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任务四酱油生产核算酱油的生产核算是由氨基酸的生成率、原料利用率和酱油出品率三个指标组成,正确掌握利用核算指标,对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对具有重要的意义。d——实际酱油密度(20℃),g/mL。目前,国家无统一计算方法,现以二级酱油为标准,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一)食盐消耗定额它反映了酱油生产中食盐能否合理使用,是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m——酱油的产量,kg。......
2023-12-07
子任务二 酱油曲料生产
制种曲是为了获得大量纯菌种,要求菌丝发育健壮、产酶能力强、孢子数量多、孢子的耐久性强、发芽率高、细菌的混入量少,为制成曲提供优良的种子。
制曲是生产酱油的关键环节,是在处理过的原料上接入纯种培养的种曲,使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同时分泌出大量的活力强的酶系。
一、酱油种曲的生产
(一)种曲制作工艺流程(以盒曲为例,如图4.1所示)
图4.1 种曲制作工艺流程
(二)生产操作规程
1.试管菌种
(1)菌种选取标准
①酶的活力强,菌株分生孢子大、数量多、繁殖快的菌种。
②适应能力强,发酵时间短,产生香气和滋味优良。
③不产生黄曲霉毒素和其他有毒物质,对杂菌的抵抗能力强。
我国常用的菌种是沪酿3.042号米曲霉和中科3.951号米曲霉。
(2)试管菌种培养(沪酿3.042号米曲霉)
①豆粕加水后,边煮边搅用小火煮沸1小时,再用纱布过滤制成豆浆。
②将豆汁与辅料混合并调整pH后,加入琼脂,杀菌、冷却成斜面,在无菌室将接种环消毒后接种。
(3)将已接种的试管,放入恒温箱培养3天,温度控制在30℃,斜面长满孢子后取出备用。
(4)菌种不马上使用,则放入4℃冰箱中保藏,每3~4个月移殖一次。
2.三角瓶培养
(1)原料配比:麸皮80g,面粉20g,水80mL。
(2)混合: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并用筛子将粗粒筛去。
(3)装瓶:取容量为250mL三角瓶,塞好棉花塞,以150℃~160℃干热灭菌,然后将料装入,料层厚度以1cm左右为准。
(4)灭菌:蒸汽加压灭菌,0.1MPa,维持30分钟,灭菌后趁热把曲料摇瓶。
(5)接种及培养:待冷却后,在无菌接种橱内接入试管原菌。摇匀后置于30℃恒温箱内,18小时左右,三角瓶内曲料已稍发白结饼,摇瓶1次,将结块摇碎,继续置于30℃恒温箱内培养,再过4小时左右,有发白结饼,再摇瓶1次。经过2天培养后,把三角瓶轻轻的倒置过来(也可不倒置),继续培养1天,全部长满黄绿色孢子(黑曲霉呈黑褐色),即可使用。若需放置较长时间,则应置于阴凉处,或置于冰箱中备用。
3.种曲的制备
(1)灭菌消毒
制种曲用的各种工具每次使用后要洗刷干净,然后放入曲室,曲盘以品字形堆叠放入曲室,曲室及木盒必须呈潮湿状态。灭菌前将曲室门窗及地沟等洞孔密闭好,按曲室的空间计算灭菌剂用量。具体灭菌方法如下:
①硫磺灭菌:硫磺量25g/m3,放于小铁锅内加热,使硫磺燃烧生成SO2。反应方程式如下:
S+O2→SO2
SO2+H2O→H2SO3
其中的H2SO3有灭菌作用,燃烧硫磺为了产生足够的H2SO3,必须保持密封状态20小时以上。同时把曲室暖气开放,提高室温,即可提高灭菌效果,又可将木盘烘干。
