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观测时,要处理好日面特征和四周散射光的对比关系;镜筒系统不要长时间的对准太阳。观测时,日面上的活动现象受大气的宁静度和明晰度的影响较大。在太阳的球面上,黑子的形态随着和日面中心的距离而变化,在东西边缘时,基本上成长条形。此外,日面上每天的黑子多少、大小、形态和位置都不一样。光斑在日面上的纬度分布,要比黑子活动区宽大约±15度。如果投影像过大,日面像迅速减......
2023-08-14
北京西郊的玉泉山也有明朝的帝王陵,但建筑简单,规模很小,与十三陵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明成祖以后,明朝共有14个皇帝,其中13个葬在昌平,惟一例外的是景泰帝葬在玉泉山,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原来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紧密相关。
明朝自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至崇祯帝吊死煤山,共经历了14个皇帝,但何以昌平只有13座陵墓?人们不禁要问,十三陵外的又一陵在哪里?查一下明朝的皇帝和对应的陵墓,只有第七代皇帝朱祁钰没有葬在昌平,他的陵墓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北麓金山口。《长安客话》记载:“陵前坎窗,树多白杨及樗。凡诸王公主天殇者,并葬于金山口,其地与景皇属。”玉泉山金山口一带,原本是明朝葬亲王、妃子的地方,而景泰帝为什么也葬在这里?
明代宗朱祁钰是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原本是不会当上皇帝的,却由于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了“土木之变”才侥幸坐上了皇位。
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之初,太皇太后张氏(仁宗朱高炽皇后)委托阁臣杨士奇等主持政务,政治尚能维持清明,社会比较安定。
太监王振是英宗在东宫为太子时的心腹,为人狡黠,阿谀奉承的套路最为拿手。朱祁镇年轻贪玩,王振就想方设法让这位小太子玩得痛快,所以两人感情十分融洽。正统十年(1145)张太后病死,王振开始为所欲为,趁着英宗贪玩,把军政大权抓在手里,代皇帝批答奏章,模仿英宗的口气任用官员。
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十分强大,新上台的首领也先屡次率军南侵,明朝连年边警不断。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南侵,来势凶猛,大同守军出战失利,塞外的城堡大多陷落。
边报传到京师,英宗即派驸马都尉井源等四将各率兵万人出征抵御。随后,在王振的怂恿下,英宗作出了亲征的决定。八月十三日,他率军来到距怀来城仅20里的土木堡,被瓦剌军追上。被围两天之后,王振被乱军杀死,英宗被俘,明军损失一大半。这就是史书上说的“土木之变”。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明朝百官一片恐慌。瓦剌继续南下,并且带了英宗作为要挟。人心惶惶之际,大臣们提出必须另立皇帝以安定人心,兵部侍郎于谦等请太后正式宣布让英宗弟朱祁钰做皇帝。九月,朱祁钰正式登上皇位,改元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也先带着英宗率大军直指北京城,于谦等率军誓死保卫。十月底.也先战败,退出塞外。(www.chuimin.cn)
景泰元年(1450)八月,英宗被释回京。由于已有皇帝,英宗只能以太上皇的身份居住在南宫。景泰帝为巩固自己的帝位,废太子(英宗长子)朱见深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一年后,朱见济病死,皇太子问题又无法确定了。
景泰八年(1475)正月,景泰帝病重。武清侯石亨、徐有贞等考虑到景泰帝将不久人世,开始策划让英宗复辟,以谋求私利。十六日四鼓时分,徐有贞打开长安门放进千余士兵,然后又把门锁上,率众人奔向南宫。黎明,徐有贞等在奉天殿拥立英宗登上帝位。英宗终于在回朝后的第七年复位了。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夺门之变”,又叫“南宫复辟”。
英宗即位后,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并把这一年改为天顺元年。病中的景泰帝被迁到西宫,不久死去,年仅30岁。景泰帝死后,以王爷的规格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金山口,其妃嫔也被赐死殉葬。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恢复景泰帝号,将墓扩修成为皇陵。嘉靖时又改建陵碑,并将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使之符合帝陵规制。自明成祖迁都北京,帝王过世后全部葬于昌平的陵区,惟独景泰帝因特殊原因葬于玉泉山北麓。
景泰陵基本具备了同时期皇陵的主体建筑和布局特点。陵区原有宫殿、神厨、神库、宰牲亭、内宫房和碑亭,以及皇陵最重要的祾恩殿。今景泰陵建筑仅存碑亭和祾恩殿。亭正中竖有一块石碑,正面书有“恭仁康定景皇帝之陵”九个大字,背面是清乾隆皇帝手书诗一首:“迁都和议斥纷陈,一意于谦任智臣。挟重虽云祛恫喝,示轻终是薄君亲。侄随见废子随弃,弟失其恭兄失仁。宗社未之真是幸,丘明夸语岂为淳。”
景泰陵因为原来是王陵,规模很小,陵碑比十三陵任何一个陵碑要小得多。碑亭后约20米的隆恩门还算大,然是灰瓦顶。门内的隆恩殿早已不存。
早在景泰七年(1456)二月,代宗皇后杭氏死后,三月景泰帝就开始在十三陵的黄寺岭下修建陵墓。陵还没有全部修成,英宗就复辟了,景泰帝被废,他修的陵也自然就没有用上,英宗以王礼把他及杭氏葬在京西的玉泉山。到成化十一年七月,明宪宗说,他叔父“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有功,又追称为景皇帝,庙号代宗。修缮他生前所建陵墓,称景泰陵,但最终并没有将其灵柩迁移过来,所以他的陵墓是一座空坟,地面建筑至明末已全部毁坏。
有关中国王陵之谜的文章
投影观测时,要处理好日面特征和四周散射光的对比关系;镜筒系统不要长时间的对准太阳。观测时,日面上的活动现象受大气的宁静度和明晰度的影响较大。在太阳的球面上,黑子的形态随着和日面中心的距离而变化,在东西边缘时,基本上成长条形。此外,日面上每天的黑子多少、大小、形态和位置都不一样。光斑在日面上的纬度分布,要比黑子活动区宽大约±15度。如果投影像过大,日面像迅速减......
