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主姓刘,名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此后刘备被任命为高唐县县尉,并升任县令。抵达徐州后,陶谦将四千丹杨兵给了刘备。刘备因此离开田楷,归附陶谦。刘备与袁术对抗了一个多月,吕布乘虚袭击下邳。吕布抓获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刘备率军转往海西。刘备重新得到妻子儿女,随曹操返回许都。刘备正在进食,闻言大惊,手中的筷子失落于地。正巧这时刘备被派遣出征,未能及时动手。......
2023-08-19
当曹操在诛宦的中央政治斗争中崭露头角的时候,刘备还是一介布衣;当曹操、孙坚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刘备还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当曹操平定北方、孙权虎踞江东的时候,刘备还依附在刘表的手下。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刘备说:“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所谓弘毅是指既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坚忍的意志。如果说刘备、曹操、孙权是马拉松比赛的三名选手,那么在起跑线上,刘备出发已经晚了半个时辰,没有骨子里的这份弘毅,刘备还谈什么坚持到最后呢!
刘备幼年丧父,贫苦无依,借起兵征讨黄巾的时机走入后汉政治风浪中。他先后辗转于幽、豫、青、徐、司隶、兖、冀、扬、荆、益等十余州,依附于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诸侯,历任县尉、县令、国相、刺史、州牧、别部司马、镇东将军、左将军、大司马等职。
刘备既没有曹操的雄厚家底,也不像孙权继承父兄创下的基业,他之所以能够在危机四伏、群雄纷起的时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直至撑起自己的一片天地,凭借的是这份“弘毅”,而创造的是草根成功的神话。
既然是神话,就不会缺乏神话的扑朔迷离。官渡之战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这一驻就停驻了七年。在荆州的七年漫长光阴,对于常人来说是多么闲暇安逸的日子,然而对于心怀大志的刘备来说,却是度日如年的蹉跎。有一回,刘表宴请刘备,席间刘备起身上厕所,回来后就坐在位子上默默流泪,刘表奇怪地询问原因,刘备欷歔不已地说:“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我以前经常打仗,每天不离开马鞍,大腿上的肉很结实,现在过着清闲的生活,大腿的肉又长肥了,日子像流水般的过去,人也快老了,还干不成什么大事业,怎么会不悲从心起呢!
不放弃自己的人,上天也不会放弃他。就在刘备的前途最是扑朔迷离、晦暗莫辨的时候,一个重要人物来到了他的生命中,为他的事业发展指引了全新的方向。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完美地实现了中国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成为历代知识分子心中的偶像。
在刘备向他赠送橄榄枝以前,诸葛亮一直隐居在隆中的山林里。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形容诸葛亮:“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既是一个少年天才,又是一个俊朗帅哥,然而这样一个偶像级别的人物既不为官,也不应酬,却整日躲在远离尘世的山林中闲散度日,实在是让当时的人感到非常费解。
关于他的身世,人们也所知不多,只知道他是个孤儿,随叔父诸葛玄长大,后来又随叔父来到荆州,住在隆中。在隆中,诸葛亮过着简单的耕读生活。目前,都市中人厌倦了极度的喧嚣,开始崇尚简单生活,不持有主义,只占有基本生活物质,专注于内心的宁静。殊不知,这种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为诸葛亮所身体力行。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那片安静的树林中,他一边读书,一边耕地,读书只观大略,耕地却精耕细作,和常人迥然不同。《三国志》中介绍说,诸葛亮的朋友们读书都非常认真,一字一句莫不细细推敲,独独诸葛亮却一目十行,只观其大略。但就在这种快速浏览之间,他已经掌握了精髓,抓住了要害。耕地的时候,诸葛亮又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方法,精耕细作,绝不敷衍。此后,他处理军国大事也沿袭了这种态度,事必躬亲,凡事认真。
除了读书之外,诸葛亮还喜爱抱膝长啸,或为《梁父吟》。长啸是指仰面朝天,将一口气从丹田深处提上来,从喉管长呼出去,而《梁父吟》是一种悲凉的葬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身材伟岸的年轻人,孤独地坐在山石上,双手抱膝,双眉微蹙,对着茫茫山林仰天长啸,慷慨悲歌,那是何等样的境界啊!
