友,接触过不少留学生和外国交换生。我的总体感觉是,不管课业表现如何,多数中国孩子有一个明显的问题不容回避,那就是极其需要训练演讲和表达能力。
也许有家长不以为然,觉得有必要特意练演讲吗?我可以用当年回答程杰的话来做个简单解释。当时,孩子这么问我“为什么要练习演讲”,我说:“当你的年龄越小,你演讲的次数越多,那么你未来的人脉、财富和时间就倍增的越快!”
能做一场好的演讲不容易,用一个量化的比例来讲,就是有一个“55387定律”——站在台上演讲的时候,要给听众一个这个人非常专业的感觉,这时观众眼睛看到的你的状态占55%,其次的38%是观众听到的演讲质量,比如语速、语调,还有语气等等,至于内容,只占7%。
这些能力提前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我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2025年我留学归来刚到大学工作,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紧张得手直颤抖,都不能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结果我人生中给学生讲的第一堂课,黑板上什么都没有写下来。那45分钟课讲下来,我对自己非常不满意,因为表达很不清楚。之后,为了做好工作,我只得开始练习演讲。那么到现在达到了什么效果,我不敢说和演讲大师比,但至少需要面对很多人演讲的时候,即使是几千人、几万人,我也能非常自在地和大家分享我所理解的教育规律。
对孩子来说,父母教会他的怎样将自己想要别人接受的信息有效地传达出去,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当初我告诉孩子“成功人士都需要有公众演讲的能力”这句话,他真的听进去了,也有认真练习,结果没等到他获得“大成功”的时候,演讲能力就用上了。那次,他被选为瑞思学校项目助理研究员,需要站在北大百年讲堂舞台上面对数千家长演讲,结果他用英语演讲了十多分钟,一点都不紧张,赢得了一遍又一遍的掌声。
那么,孩子演讲和表达能力从小该怎么培养呢?
首先,我认为演讲好的人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因而需从阅读入手,还得尝试将学到的东西在人前表达出来。
我们家有每天晚饭后出门散步的习惯,回来的路上会经过一个报亭,就每月买两期《读者》杂志。等回到家坐在一起,每人读一篇故事。这是我们家一天之中很幸福的时光。刚开始觉得孩子年龄比较小,所以我们的读书规则是每个大人读一篇小故事或者笑话,完了还得“上台表演”——我们弄个小饭桌当讲台,“发言人”站在桌子后面抑扬顿挫地说:“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笑话,这个笑话的题目是xx,笑话是这样说的……”
家里大人说完了,就问程杰:“来,你来当评委,你看我们谁演讲得最好?你觉得他哪一点说得好啊?”程杰歪着脑袋想一会儿,点评说“外公说得最好”。然后我就问他:“喔,外公说得最好啊?他说的是什么呢?能不能请您上台模仿一下?”
这样小家伙就会上台模仿。一开始有的句子也说得磕磕巴巴,但多数时候还是能把刚才外公说的笑话大致复述下来。然后我们一起给孩子鼓掌,夸他刚才听故事不但注意力集中,还有自己的评分标准,真是个好听众、好评委。
这样读书、讲笑话的“公众表演”持续了3个月后,我们有意识地提高“难度”,几个大人轮番上阵,从讲笑话故事到后来讲小故事,句子越来越长,情节越来越曲折。5岁多的孩子爱玩,这种讲故事的游戏他每次都积极地参与。一段时间后,他不仅能复述本期“优秀选手”讲的故事的内容,有时候还有意无意地模仿别人演讲时的神情和姿态。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说:“我不想模仿你们了,我想自己讲。”他敢自己讲了,这本来就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目的,所以从那以后,他就从“客串角色”晋升为“主角”,每天5分钟演讲时间,他第一个“上台”。
我们家这个每天“公众演讲”的习惯一直坚持到孩子8岁的时候,前后大约3年的时间,他的语言能力与日俱增,而且他大脑里因此装有了无数好笑的素材和故事,所以他每天都过得特别开心。
当孩子做这样的公众演讲练习时,是在储备各种必要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我们家的“5分钟公众演讲时间”后来又增加了一个程序——讲完后都及时“点评”,家里每个人都分享今天听故事、讲故事的感受。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程杰看到后,通过比较、对照、被启发,在实践中自我改进,自幼就训练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因为演讲呈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语言表达背后不仅需要个人才识,更要求他能把握好一个说话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