2023-08-14
从各种史料和迹象推断,顺治死于天花的可能性最大,但这依然不是最终的定论。而顺治死因存在的种种疑点,可以通过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档案的分析,解开这个困扰史学界多年的谜题。不仅如此,清朝皇室家谱《玉牒》中也仅仅只是记录了顺治驾崩的时间,对于顺治皇帝的死因依然是避而不谈。但是令人费解的是顺治患病去世,应该属于正常死亡。而也就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答案的迷失让顺治死于厦门的说法成为一个无法解开的谜。......
2023-12-06
明成祖时期,屡次派出使者出访亚、非诸国,苏禄也是其中之一。经两个月的航程,苏禄代表团到达北京。苏禄三王在北京访问了27天,临行前再次拜见明成祖。永乐十五年九月十三日,使团行至山东德州时,苏禄东王不幸病逝。崇祯年间,明政府在苏禄王墓的西南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供守墓人礼拜。苏禄王墓在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得到维护和整修,现存王墓墓冢高4米余,圆形墓基,青石砌护,墓碑题“故苏禄国恭定王墓”。......
2023-12-04
1657年,南怀仁受欧洲天主教耶稣会的派遣,来中国传教,1688年死于北京。于是以西洋人为师,发奋学习,开始了与西方传教士的频繁交往,这成为南怀仁见宠于康熙的最为主要的原因。闵明我于1660年抵澳门,后因历法之争被囚禁,1671年释放后在广东传教,南怀仁推荐他来京讲学,博得康熙信任,1685年接替南怀仁任钦天监正之职。康熙二十六年,南怀仁坠马受伤,次年卒于北京。康熙对南怀仁的宠信,源于对西方科学的热爱,而南怀仁出色的能力,......
2023-12-06
历史放映悬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对于悬棺,人们不得不产生很多神秘和魔幻的遐想。然而,南方广大地区之所以遵循悬棺葬,并不都基于这个原因。有人认为悬棺葬并不是为了“死不落地”,而是和生活习惯有关。所以,目前所见到的很高位的悬棺,可能是由于地质变迁导致的。棺椁为何不朽悬棺千百年来一直暴露在大自然环境下,南方又高温多雨。考古工作者经过调查后发现,悬棺所用的材料非同一般。......
2024-01-23
虽然如此,但是从汉朝开始就一直有太监娶妻的事情,太监的妻子多为宫中女官,他们的结合当时称为“对食”。研究者认为,皇帝与众嫔妃之间的夫妻生活,太监自然耳濡目染,难免产生钦慕之心。学者们指出,按照宫廷规矩,太监之间等级森严,大致分为总管、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和一般太监。认为这是太监娶妻的原因。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学者孔宪璋等人认为,性基因的启动才是太监娶妻的根本原因。......
2023-12-06
但很奇怪的是,与绵羊、山羊和猪不同,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一直到铁器时代,牛的体形一直在变小,而且缩小的幅度非常大。3000年后,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牛的体形比农业刚刚开始时平均小了三分之一。新石器时代牛的骨头并未显示出母牛比例的增加。欧洲中部新石器时代的牛骨揭示的不仅是牛体形的缩小,还有未成年牛数量的增加。小牛体形小、体重轻,长大时体形也会小一些,体重也会轻一些。......
2023-10-31
新克罗木乃伊研究智利北部海岸线上的居民生在海边,葬在海边。新克罗木乃伊的生前也不例外。研究者通过拍摄新克罗木乃伊的X光片来寻找它们是怎么被制成木乃伊的答案。在新克罗木乃伊上可以看到,每个人每条腿上都有木棒,有一根沿着脊柱一直通向头部的木棒。新克罗木乃伊是古人为化解悲痛而制造的最古老的木乃伊。......
2024-06-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