②蒸汽灭菌:草帘用清水冲洗干净,100℃蒸汽灭菌1小时。
③甲醛灭菌:甲醛对细菌及酵母的杀灭力较强,但对霉菌的杀灭力较弱。甲醛或硫磺两者可混合使用或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④操作人员手的消毒:首先清洗干净,然后用75%的酒精擦洗灭菌。(2)原料配比(%):麸皮85%,豆饼15%,水占前两者90%左右。
(3)原料处理:豆粕加水浸泡,水温85℃以上,浸泡时间30分钟以上,搅拌要均匀一致,然后加入麸皮拌匀,入蒸料锅蒸熟达到灭菌目的及蛋白质适度变性,蒸料时间120分钟以上,停汽后焖料90分钟,出锅过筛,摊开冷却,以品温35℃~40℃接种为宜。
(4)接种:夏天温度为38℃,冬天在42℃左右,接种量0.1%~0.5%。接种时先将三角瓶外壁用75%酒精擦拭,拔去棉塞后,用灭菌的竹筷将纯种取出,置于少量冷却的曲料上,拌匀(分三次撒布于全部曲料上)。
(5)装盒入室培养
①堆积培养:将曲料摊平于盘中央,每盘装料(干料计)0.5kg,将曲盘竖直堆叠放于木架上,每堆高度为8个盘,最上层应倒盖空盘一个,以保温保湿。装盘后品温应为30℃~31℃,保持室温29℃~31℃(冬季室温32~34℃),干湿球温度计温差1℃,经6小时左右,上层品温达35℃~36℃可倒盘一次,使上下品温均匀,这一阶段为孢子发芽期。
②搓曲、盖湿草帘:继续保温培养约6小时,上层品温达36℃左右。这时曲料表面生长出呈微白色菌丝,并开始结块,这个阶段为菌丝生长期。然后搓曲,即用双手将曲料搓碎、摊平,使曲料松散,每盘上盖灭菌湿草帘一个,以利于保温降温,并倒盘一次后,将曲盘改为品字形堆放。
③第二次翻曲:搓曲后继续保温培养6~7小时,品温又升至36℃左右,曲料全部长满白色菌丝,结块良好,即可进行第二次翻曲,或根据情况进行划曲,用竹筷将曲料划成2cm的碎块,使靠近盘底的曲料翻起,利于通风降温,使菌丝孢子生长均匀。翻曲或划曲后仍盖好湿草帘并倒盘,仍以品字形堆放。此时室温为25℃~28℃,这一阶段菌丝发育旺盛,大量生长蔓延,曲料结块,称为菌丝蔓延期。
④洒水、保湿、保温:划曲后,地面应经常洒冷水保持室内湿度,降低室温使品温保持在34℃~36℃,相对湿度为100%,这期间每隔6~7小时应倒盘一次。这个阶段已经长好的菌丝又长出孢子,称为孢子生长期。
⑤去草帘:盖草帘后48小时左右,将草帘去掉,这时品温趋于缓和,应停止向地面洒水,并开天窗排潮,保持室温30℃±1℃,品温35℃~36℃,中间倒盘一次,至种曲成熟为止。这一阶段孢子大量生长并老熟,称为孢子成熟期。
⑥自装盘入室至种曲成熟,整个培养时间共计72小时。在种曲制造过程中,应每1~2小时记录一次品温、室温及操作情况。
(三)种曲质量检验
1.感官特性
菌丝整齐健壮,孢子丛生,新鲜黄绿色有光泽,无夹心,无杂菌,无异色。
2.理化检验
(1)孢子数:用血球计数板法测定米曲霉种曲,种曲中孢子数应在6×109个/g(以干基计)以上;米曲霉种曲中细菌数不超过107个/g。
(2)孢子发芽率:用悬滴培养法测定发芽率,要求达到90%以上。
(3)蛋白酶活力:新制曲在5 000单位以上,保存制曲在4 000单位以上。
(4)水分:新制曲水分35%~40%,保存制曲水分在10%以下。
二、厚层通风制曲
(一)工艺流程
厚层通风制曲工艺流程如图4.2所示。
图4.2 厚层通风制曲工艺流程
(二)制曲设备
1.曲室
曲室有地上曲室和楼上曲室两种。地上曲室应用较广,但是楼上曲室可以利用其空间的优势,在其正下方设置为发酵场所,这样制成的曲可以利用重力送至楼下。曲室的构造有砖木结构、砖结构和钢筋水泥结构等,四壁和顶部全部涂水泥,使表面光洁,室内设下水道,墙壁厚度应满足保温要求。
2.保温保湿设备