想来在这个年轻人的胸中,必然怀着悲悯众生的情怀和济世救人的壮志,在和朋友的闲谈中,诸葛亮就曾自比过管仲、乐毅。隐居山林绝非他心甘情愿的归宿,但荆州刘表并非识人之人,满腹才华没有施展之地,难怪诸葛亮将一腔豪情寄托在啸歌之中。
不过,隆中的寂静很快就要被打破,因为刘备的脚步正在渐渐走近。刘备最初是从襄阳名士司马徽的口中听到诸葛亮大名的。刘备向司马徽请教天下大事,司马徽对刘备说,当今能够平定天下的人才有两个,一个是凤雏庞统,另一个就是卧龙诸葛亮。随后,名士徐庶又向刘备力荐诸葛亮,说他学问渊博、见解独到,是世不二出的人才。刘备遂有了求才之心,这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描述,刘备第一次去隆中找诸葛亮,看到一些农民在田间唱歌,就上前去问,这歌是谁写的,农民说是孔明先生,刘备就向他们打听诸葛亮的住处。到了门前,只有一个小孩儿在看门,一问,说孔明先生早上出去了,不知到哪里去了,刘备只好惆怅地回来了。(www.chuimin.cn)
第二回再去找,刘备先看到诸葛亮的两个朋友,一个白面长须,一个容貌清奇,都是超凡脱俗的人物。到得诸葛亮门前,看到一个少年抱膝而歌,帅比超级男声,连忙上前行礼,谁知一问是诸葛亮的弟弟,再出来一个老者,也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是诸葛亮岳父。这么一来二去,见到的配角都如此了得,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就更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第三次,刘备越发慎重,去之前斋戒沐浴,一到卧龙冈,就下马步行,到草堂前,则拱手立于阶下。当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守在门外耐心等候,终于等到诸葛亮醒来,这才得以一窥卧龙先生的真面目。
见到诸葛亮后,刘备把关羽、张飞留在外面,自己和诸葛亮走入小屋,两人在小屋里开始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密谈。
刘备问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汉室衰落,大权落在奸臣曹操的手里,我虽然能力不够,却很想挽回这个局面,只是想不出好办法,先生看该如何是好呢?
诸葛亮先向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自从董卓以后,各路诸侯纷纷起来,分封割据,抢占地盘。第一句话,诸葛亮就挑明了问题的要害,指出拥有一块地盘的重要性,这对于四处漂泊、寄人篱下的刘备来说,正是需要解决的燃眉之急。
可是刘备势单力孤,想要在群狼般的诸侯手中获得一块地盘谈何容易!诸葛亮给他打气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操和袁绍比,名声不大,人马不多,但曹操依然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这是什么原因呢?天时和人谋!机遇不可少,谋略也很重要。既然曹操能够通过谋略,以弱胜强,你刘备也可以这么做,化弱势为强势啊!
励志课上完后,诸葛亮开始介绍时政情况。他说,现在曹操战胜袁绍,拥有了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是一张无法挑战的王牌,这就不能仅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而孙权那边呢,他们父子三代占据江东一带,江东地势险要,百姓也归附于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也不能打他的主意,只能和他联合。
那么,到哪里去谋得一块地盘呢?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但刘表没有能力守住这个地方;益州土地肥沃,向来有“天府之国”之称,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对他不满意。而将军您是皇室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够占领荆州、益州两个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政治,一旦机会来临,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分兵进军,攻击曹操。到了那个时候,有谁会不欢迎将军呢?如果这样的话,不仅您可以成就功业,汉室也可以得到恢复。
在这番精辟透彻的分析中,诸葛亮既为前途莫测的刘备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也预见了后来“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至此,东汉末期群雄纷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逐渐尘埃落定,呈现出清晰的走势。
回头再看走过汉末政治舞台的英雄和枭雄们:张角发动了起义,却由于缺乏军事素养,几十万人众被打得落花流水;何进要诛杀宦竖,不过手起刀落的事,竟搬请董卓助力,结果不明不白地被太监所杀;董卓进入京都,原本可以挽天下大势于将颓,却擅自废立,秽乱宫廷,成为众矢之的,死在最信任的人手中;王允杀了董卓,正可实施仁政,延长东汉政权,却因为器量狭小,不给董卓部下留后路,于是被董卓部下送上了死路。