在程杰很小的时候,我就鼓励孩子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一句和一句之间至少要有关系,要有条有理、能上下协调、注意前后内容互相衔接。
一个周六的早上,我们家发生了这么一件有趣的事儿。
早上起来,程杰特别高兴的样子,看到我就说:“妈妈早上好啊!”我说:“儿子早上好。”没想到接下来他会问:“妈妈,我记得您说过要领养一个弟弟,对吗?”(https://www.chuimin.cn)
对他问这样的问题我很惊讶,没等我想好怎么回答,就听他继续说:“我想了一想,领养的弟弟,年龄应该在3岁以下,3岁以上有坏习惯的孩子不太容易教了……”
我更加纳闷了,这孩子上初二了,学业这么忙,怎么还有这闲工夫管这事儿呢。然后我就说:“儿子啊,真难得你百忙之中还为‘家族大业’考虑这么多!”
“那是啊,我是咱们家的长子嘛……”说着就去给我沏了一杯咖啡,然后问:“妈妈,您觉得我最近骑自行车怎么样?”
喔?我更纳闷了,这说了半天我都没明白他前后说了这么多话之间有什么关联。于是我问他:“那你骑自行车骑的怎么样了?”他很快乐地回答:“我骑自行车呀,能快也能慢,我现在是想快就快,想慢就慢。”
“哇,那你比我运动神经发达啊,我练了两年也没说想快就快,想慢就慢。你太厉害了。”虽然在夸他,但我心里想的是“这孩子今天怎么了,说个话这么发散,前后说的事情也不搭调”。
正在琢磨之际,他又蹦出一句话:“我想买辆新自行车。”
“你这自行车不是刚买两个月吗?”
“那就留给你领养回来的弟弟呗!”
我愣了一下,哈哈大笑起来。这孩子,绕这么一大圈儿就等着在这里给我“打埋伏”啊,还真“狡猾”——这就是说话的逻辑性,一个孩子他说话发散没关系,但只要最终前后有关联能达成目的就好。那天早上,程杰因为跟我这番有创意的对话,就得到了一辆自行车,算是一种奖励。
孩子生来有天赋上的差异性,但后天环境却能很大程度上塑造一个人。我认为孩子的公众演讲能力可以从小开始训练,通过演讲练习,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水平。
最后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程杰的几段演讲内容,和所有希望孩子成长的家长们共勉。
巨人学校精英成长训练营结束时,获奖的程杰上台做了简短的获奖感言演讲。
大家好,我叫金程杰,今年5岁半。在这里我体验了什么是精英的十大素质。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坚持。因为在开始训练后第二天的晚上,我们上了一堂“坚持课”,由于我的体能问题,我以为自己坚持一个半小时是不可能的,可是,当我放下手的时候,张老师告诉我,已经坚持了1小时46分钟,是第一名,这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作“坚持就是胜利”。然后,我要感谢我的爷爷和妈妈,是他们把我送到了这里来。另外,我还要感谢我们小队的高老师,是她帮我改掉了很多毛病,经常鼓励我。谢谢大家!
以下是程杰8岁在巨人学校英语夏令营入营做的演讲。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
我叫金程杰,今年8岁了。因为属龙,所以我特别喜欢游泳。但是我真正的特长是打高尔夫和下围棋,我尤其喜欢下围棋,因为下围棋使我知道了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专注地做某件事,比如学习英语。
两年前,我参加过巨人学校的全外教夏令营,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英语了,成了英语特长生。去年夏天,我在全外教中学营里虽然年龄是最小的,但是最后我获得了优秀营员证书。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你的年龄大小,只要你肯坚持努力,就会有好成绩。
所以我希望与大家分享的一句话是:只要每天比别人多学习5分钟,6年后上的大学就会不一样。
今年9月,我就要上中学了,所以我特别珍惜这最后的小学时光,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世界竞争力的人,因为少年强,中国就一定会强。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给孩子“精神礼物”在孩子成年前的那个年龄段里,父母可以送给他们的还有“精神礼物”。在孩子成年前的年龄段里,我们更希望做孩子的朋友,也用一些身体力行的做法为他树立一种观念:可以与家人分享的其实还有许多“精神礼物”,它远比物质上的给予更有意义,能带来持续的快乐。比如,2013年我几乎每月都会举办一期“幸福家长大学”的公益课程,通常会给家长们留一个“送孩子精神礼物”的作业练习。......
2025-10-01
 
