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化及发动了“江都事变”,隋炀帝被杀,结束了他残暴的一生。不过总体看来,迁葬时政治形势复杂,陈棱不可能大规模为炀帝建造陵墓。一些学者认为,李渊本为隋臣,是炀帝提拔他为太原留守的,他们之间有君臣之义。如此说来,太宗和炀帝有翁婿之情。今日的隋炀帝陵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陵园松柏蓊郁,坟丘周长约40米,高5米,封土周围护有1米高的石墙。......
2023-12-04
光绪皇帝的崇陵实际上是中国最后一座帝陵,开始建造于清末,完工于中华民国时期。崇陵规模虽不见得有多么宏大,装饰雕刻也没有多少豪华,然它的空间之阔、工料之精、造艺之高、耗银之多,十分可观。
崇陵位于梁各庄西部偏北的一块平坦谷地。这里丛山环抱,背陰朝陽,约5里见方。当时名叫魏家沟,也叫绝龙峪,但王大臣们认为这两个名字都不好,前者太土,根本不像天子吉地,后者更糟,一点也不吉祥,于是大家商量后改称为九龙峪。有人提出光绪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九代真龙天子,九龙之后,当然希望传下去,所以这个名字也不够好,带有绝后无续的意思。如此一说,大家点头称是,反复商量后,最终定名为金龙峪。
光绪死后,梓宫从北京奉移到西陵梁各庄行宫正殿内停灵。尽管那时国敝民贫,内忧外患,这次丧礼仍然豪华铺张,总计耗银438400多两。虽然北京至西陵已通火车,但光绪棺椁仍用人抬,前有卫兵,后有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再后面是跟了1400多辆轿车。棺椁抬至阜成门,才走了10里,就撒掉纸钱90万个,重1000斤,用银260两。北京至西陵240里,共走了4天3夜。
几乎同时,陵墓正式开始修建。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小皇帝宣统谕旨内阁:“著照惠陵规制,敬谨兴修。”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崇陵是模仿了惠陵兴建的。第二年正月,宣统再次重申了这句话,并且派人到金龙峪相度形势,察看规模。二月初一,钦天监挑选了二月初八日这个好日子,认为在卯时动工最吉。不久,朝廷改为闰二月十七日动工。
闰二月十七日崇陵正式开工,以后因为天气太热,当年五月就停工了,这时仅大体上平整了土地。八月秋高气爽后复工,直到冬季来临,天太冷了,再次停工。宣统二年三月,崇陵工程又一次开工,这时由于工程全面铺开,进入紧张阶段,参加的人数增多,工程进度大大加快。但令人遗憾的事情发生了,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头。贝勒载洵上奏说:在地宫方位,工人们在深挖吉穴处,有多处露出巨石,开凿十分费力。而且这里土性潮湿,其下是否有砂石,很难预料。至于方城地基,下面有很多砂石,将来筑城时打桩恐怕也有影响。隆恩殿地基的西北角因为靠近山脚,沿着山脚南行,下面的石头深浅不一,经过打桩试验,无法施工。三大殿基座之下也发现砂石,碑亭,牌楼门以南地下也有很多砂石。
载洵发现这些问题后,下令让各承修的厂商想办法克服困难,同时紧急向朝廷汇报。朝廷随即下旨说,让承修大臣想出妥善好办法,尽快解决问题。由于当时载洵一个人忙不过来,这年七月清廷又派出奎俊承修崇陵第四段工程。
当时承建的厂号有许多,如兴隆木厂、斌兴木厂、广丰木厂、德源木厂、广和木厂、二合公柜、三合公柜等20余家。工程开始时,规模不是很大,仅有工人数百名。不久工程紧张,每日上工总人数达6000人左右。具体管理设施和运输事宜的是工程处,下面有监工、走工等组织。为防止火灾,还从北京调来一个消防中队驻扎在这里。工地较大,治安复杂,且革命党人到处在起事,中央禁卫军设立了弹压处,并附设稽查班,每班由2名宪兵和10名禁卫军士兵组成,每天按规定的线路不分白天黑夜巡查。表面上看,这样的高压政策和有力措施之下,建筑工地的社会治安是十分好的,但料想不到的是,为了要求改善施工条件,工匠们曾联合举行过两次罢工,迫使管理部门增加了工匠们的工资。
