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血尿的病因十分繁杂,尽管尿红细胞形态基本上可以明确该血尿是肾小球性还是非肾小球性,但还需要做大量的检查方能明确诊断,尽管如此,约10%的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仍不能明确诊断,只好暂时诊断为“特发性血尿”,在以后的观察当中仍会有部分患者可以找到病因而明确诊断。......
2024-07-03
第十一章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
(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Latent glomerulonephritis)是指一组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1g/24h)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常见但隐匿,漏诊率高,常常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如尿色改变)而被发现,其病因复杂。尿常规是最好的早期检查手段,过去认为本病临床表现轻,预后良好,且也无更多的治疗方式,普遍不主张肾穿刺病理检查,仅是随访。随着肾穿刺的开展和适应症的放宽,此观点正被挑战,认为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虽然很轻,但病理改变的差距很大,一小部分病理重者进展较快,而且有27.1%的患者需要更改治疗方案。因此本病应更加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重视,因为这些改变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征象,经过正确的干预治疗后,可能会减缓疾病的进展甚至逆转,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关于对隐匿性肾小球疾病的认识,在我国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1977年的北戴河会议,当时把一些无症状的血尿和蛋白尿,归纳为“隐匿性肾炎”,但“肾炎”和“肾病”是不同的概念,镜下血尿可以是肾炎,但也可以是非炎性的肾病,故1985年在南京会议上,将“隐匿性肾炎”改为“隐匿性肾小球疾病”,可见当时学者们也认识到了尿常规的轻度改变,可能来自于许多“肾炎”和“肾病”,只是苦于当时的检查手段的限制(如肾穿刺病理),虽然使用了该诊断名词,但在国外仍然是很少使用,为了与国际接轨,便于交流和规范,在1992年的黄山会议上,在沿用1985年的诊断名词基础上,又附加了“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这样,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该名词是属于症状学诊断,不能代表一个疾病,所以并非是最后诊断,McDondld等2006年报道,成人无症状性镜下血尿的患病率为0.19%~21%,但其病因则可达80种之多!因此,不能将这些不明不白的血尿患者,统统都戴上“隐匿性肾炎”或“隐匿性肾小球疾病”的帽子,笔者推荐协和医院毕增祺教授的建议,使用“无症状性血尿、原因待查”的诊断,强调宁可随诊,也不能强行生搬硬套,这是实用和科学的。
一、诊断
根据1992年黄山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无急、慢性肾炎或其他肾脏病病史,肾功能基本正常。
2.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而表现为单纯性蛋白尿或(和)肾小球源性血尿。
3.排除非肾小球血尿或功能性血尿。
4.以轻度蛋白尿为主者,尿蛋白定量<1g/24h,但无其他异常,可称为单纯性蛋白尿。
5.以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为主者,无其他异常,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以异常为主,可称为单纯性血尿。
对于本病的血尿,首先必须确定为肾小球性,不是临床有血尿者就诊断为隐匿性肾小球疾病。对蛋白尿的诊断更是复杂,对一过性蛋白尿,要除外由发热、运动等造成的生理性蛋白尿,持续性蛋白尿(每次尿蛋白检查虽有波动,但总是阳性)多为病理性,因本病的尿蛋白<1g/24h(尤其<0.5g/24h者),其定位诊断比较复杂,此时多强调蛋白的分子量大小,肾小球性尿蛋白的特征是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大分子量的蛋白。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诊断的意义主要有三个:①隐匿性肾小球疾病可能是某些疾病肾脏损害开始(即早期表现)的表现。对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患者,应密切观察,定期随诊,并积极寻找有无背景疾病,做到早期诊断。目前,糖尿病、高血压的早期肾脏损害都被认为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而且其程度还会逐渐加重;②隐匿性肾小球疾病大多情况下只是一个中间过程。不管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都会随着病程的延续而出现病情进展,蛋白尿的程度会超越隐匿性肾小球疾病的范围;③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是多病因的、不同发病机制的一组肾小球病,因此,在诊断本病的同时,还要寻找线索,明确病因诊断,如遗传性肾炎,早期主要为血尿,但随时间推移,可出现眼、耳及肾功能的改变。
二、病理诊断(www.chuimin.cn)
病理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属于较轻的类型,下列2个表(表11-1、表11-2),分别为成人和儿童隐匿性肾炎的病理与临床改变的关系。