室内沿墙安装一根40~50mm的保温蒸汽管或一组蒸汽散热片,设有天窗及风扇,以利降温。厚层通风制曲需要配备空调箱进行保湿,空调箱一般可用水泥砖砌或钢板做成。正面装有入孔、进风阀,内装有蒸汽加热喷嘴、进水阀、溢水管、进水过滤器、挡水板等,喷嘴连接水泵,出风口与风机相连,通入曲池风道。(www.chuimin.cn)
3.曲池
曲池用钢筋混凝土、砖砌、钢板、水泥板制成,一般长8~10m,宽1.5~2.5m,高约0.5m。曲池通风道底部倾斜,角度以8°~10°为宜。倾斜的池底叫导风板,作用是使水平方向来的气流转向垂直方向气流。另外倾斜的导风板能减少风压损失,并使气流分布均匀。
4.通风机
通风机一般分为低压、中压及高压三种。总压头P总<1kPa为低压;P中=1~3kPa为中压;P高=3~10kPa为高压。
厚层通风制曲选用的风机是中压的,一般要求总压头在1kPa以上即可。风量以每小时曲池内盛总原料(kg)的4~5倍空气量(m3)计算。例如:曲池内盛入的总原料为1 000kg,则需要风量为4 000~5 000m3/h。
(三)生产操作
1.冷却、接种及入池
原料经蒸熟出锅后应迅速冷却,并将结块的原料打碎。出罐后可用绞龙或扬散机扬开热料,使料冷却到40℃左右接种,接种量为0.3%~0.5%。接种时先用少量麸皮将种曲拌匀后再掺入熟料中以增加其均匀性。
2.培养
接种后的曲料即可入池培养,入池时应该做到料层松、匀、平,料层厚度一般有25~30cm。曲料入池经12小时培养以后,品温上升较快,菌丝密集繁殖,曲料结块,此时应进行第一次翻曲,使曲料疏松,保持正常品温在34℃~35℃。继续培养4~6小时后,由于菌丝繁殖旺盛,又形成结块,进行第二次翻曲,翻完曲应连续鼓风,品温以维持30℃~32℃为宜。培养20小时左右,米曲霉开始产生孢子,蛋白酶活力大幅度上升。培养24~28小时即可出曲。翻曲要做到透彻,保证池底曲料要全部翻动,以免影响米曲霉的生长。
3.制曲过程四个重要管理阶段
(1)孢子发芽期:曲料接种后进入曲池,米曲霉得到适当的温度和水分,开始发芽生长。此阶段的温度为32℃,最好不低于30℃,以30℃~32℃为最佳,时间为4~5小时。在孢子发芽阶段一般不需要供给氧气,更不需要大量地调节空气。
(2)菌丝生长期:孢子发芽后,接着生长菌丝,当静止培养8小时左右时,品温已经逐渐上升至36℃,需要进行间歇或连续通风,一方面调节品温,另一方面调换新鲜空气,以利于米曲霉生长。继续保持品温35℃左右,培养12小时左右,当肉眼稍见曲料发白时进行第一次翻曲,这一阶段是菌丝生长期。
(3)菌丝繁殖期:第一次翻曲后,菌丝发育更加旺盛,品温上升也极为迅速,需要加强管理,继续连续通风,严格控制品温为35℃左右,约再隔5小时,曲料表面产生裂缝迹象,品温相应上升,进行第二次翻曲。此阶段米曲霉菌丝成分繁殖,肉眼见曲料全部发白,称为菌丝繁殖期。
(4)孢子着生期:第2次翻曲后,品温逐渐下降,但仍宜连续通风维持品温30℃~34℃。一般来讲,曲料接种培养18小时后,曲霉逐渐由菌丝的大量繁殖,到开始着生孢子。培养24小时左右,孢子逐渐成熟,使曲料呈现淡黄色直至嫩黄绿色。在此孢子着生期中,米曲霉的蛋白酶的分泌最为旺盛。
4.通风制曲注意事项
制曲过程要做到:一熟、二大、三低、四均匀、两翻曲。
一熟:原料蒸熟,不夹生。
二大:大水大风。大水,有利于米曲霉的生长,大风,提供充足的氧气,降低温度。
三低:装池料温低,要求温度为32℃,有利于米曲霉孢子发芽,抑制杂菌;制曲品温低,不超过30℃,能增加酶的活性;进风风温低,一般在30℃左右。
四均匀:曲料混合润水要均匀;接种要均匀;装池疏松要均匀;料层厚薄要均匀。
二翻曲:第一次翻曲在接种12~14小时,通过翻曲达到散热降温更换新鲜空气的目的;第二次翻曲:在第一次翻曲4~6小时后进行,进一步调温调湿,促使曲的均匀成熟。