宣统二年九月,因时近冬季,崇陵工程再一次停工。第二年春季,原定的重新开工也不见了踪影,原因是武昌起义胜利,清帝被迫退位,工程一拖就是一年多。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议和代表商定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其中的第五条是关于光绪陵寝的:“光绪帝陵寝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用实际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政府支出。”意谓修陵工程继续进行,经费由民国政府提供。但当时的民国政府拨不出经费,所以此后一年修陵工程停止了。1913年春,大总统袁世凯派出国务总理赵秉钧与清室内务府大臣绍英等协商,从逊清皇室经费中拨款,重新开始赶修崇陵工程。(www.chuimin.cn)
地宫的建造,主要是在金井吉穴处挖下3丈有余的深沟,用1丈多的柏木桩下插,其中用粘土、沙土、白灰掺和的三合土分15层夯实,厚达2丈。隆恩殿的地基也夯筑了15层。所用木料十分上乘,三殿的梁架均用紫檀木制作,十分坚硬,因此崇陵主体工程基本上是按照清朝制定的规制在施工,不过也有偷工改料的事情发生。如崇陵地宫的龙山石,没有像以前各帝的形制在汉白玉石上雕刻龙纹,而仅以彩色在龙山石上画出龙纹。
1915年,工程全部完工,葬入光绪皇帝与隆裕皇后。
崇陵比其他清朝帝陵规模要小,无碑楼、石像生等建筑,但有比较完备的排水系统,三座门前和明楼前各有一条玉带河通向围墙之外。明楼前的玉带河,沟通地宫的14个泄水孔。如果向泄水孔倒入带颜色的水,经半个小时就会流入宝城外的玉带河里。月牙城内有渗水孔,宫殿基部还有2米宽、青砖砌成斜坡的“散水”。木结构建筑,选用桐木、铁料,故有“桐梁铁柱”之称。隆恩殿内彩绘色调鲜艳,底部有江水海洋图案,上部为一条金龙盘绕向上,殿前龙凤石雕剔透晶莹。
崇陵地宫是依照同治帝的惠陵地宫建造的,规模虽不见得有多么宏大,装饰雕刻也没有多少豪华,然它的空间之阔、工料之精、造艺之高、耗银之多,十分可观。
崇陵地宫有石门4道,隧道1条,月牙石影壁、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1座,门洞券3座,金井1眼,龙须沟2条,漏眼14个。墓道全长约63米。
地宫内券券相连,高低参差,嵌接巧妙,各券的平水墙下肩均为青白石角柱,券顶磨砖对缝,青白石料砌制而成。金券是地宫9券中最大的一个,高9米,长12米,进深7米。金券内有由5张青白石铺成的宝床,长12米。正中一张宽2.5米,中部凿有一眼透眼金井,光绪皇帝的梓宫放置丁金井之上。隆裕皇后的梓宫在光绪帝左侧,并排安放。宝床前各有2座石制的安放宝、册宝箱的须弥形石座。
地宫内共有4道8扇石门,每扇高3.5米,宽1.5米。石门顶上各有铜铸管扇一根,既能撑住门上的巨石,又能管住门扇,使巨大沉重的石门开关自如。地宫4道石门的门楼,各用一块巨大的青白石制成。门跺为马蹄柱形,底部雕有佛轮,上部雕有高山、浮云和净瓶,工艺精巧,繁简得当。8扇石门上各有一尊长约2米的浮雕菩萨立像,造型十分生动,象征着葬者亡灵进入佛界天国的极乐世界。
崇陵建筑工巧,这是人们公认的。但在仪树中,崇陵使用了罗汉松和银松,帝王陵墓的建筑装饰已经融合进了新气息,这是人们想不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来崇陵建造时,因经费不足,建陵计划中没有栽树的条文。当时有个清朝遗老叫梁鼎芬的人,募捐到一些钱款,遂在崇陵外的山野上栽满了青松翠柏,在陵内栽植了数百棵银松,在明楼前祭台左右栽种了18棵罗汉松,寓意“十八罗汉”守护在先帝陵前,从而形成了区别其他帝陵的独特情景。
有关中国王陵之谜的文章
宇文化及发动了“江都事变”,隋炀帝被杀,结束了他残暴的一生。不过总体看来,迁葬时政治形势复杂,陈棱不可能大规模为炀帝建造陵墓。一些学者认为,李渊本为隋臣,是炀帝提拔他为太原留守的,他们之间有君臣之义。如此说来,太宗和炀帝有翁婿之情。今日的隋炀帝陵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陵园松柏蓊郁,坟丘周长约40米,高5米,封土周围护有1米高的石墙。......