表11-1 542例隐匿性肾炎患者临床病理损害类型
摘自: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1):2200
表11-2 323例隐匿性肾炎患儿临床病理分布情况(例)
摘自: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2):88
三、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病因(表11-3)的复杂性,单独依靠早期的血尿或和少量的蛋白尿,基本无法来区分疾病的性质,只有当疾病进展或出现伴随症状时,病因诊断才成为可能。因此,若过分强调病因的化,只有肾穿刺病理检查才能实现。所以临床上对有蛋白尿的患者尤其是在0.5~1g/24h的患者,或医生认为有必要清楚病理类型时,应该进行病理检查,以指导治疗。
表11-3 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及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1.毕增祺.应该被废弃的诊断名词-“隐匿性肾炎”和“隐匿性肾小球疾病”.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4)207~208
2.卢立肖,陈晓英,杨宇真.儿童隐匿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2):87~89
3.俞东容,胡云琴,李亚好,等.81例隐匿性肾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1):38~39
4.刘笑芬,孔耀中,甘宁,等.无症状性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临床病理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1):2200~2211
有关实用肾脏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的文章
第二节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血尿的病因十分繁杂,尽管尿红细胞形态基本上可以明确该血尿是肾小球性还是非肾小球性,但还需要做大量的检查方能明确诊断,尽管如此,约10%的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仍不能明确诊断,只好暂时诊断为“特发性血尿”,在以后的观察当中仍会有部分患者可以找到病因而明确诊断。......
2024-07-03
鉴别诊断(一)烂喉痧与感冒烂喉痧同感冒一样,都是冬春季常见的时病,始见发热、咽痛、脉浮为其共同的临床表现。(三)春温与感冒春温属温病之一,也是时邪所致的疾病。在病因方面,春温是受春季温热之毒而致,感冒则是感受风寒之邪而发,即是温邪所感,也较轻微。另外,春温由表入里,入脏较快,而感冒由表入里伤及脏腑者较少。且感冒病失治亦可导致鼻渊,而鼻渊病人又易患感冒,所以两者应作鉴别。......
2024-01-08
影像学改变有助于诊断。是引起血尿的原因之一,但诊断比较困难,易误诊为尿路感染或痛经。此血尿常为一过性,有外伤或器械检查史,随后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血尿,诊断较容易。......
2024-07-03
有关血尿的诊断及尿红细胞的检查,详见血尿一章。三种形态红细胞的比例在10%~30%之间,为混合性血尿,≤10%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同时检测同一患者的血中红细胞,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2024-07-03
概述远离肾脏病目前,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之后的第四大疾病杀手,其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毫不逊色于上述疾病。表2慢性肾脏病的分期与对策CKD具有患病率高、医疗费用巨大、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而导致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首先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有肾脏病家族史者,这是肾脏病的四大主要危险因素。预防肾脏病 从全球的总体情况来看,CKD的防治正面临严峻挑战。......
2024-07-03
第一节蛋白尿的产生机制一、肾小球滤过膜的正常结构肾小球毛细血管血管壁的通透性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水、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肌酐可以自由通过,而大分子物质则很少能滤过,这是由毛细血管血管壁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近年来发现上皮细胞的足突在蛋白尿的发生上可能有更重要的意义。......
2024-07-03
第五节肾小球/肾小管功能检查肾小球功能仍多采用血肌酐来计算肌酐清除率,方法各异,目前比较公认的是Cockcroft-Gault方程,但近年来胱抑素C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肾小管功能检查则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逊色一些,因此临床上常采用组合法进行检查。血肌酐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普遍的关于肾功能的检查。......
2024-07-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