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由于基础的振动而形成对置于基础上的设备的激振,这对于精密仪器的保管和机械的深加工来说,都是要极力减小的。前者称为振动向基础的传递,后者称为运动支承所引起的振动。因此,在r<时,传递力大于激振力,达不到隔振目的;只有r>时,传递力才小于激振力,才能实现振动隔离的目的。式中,Feq、FT分别为激振力和传递力的幅值,TR为传递率,由前面讨论已知,在r>1、ξ≈0时,隔振效果是最好的。...
2024-01-08 理论教育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由于基础的振动而形成对置于基础上的设备的激振,这对于精密仪器的保管和机械的深加工来说,都是要极力减小的。前者称为振动向基础的传递,后者称为运动支承所引起的振动。因此,在r<时,传递力大于激振力,达不到隔振目的;只有r>时,传递力才小于激振力,才能实现振动隔离的目的。式中,Feq、FT分别为激振力和传递力的幅值,TR为传递率,由前面讨论已知,在r>1、ξ≈0时,隔振效果是最好的。...
2024-01-08 理论教育
MEMS数字检波器目前主要有VectorSeis系列和DSU系列。所以,除了商业因素以外,有必要从基础数据的角度入手,进一步深入分析两种典型检波器采集到的数据之间的差异,找到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检波器的高指标没有转换为地震数据的高质量。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两种检波器的性能指标差异与地球物理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两者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明确石油地震勘探对检波器的地球物理要求。...
2024-01-08 理论教育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测耦检波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用途。因为测耦检波器可以独立测量耦合响应,不需人工干预,这就大大提高了检波器埋置质量的监控效率。此后根据测得的耦合参数,即可以基本消除耦合响应,而挖坑埋置的作用仅仅是降低耦合响应。此前,因为没有实际测量到准确的耦合脉冲响应,这种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测耦检波器的基础上,可以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这相当于滤波的反过程,因此称为反滤波。...
2024-01-08 理论教育
检波器组合及组合爆炸通过压制沿地面传播的各种干扰波,对提高信噪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野外采集阶段衰减噪音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在一些地表复杂、次生干扰波发育的地区,则采取了垂直排列拉开较大跨距的组合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组合基距、组内距、检波器数量、组合高差、组合形式等检波器组合要素以及施工地区的地上、地下地质条件,特别是噪音的类型与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合衰减噪音的效果。...
2024-01-08 理论教育
在单位脉冲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称为单位脉冲响应函数。由于理想的单位脉冲载荷的激励频率范围是无限的,作为单位脉冲激励下的响应,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包含了振动系统的全部动力特征参数。(一)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单位脉冲函数定义为并有具有以上形式的函数称为δ函数,也称为单位脉冲函数。若系统受到连续力函数f的作用,其响应可用杜哈梅尔积分来求得。...
2024-01-08 理论教育
基于以上对检波器-大地耦合响应的认识,结合野外地震采集的实际条件,笔者发明了一种可以测量每个单点检波器耦合响应的检波器,称为“测耦检波器”。由文献检索可知,测耦检波器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可以在野外条件下规模测量每个检波器的耦合响应、具有商业意义的检波器。所以,在橡皮绳自振频率以及检波器自然频率以上频段,产生的主要变化是由“测耦检波器”自身力信号引起的。...
2024-01-08 理论教育
(二)横向拉开组合主要克服cross-line方向传播的次生干扰传统的检波器组合方式要么是in-line方向直线组合,要么是24~36个检波器直线两三排组合。首先,以图4-18所示的、目前采用较多的沿in-line展开的检波器组合形式为例进行分析,假设最大干扰波视波长150m。图4-18检波器沿in-line方向拉开组合示意图采用主频10Hz、采样率1ms的雷克子波代表干扰波。...
2024-01-08 理论教育
次生干扰波是各种干扰波中最具有破坏性的一种,特别是在复杂地表地区,一直是影响地震资料质量的重要因素。这种次生干扰在记录上的影响不十分明显。沙漠、山地中产生的次生干扰波中对资料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低速的次生面波干扰,另一类是高速的次生折射波干扰。国内凌云等首次在西藏地区采用方形排列干扰波调查方法进行了实际数据分析和研究。...
2024-01-08 理论教育
图3-56两种不同类型检波器之间的频谱差异笔者认为,动圈式模拟检波器的低频畸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检波器反褶积加以纠正,进而取得与MEMS数字检波器基本相当的低频接收效果。文献[55,56]采用统计性反褶积的方法进行动圈式检波器的低频信息补偿。允差的存在会使得确定性反褶积的效果降低。图3-57地震检波系统示意图所以,本书将重点讨论两个因素,允差与非检波器机械振动系统输出,对检波器反褶积低频信息补偿作用的影响。...
2024-01-08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