                                
                                发生这些严重的事情后,对于孩子,他爸爸没有任何的责备,只是希望校方对孩子严格要求。因为孩子强烈抵触住宿,和孩子的爸爸协商后,孩子开始走读。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每个时期的行为表现。在察觉到孩子的反复无常时,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主动和孩子的父母沟通,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及时给孩子家长提出建议。......
2025-09-29
 
                                
                                推荐序(一)做孩子生命的规划师王东华与子谦老师的交往中,更多的话题都是与孩子教育有关,而每每谈及这些话题时,都能看到她的眼神中迸射出闪亮的光芒,她的口头禅就是:我太爱这些小天才了!在和子谦老师交流儿童教育的方法和方式中,你会发现她所提出的观点就是父母是孩子生命的规划师。与其说她的儿子是天才,倒不如说子谦老师就是发现并激发孩子天赋的伯乐。有一次,我问子谦老师:“你的未来有何打算?”......
2025-10-01
 
                                
                                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尽情“咎由自取”云云回到家里便认真写作业,写完作业自己玩玩具,玩完的玩具自己也能主动收拾,自己刷牙、洗脸、洗头、洗澡,然后睡觉。可是这都是她“咎由自取”后养成的良好习惯,我并没有刻意教过她。孩子总会犯各种错误,如果父母一一帮着纠正,孩子就会不长记性,所以最好是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让他“咎由自取”后,自行修正错误,慢慢学会正确地处事。......
2025-09-29
 
                                
                                云云感冒三天,持续发烧冲破历史记录,一直到40.2度。可是我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领云云去护士那儿抽血。护士小姐让我把孩子的外套脱了,把手臂露出来,我刚想这么做,云云立即自己脱下外套,挽起了右手衣服至胳膊上。云云点点头,我还是不放心,怕她在抽血时乱动,摆了好几个姿势,最终锁定一个最有利于我用力按住她双手反抗的姿势坐定。很显然,虽然我的鼓励功课做得不是很到位,云云却很好地接受了,并且表现得出乎意料得好。......
2025-09-29
 
                                
                                那次聚会上,“蓝精灵”的妈妈跟我交谈时的常用语是“我家丫头”,由此可以看出她平时对女儿的称呼有“丫头”这个词。比如说,“丫头”“小不点”这样的昵称,听起来有点像这个孩子永远长不大或者没长大的感觉。如果我们家长小时候有被人取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外号”的经历,那么就可以理解一个称呼可能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影响。其实我们对孩子的称呼可以更“艺术”一些。......
2025-10-01
 
                                
                                简单来说,“你的信息”与“我的信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主语是谁。正确运用“我的信息”中午我在休息的时候,女儿云云在看动画片,时不时传来一阵哈哈大笑,声音非常洪亮。父母通过运用“我的信息”,能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从本质上说是给了孩子如实表达个人感情的勇气。“我的信息”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说出让父母生气的行为。运用“我的信息”时,说出以下的句子可能会很有帮助。......
2025-09-29
 
                                
                                不仅我们家的孩子吵,我也听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吵闹,难带,不听话,诸如此类的抱怨多如牛毛。如果家长没时间陪孩子,可以教孩子怎么玩,让他们自己玩就行。带孩子去学一门技能,我不主张给孩子报很多班,那样孩子压力太大,但我支持时不时给孩子增加一项技能。......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