(四)成品曲质量标准
1.感官特性
(1)外观:成曲内部为白色菌丝茂盛,并密密地着生黄绿色的孢子,无灰黑色或褐色的夹心。
(2)香气:具有曲香气,无霉臭及其他异味。
(3)手感:曲料蓬松柔软,潮润绵滑,不粗糙。
2.理化指标
(1)水分:一、四季度含水量为28%~32%;二、三季度含水量为26%~30%。
(2)蛋白酶活力:1 000~1 500U(福林法)。
三、制曲过程中常见的杂菌污染及其防治
(一)制曲过程中常见的杂菌
制曲过程中常见的杂菌有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尤其以细菌为最多,一般正常生产的酱油曲含细菌(4~6)×109个/g,而污染严重的则高达(2~3)×1010个/g。
1.霉菌
(1)毛霉:菌丝无色,如毛发状,繁殖后,妨碍米曲霉繁殖,降低酱油的风味。
(2)根霉:菌丝无色,菌丝如蜘蛛网状,繁殖后所造成的危害没有毛霉那样大。
(3)青霉:在较低温度下容易繁殖,菌丝灰绿色,繁殖后,产生霉臭气味,影响酱油风味。
2.酵母菌
曲子中的酵母菌对酿造酱油既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据测定,在制曲过程中每克成曲内污染酵母的数目有105~106个。
(1)有益的酵母菌:鲁氏酵母。
(2)有害的酵母菌:
①毕赤氏酵母:不能生成酒精,能产生醭,消耗酱油中的糖分等。
②醭酵母:能在酱油液面形成醭,分解酱油中的成分,降低风味,是酱油中较普遍存在的有害菌。
③圆酵母:能生成丁酸及其他有机酸,使酱油变质,不如醭酵母普遍、危害大。
3.细菌:
(1)小球菌:是制曲污染的主要细菌,其好气,生酸力弱,在制曲的初期繁殖。如果繁殖得恰当,产生的少量的酸,使曲料的pH下降,起到抑制枯草杆菌的作用;如果繁殖过多,就会妨碍曲霉的生长。而且它不耐盐,当成曲拌入盐水后,会很快死亡,但是残留的菌体会造成酱油浑浊沉淀。
(2)粪链球菌:嫌气,生酸力强,在制曲前期繁殖旺盛,适当产酸,会抑制枯草杆菌的繁殖,但是当它过度产酸时,又会影响曲霉的生长。
(3)枯草杆菌:是制曲中污染有害菌的代表,它具有芽孢,在繁殖过程中消耗原料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并生成氨,会造成曲子发黏、有异臭,影响米曲霉繁殖及酶的形成,致使制曲失败。
(二)杂菌污染的防止方法
1.防范措施
(1)原菌种应该进行纯化,保证其活力。
(2)三角瓶菌种的培养,无菌操作要严格。
(3)种曲要菌丝健壮旺盛、发芽率高、繁殖力强,能够抑制杂菌的侵入。
(4)蒸料要达到料熟、水分适当、疏松、灭菌彻底、冷却迅速,减少杂菌的侵入。
(5)加强制曲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掌握好温度、湿度、通风条件,使环境适宜于米曲霉生长从而控制杂菌的生长。
(6)保持曲室及工具设备的清洁卫生,以防感染杂菌。
2.药剂灭菌
(1)0.1%新洁尔灭液或漂白粉液喷洒原料处理设备、曲池及其假底。
(2)可用甲醛、高锰酸钾处理熟料风送管。
(3)种曲和通风曲生产过程中添加冰醋酸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有关发酵食品生产及管理的文章