放在其他时代,这些风光一时的枭雄或许都可以成事,然而三国是一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英雄辈出的时代,能经受历史考验的人必然是非同凡响的真英雄真豪杰。
曹操是身经百战的混世英雄,刘备是屡败屡战的孤胆英雄,孙权是根深蒂固的世家英雄。历史为三国拣选了三位骨灰级的英雄,然而这仅仅完成了试炼真金的第一步,谁能笑傲到剧终,谁能射中那只左奔右突的白鹿,一场场精彩纷呈、斗智斗勇、穷尽谋略的角逐正等待着他们去激情演绎,尽展风采。
诸葛亮作为一个身居乡村的26岁青年,能够对时局有这样精准的把握,确实非常难能可贵。他的这份洞见能力是有来历的。从心理学上来说,从处理一件事情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应对人生的态度。诸葛亮读书只观大略,种地精耕细作,他在把握大局的时候,大气磅礴,抓住主线,不拘小节;在处理事务的时候,认真负责,不轻率马虎,务求完美。这种态度其实正是他在隆中读书、种地态度的延续。凭借着这种对事情的正确把握,诸葛亮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关谋说天下·谋三国的文章
先主姓刘,名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此后刘备被任命为高唐县县尉,并升任县令。抵达徐州后,陶谦将四千丹杨兵给了刘备。刘备因此离开田楷,归附陶谦。刘备与袁术对抗了一个多月,吕布乘虚袭击下邳。吕布抓获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刘备率军转往海西。刘备重新得到妻子儿女,随曹操返回许都。刘备正在进食,闻言大惊,手中的筷子失落于地。正巧这时刘备被派遣出征,未能及时动手。......
2023-08-19
当时刘备很随意地说:“那就让他跟你一起来见我吧!”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典故。刘备带着他的“三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前往隆中拜访。《三顾茅庐图》这样,诸葛亮找到了足以寄身事业的明主,而刘备找到了“霸业可成”的军师,他由衷地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2023-08-31
唯有博陵人崔州平、颍川人徐庶与诸葛亮交情笃厚,认为他确实具有管、乐的才能。刘表的长子刘琦,也十分敬重诸葛亮。刘琦常常想与诸葛亮商议保全自己的办法,但诸葛亮总是搪塞拒绝,不替他出主意。刘备在樊城听得这一消息,赶忙带上众人南逃,诸葛亮与徐庶跟随而行。平定成都后,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代理左将军府事项。刘备领兵外出征战,诸葛亮常镇守成都,保证兵力粮草充足。......
2023-08-19
章武二年冬,刘备因长期拉痢,身体虚弱,复发他病,自己已感到“殆不自济人”[32],便召诸葛亮、李严等交代后事。三月,刘备病势转危,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委托后事。刘备托孤,为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一出绝唱。刘备这样做,当是鉴于蜀国现实、鉴于诸葛亮与刘禅才能上的巨大差异,不能不如此。但他命李严同时来受托孤,也多少反映出他还希望以其他势力牵制诸葛亮的心理。......
2023-09-30
“三顾茅庐”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三顾茅庐”,我让自己成为英雄,而成为英雄的步骤,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看重自己在我看来信心与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我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让自己成为“英雄”,使刘备对我刮目相看。除此之外还要透露一个秘密,我让自己成为“英雄”,还有重要的一点:善于表现自己。......
2023-08-03
在与老板的关系上,更主要的是办“实事”。迫于无耐,我只得请我主交纸文书,表明暂借荆州,若将来我主得到西川,再归还荆州。原来,吕范奉孙权之命为刘备做媒而来。我说服刘备答应了这门亲事,并派孙乾第二天随吕范前往江南拜见孙权,表明刘备的态度。从这件事中,我得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结论,那就是:为老板“办实事”,易得到老板信赖我并不是个天生的“媒婆”,但如果当一回“媒婆”能让老板高兴一回又何乐而不为呢?......
2023-08-03
“哇,她的气质真是棒极了,可是我……”你的兴奋,你的沮丧,开始围绕着“气质”而疯狂舞蹈。事实上,面对面地遭遇“气质”,几乎是每一个追求生命质量的现代人的普遍经验。全都是因为“气质”!据调查,“气质”是现代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2024-05-31
刘备一死,他的儿子刘禅又不太争气,蜀国的担子全压在诸葛亮的身上,大事小事全由诸葛亮决定。这实际上是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向大家表明的施政方略。诸葛亮非常感谢这位姓杨的部下经常向他直言,此人死后,诸葛亮哭泣了三天。诸葛亮被塑造成智慧的化身。......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