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西魏时期的麦积山之奇迹

西魏时期的麦积山之奇迹

【摘要】:大统四年,为稳定北方边境局势,西魏文帝正式迎娶柔然公主为皇后,并将原来的皇后乙弗氏迁往秦州,安排到麦积山出家为尼,带发修行,以方便他的儿子照顾。

3.西魏时期的麦积山

北魏末年,由于北方六镇起义和关陇大起义,使北魏政权瓦解,随着内部矛盾激化,534年,在权臣高欢逼迫之下,孝武帝元修西奔长安,投靠宇文泰。不久之后,元修被宇文泰鸠杀,他另立南阳王元宝炬为文帝,史称西魏。而高欢也于邺城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史称东魏,北魏政权正式分裂。立国之初的西魏,国弱民贫,面临着东边高欢,南边萧梁和北方柔然等三个主要强敌威胁,为尽快摆脱窘境,以宇文泰为首的关陇军事集团锐意进取,重用苏绰、卢辨等人,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并很快取得成效。由于佛教在缓和阶级矛盾方面有着特殊作用,西魏上层统治者对佛教也是礼敬有加,西魏文帝曾于大统元年(535)在长安立般若寺,还在宫中建七觉殿,本人持戒净斋,常年诵《法华经》。权臣宇文泰“兴隆释教,崇重大乘。虽摄总万机,而恒扬三宝。第内常供百法师,寻讨经论,讲摩诃衍(大乘法)。又令沙门昙显等依大乘经撰《菩萨藏众经要》及《百二十法门》”。他本人对佛教大乘义理也非常感兴趣,史称:“太祖雅好谈论,并简名僧深识玄宗者一百人,于第内讲说。又命(薛)慎等十二人兼学佛义,使内外俱通。由是四方竞为大乘之学。”此外,宇文泰在长安城内先后建起追远、陟屺、大乘、魏国、安定、中兴等六座佛教寺院,度僧尼一千人。还专门造天保寺,以供养玮禅师及其弟子70余人。在他们支持和影响下,西魏佛教虽不如同时期东魏境内那样发达,但也获得了一定程度恢复和发展。(www.chuimin.cn)

而麦积山作为这一时期西魏境内最重要的佛教圣地,由于历史机缘,也迅速得到当时西魏最高统治者重视:西魏建国后不久,文帝元宝炬的儿子武都王元戊被任命为秦州刺史。大统四年(538),为稳定北方边境局势,西魏文帝正式迎娶柔然公主为皇后,并将原来的皇后乙弗氏迁往秦州,安排到麦积山出家为尼,带发修行,以方便他的儿子照顾。但两年后,还是迫于柔然大军逼境的压力,他不得以派人将乙弗氏赐死于麦积山,并凿龛为陵而葬。直到废帝元钦时,遗骸才被迁至长安永陵,与文帝合葬一处。这个历史事件对西魏麦积山石窟的营建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存西魏时期的28、30、43、44、127等窟大致都开凿于这一阶段。其窟龛最大特点就是全面摹拟殿堂式建筑,并带有完整的前廊后室结构,这种崖阁样式的流行,可能与乙弗氏寝陵建筑有着密切关系。在造像服饰上继承了北魏“褒衣博带”的特征,但造像风格上已由秀骨清像转向丰满圆润,与北魏的清秀之风形成鲜明对比,充分反映出当时长安造像艺术对麦积山石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