子任务四酱油生产核算酱油的生产核算是由氨基酸的生成率、原料利用率和酱油出品率三个指标组成,正确掌握利用核算指标,对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对具有重要的意义。d——实际酱油密度(20℃),g/mL。目前,国家无统一计算方法,现以二级酱油为标准,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一)食盐消耗定额它反映了酱油生产中食盐能否合理使用,是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m——酱油的产量,kg。......
2023-12-07
子任务三酱油发酵与提取酱油的发酵是利用曲中米曲霉分泌的多种酶将蛋白质和淀粉等高分子物质分解成氨基酸和糖,形成酱油的色、香、味、体。加强发酵管理,定期抽样检验酱醪质量直至酱醪成熟。发酵周期为3个月。一贯型酱醅发酵温度始终保持于42℃左右。低温型酱醅发酵温度在15℃维持30天。目的是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同时保持酱醅pH=7左右,使碱性蛋白酶能充分发挥作用,有利于谷氨酸生成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2023-12-07
掺和料每批产品出厂时应有产品合格证,主要内容包括:厂名、等级、出厂日期、批号、数量及品质检验结果等。掺和料的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和有关行业标准。掺用的品种和掺量应根据工程的技术要求、掺和料品质和资源条件,通过试验论证确定。......
2023-06-29
学习任务四酱油生产及管理课前准备本模块主要介绍了酱油生产中的原辅料及其预处理、酱油曲料生产、酱油发酵及提取等工艺及其生产过程。(二)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以脱脂大豆及麸皮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资料来源:本书编者整理问题:1.酿造酱油应如何加工生产?......
2023-12-07
子任务一白酒生产原辅料一、白酒的分类我国的白酒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金酒并列为世界六大蒸馏酒。白酒产品繁多,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按所用酒曲分类1.大曲酒大曲酒为糖化发酵剂生产的白酒。大曲酒所酿的酒质量较好,多数名优酒均以大曲酿成。(四)生产用水白酒生产用水分为:工艺用水、锅炉用水、冷却用水等。......
2023-12-07
子任务三大曲白酒生产技术大曲酒是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经固态发酵和蒸馏而成的一种饮料酒,具有原料常压蒸煮;生产间歇、开放式;多菌种混合适温发酵;以糟调节淀粉浓度、酸度;采用传统蒸馏设备,手工操作,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图3.5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工艺流程3.配料、拌料母糟是高粱粉用量的4.5~5倍,稻壳为25%~30%。......
2023-12-07
子任务四小曲白酒生产技术一、小曲白酒生产特点及类型以小曲为糖化剂,经发酵蒸馏得到的酒质柔和、质地纯净的白酒称为小曲酒。(一)小曲酒生产特点1.原料充足大米、高粱、玉米、稻壳、小麦及薯类等都是酿酒原料。......
2023-1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