2023-12-04
北宋共历9帝,除徽、钦二帝因靖康之变,被金军俘走,死于塞北五国城外,其他7位皇帝的陵墓都建在河南巩县芝田镇的东南、东北和西南不到10公里的范围之内。加上宋太祖的父亲宣祖永安陵,习惯上称巩县八陵。从这种观点引申的一种看法认为,选址巩县主要与厚葬有关。......
2023-12-04
直线形状的排列不得不使人怀疑西汉帝陵是无规则随意分布的。西汉自高祖到平帝共有11个皇帝,他们的陵墓分别位于长安城北的咸陽原和城东南的白鹿原与杜东原。西汉中晚期的帝陵,分布于长安城西部或西北部的咸陽原上,有关专家认为原因有三。从昭穆序列可以看出,西汉帝陵两大陵区中,辈分相同者,因其昭穆序位相同,死后不能葬在同一陵区。......
2023-12-04
清初的几个皇帝,沿用女真族的习俗,仍然实行火葬,这对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们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皇太极是清朝第二代皇帝,于1643年八月九日突然死于沈陽故宫清宁宫。他认为梓宫和宝宫大有分别,放尸体的叫梓宫,而宝宫所藏的必非尸体,而是尸体焚化后的骨灰。第二年的四月,康熙亲送顺治帝的宝宫到孝陵安葬。清初一些贝勒墓中,都没有棺椁而仅有装骨灰的瓷罐。清初皇帝死后一般都火化,其实是女真民族的习俗。......
2023-12-04
北魏孝文帝是一个改革家,他为鲜卑人向文明进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北魏孝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孝文帝规定洛陽北邙墓地为内迁鲜卑各族集体安葬之所,沿袭了鲜卑族原来的族葬遗风。北魏陵区在广大的邙山台地上,以孝文帝长陵为中心营建山园,坟丘墓葬特别集中。孝文帝长陵的具体位置在今孟津县朝陽乡境内,在瀍河之西,邙山之陽。且孝文帝死时,宣武帝继位,宫廷政局平稳,未发生任何事件。......
2023-12-04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是参领海宽的女儿,入宫后被封为妃。但尽管如此,康熙帝并没有将敏妃葬入景陵地宫,康熙帝给她的最终封号也只是妃级别。敏妃能死后得到“皇贵妃”封号,以及从葬景陵地宫,其原因就是她的儿子是雍正帝的心腹。通过这段记载可以知道,康熙帝和孝恭仁皇后葬入景陵地宫的时间是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敏妃即敬敏皇贵妃葬入景陵地宫的时间是雍正元年六月二十六日。......
2023-11-02
之后雍正皇帝为她建了方城、明楼、地宫,命名为昭西陵。孝庄的陵墓在马兰峪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称为“昭西陵”。康熙遵照她的遗言,令人模仿她生前居住的地方,初步为孝庄选定了一处临时的安厝梓宫之处,这就是今天的昭西陵所在地。由于孝庄在清东陵所有入葬人物中辈分最高,按雍正帝的谕旨,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均由两层红墙环绕,还增建了神道碑亭,增设了下马碑,昭西陵的建筑规制,在清朝皇后陵中是等级最高的。......
2023-12-04
1972年至1975年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对西夏陵园进行了调查,随后又对其中的八号帝陵进行了发掘。大家猜测,陵墓的这种变化,应是汉族封建文化影响的结果,足以说明西夏帝陵形制和唐代帝陵是基本一致的。一些专家根据上述证据指出,八号陵可以确证是西夏第八代皇帝李遵顼的墓葬。2002年,国家文物局出台政策,决定对西夏王陵进行紧急保护,对三号陵进行抢救保护性清理发掘,整个发掘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