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园到区域:进步的意识形态与美国城市的革新弗朗切斯科·达尔科引言进步时代这个词通常用来指1900年到1914年这段美国历史,虽然它只有从某种特定的政治观点而不是普遍意义来看才成立,然而必须承认,在进步时代中期的那些年里,这个词充分表达了美国文化生活和政治等各方面的革新需求。当时美国的文化从宗教复兴中汲取力量并激发起公民良知,而这些观念正是普遍的美国文化更新的一部分。...
2023-11-30 理论教育
从公园到区域:进步的意识形态与美国城市的革新弗朗切斯科·达尔科引言进步时代这个词通常用来指1900年到1914年这段美国历史,虽然它只有从某种特定的政治观点而不是普遍意义来看才成立,然而必须承认,在进步时代中期的那些年里,这个词充分表达了美国文化生活和政治等各方面的革新需求。当时美国的文化从宗教复兴中汲取力量并激发起公民良知,而这些观念正是普遍的美国文化更新的一部分。...
2023-11-30 理论教育
农耕理想的城市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广亩的起源与发展乔尔乔·丘奇人难道不胜于城镇吗?1935年—即城市社会遭受重创40年之后,对于豪厄尔斯来说,这一重创是资本主义体系严重矛盾的公然表现—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展示了一个为分散的社群而进行的设计,在很多方面让人想起了豪厄尔斯描写的奥尔特鲁里亚。这样,作为奥尔特鲁里亚必要部分的这一概念在Usonia再次被发现。...
2023-11-30 理论教育
威尼斯之梦——曼弗雷多·塔夫里与《计划与乌托邦》胡恒2007年,意大利拉特萨出版社发行塔夫里的《计划与乌托邦》 意大利文新版,普里尼为之做了长篇序言。塔夫里的《计划与乌托邦》是一个榜样。它是《计划与乌托邦》一书的前身,也是第一篇明确的以意识形态批判作为理论坐标点的建筑论文。罗萨认为,塔夫里的写作立足于第二个层面,但最终的目标是在第一个层面产生作用。4年之后,《计划与乌托邦》出版。...
2023-11-30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视野下的资本主义城市罗伯特·C.旺布利一种呆板僵化的范式长期束缚着美国建筑学的历程。绝大多数美国建筑的社会史将设计看待为历史性变迁中不甚积极的被动力量。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意识流文学、无调性音乐、抽象绘画、存在主义以及量子理论也是如此,而各类因素交相辉映导致文化史与极低限度的自由意志之间达成共识。...
2023-11-30 理论教育
建筑学与城市化——读“走向群岛形态”建筑学与城市化——读“走向群岛形态”丁沃沃从20世纪末以来,当全球经济现象已经被人们普遍认识并接受,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建筑创作实践在经济力量的支持下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绚丽的建筑形式出现在全球各个角落,尤其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表现尤为活跃。古希腊的城为“Polis”,通常称为城邦,有预先设定的边界。...
2023-11-30 理论教育
威尼斯学派的城市研究胡恒“威尼斯学派”是一个并不太精确的说法。可以说,这个说法是对1968年之后威尼斯建筑学院知识分子团体活动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威尼斯的例外,也就导致了后来一直独立于城市大学而自治的威尼斯建筑学院,亦即IUAV。所以卡齐阿托认为“威尼斯学派”于此时进入建筑词典,是相当准确的。在塔夫里的领导下,威尼斯学派进入黄金时代。...
2023-11-30 理论教育
《考工记》,归去来兮萧玥引言中国帝都形态貌似一脉相承、大同小异的表象之下,其实蕴含着质变不辍、形义叠出的异动,这是中外学者在长时段的历史描述、解释和复原之情境下,所共同困惑的。其以《考工记》乃至元大都为切入点的做法,源自美国汉学长期关注城市“营建”思想这一学统。《考工记》作为中国科学技术思想的集成之作,欧美学者未如日本学者一般,将其与《墨子》的技术史价值等同视之。...
2023-11-30 理论教育
城市设计的死与生—简·雅各布斯、洛克菲勒基金会及其关于城市主义的新研究,1955—1965彼得·L.劳伦斯摘要:1955—1965年间,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了针对二战前后住房紧缺及粗暴的城市更新策略引发城市危机的城市研究项目,如凯文林奇、简雅各布斯、古特凯德、伊恩麦克哈格、克里斯托弗唐纳德、伊恩内恩、埃德蒙德巴肯、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及其他学者的项目。...
2023-11-30 理论教育
《美国城市——从内战到新政》前言乔尔乔·丘奇等这里汇集了四篇论文,共同研讨了一段时期以来关于“作为历史批评/重要问题的美国城市”这一主题。在对美国社会的历史研究及其文化生产的各方面的分析中,加以全新的批评尤为紧迫。在美国社会中,从想法到应用所需的时间大大短于其在欧洲资产阶级文化中的关键时期所用的时间。这里所揭示的美国城市是巨大的、不遵守形式的技术产物。...
2023-11-30 理论教育
杰斐逊的灰烬曼弗雷多·塔夫里1978年,纽约没什么大楼在施工。这里,我们是在最严格的意义上使用形式主义这一术语。这一脑力劳动,按照面对的公众阶层而被充分地细分,并且,它也被小心维护起来以免那些决策中心对其有伤害。这场冒险热衷于激发出公众与某种有进取心的委托关系的踊跃兴趣。最要紧的是,要确保那些沉溺于“纯游戏”的领域不会向决策部门的强大功能妥协。只有暴风骤雨式的制度危机,才威胁着这一平衡。...
2023-11-30 理论教育
占据大都市的必然是精神而非个人,这是大都市的客观理性。但是这种突如其来的经验所具有的知觉的简单而非连续活动并不反对感性,这种活动仅仅是大都市的外观。因此,大都市的“神经活动”绝不是要倒退到“深层的个性领域”,而是成为理智的动力。没有这种“神经活动”,就不可能对大都市演化进行全面控制。大都市必定使神经活动运转起来,以便通过使用价值实现由理智创造的交换价...
2023-11-30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