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毛泽东的红色卫队:主席厌恶碗盛饭被他人使用

毛泽东的红色卫队:主席厌恶碗盛饭被他人使用

【摘要】:19岁的齐吉树听到要去毛泽东身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呀!毛主席身边,那可不是啥人就能去的!”后来,贺清华告诉他说:“主席不喜欢别人拿他的碗去盛饭,习惯我们端着锅,直接用勺子把饭扣到碗里。”

12.“主席不喜欢别人拿他的碗去盛饭”

1943年初,杨家岭开始进行施工,修建中央大礼堂等工程,由于出出入入的人太多,环境太吵闹,党中央于是决定让毛泽东迁往枣园。收发科也调来了新人,贺清华于是和警卫班随毛泽东一起搬去了枣园。

众人来到了枣园后没过多久,3月,传出蒋介石要发兵进攻延安的风声。晋西南的国民党军全部撤到了陕西的韩城、宜川、大荔一线。陕甘宁边区开始厉兵备战。毛泽东把身边的警卫班战士也派去了战斗部队。康生很着急,找到毛泽东说:“年前西北公学就发生张克勤特务案。特务如麻,你把警卫战士派去前线,这咋行啊!”

毛泽东一笑,说:“你们层层保卫,我这里还不安全,延安哪里安全?”

康生无话可说了。回去后,他还是交代属下的陕甘宁边区保安处一局局长师哲:“你去专门为毛主席选调一批警卫员。”

“大家都准备上前线,我到哪选人啊?”师哲为难地说。

“你去中央党校,从该校警卫队挖。”康生说。

4月的一天,中央党校警卫队队长找到战士齐吉树谈话,说:“有新的工作要调你去做。”

“去哪呀?”齐吉树问道。

齐吉树是河北省元氏县人,15岁参加八路军,在八路军元氏县大队当战士,没过多久,调到野战军给某团长当警卫员。第二年,调到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给副司令员王树声当警卫员。1943年,王树声受命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他也随之来到了延安,并转去中央党校警卫队。

队长告诉他说:“到毛主席身边去,负责他的生活。”

19岁的齐吉树听到要去毛泽东身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呀!毛主席身边,那可不是啥人就能去的!”

“是啊!这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一定要好好干!”

师哲这次从中央党校警卫队众多人员中挑选了六人,最后从预选六人中定下了四人,分别是齐吉树、张良、王真、秦长怀,都是30岁左右的小伙子。然后,他高兴地带着他们去了枣园。

因为是大清早,毛泽东还在办公,院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静悄悄的。师哲生怕惊动了他,把四人交给了叶子龙。

叶子龙与四人谈话后,接着就分了工,说:“王真、秦长怀两人担任通信员,负责主席的对外联系,齐吉树、张良两人担任勤务员,负责照顾主席的生活。”

随后,四人被安排住在通信班的平房里。

在这期间,担任毛泽东警卫参谋的贺清华时常来到他们住的平房,一点点地给多人介绍毛泽东那里的情况,鼓励他们担当起自己的重要职责。

天很快就热起来了。一天,叶子龙带齐吉树先去见毛泽东。他们一到门口,早在里面的贺清华把门帘挑起来,说:“进来吧。”两人进了窑洞。毛泽东正坐在办公桌前手拿毛笔批阅文件。叶子龙说:“主席,新来的一位勤务员到你这里工作。”

“好啊。欢迎,欢迎。”

毛泽东放下手中的工作,站起来,走到齐吉树的身边,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来,坐下来。”然后问道:“你是哪里的人啊?”。

“我是河北省元氏县人。”齐吉树回答。

“你今年多大了?”毛泽东问。(www.chuimin.cn)

“19岁了。”齐吉树说。

根据以前的经验,警卫员们总结毛泽东接见新警卫员时一般有“四部曲”,先是问哪里人和年龄,这是必问的前“两部曲”;接着,“第三部曲”是“叫什么名字”;“第四部曲”即是对名字发挥一番。不过这次他改变了,问齐吉树道:“你入党了吗?”

“1939年9月入党。”齐吉树挺着胸脯回答。

“你是老党员了。”毛泽东高兴地说。

“不老。”齐吉树仍很紧张。

“你在太行山打过仗吗?”毛泽东亲切地问道。

“大仗没打过,但参加过百团大战。”

“那是很大的仗嘛!”毛泽东笑了,很开心的样子。

“你愿意不愿意到我这里来工作?”毛泽东说。

“很愿意,就是怕干不好。”齐吉树回答。

“不要紧,有老同志教你。我这里工作很简单,你不懂就去问老同志,问贺清华。”毛泽东指了指贺清华。

贺清华站在一旁,笑着对齐吉树点点头。

见面之后,齐吉树便开始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第二日,王真、秦长怀、张良也正式上班了。

多个人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不仅迅捷地熟悉了毛泽东的生活规律,对他的生活习惯也不陌生,适应上手了。这让毛泽东既惊讶又高兴,表扬他们说:“你们这些小伙子,蛮精灵的啊!我想做什么,你们一看,就掌握了,啥都知道!”

这让齐吉树和张良等人心里美滋滋的。

其实,这是贺清华的功劳,是他暗中“教导有方”。比如,齐吉树和张良给毛泽东送水,见他办公的案头上铺着一块布,上面摆满了书籍、文件,不知茶杯往哪放时,贺清华就会悄悄告诉说:“茶水放在主席写字的右手台布上就可以,主席喜欢顺手就能喝,不要放得远。”再比如,吃饭,毛泽东平时多在办公室吃饭,留客了也在办公室吃,只是摆放一张大点的桌子。头一次他们遇到毛泽东有客人吃饭,齐吉树怕照应不好,叫另一名警卫员石国瑞找来贺清华作示范,看怎么上菜,怎么收桌。做了两次,贺清华对他们说:“你们就大胆做,没关系,错了主席也不会怪。”

但接下来一次来客人吃饭时,齐吉树还是弄错了。上菜没事。该给毛泽东上饭时,他伸手直接从毛泽东手上取碗。毛泽东示意他:“把锅端来,用勺子往碗里盛。”

后来,贺清华告诉他说:“主席不喜欢别人拿他的碗去盛饭,习惯我们端着锅,直接用勺子把饭扣到碗里。”

“噢!”齐吉树突然想起老家一些迷信的人,于是问道,“主席也很迷信,怕我们端走了饭碗啰?”

“哪里是!你们想想,吃饭的碗如果在好多个人手里转来转去,吃饭的人又用嘴巴咬着,多不卫生!”贺清华告诉说,“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不懂,主席也不讲究这些。江青同志教我们的,主席也听了!”

类似这样的细微之处,哥俩儿从贺清华那里学了不少,而且很快就一一用上,因此适应工作的时间很短。

在朝夕相处的日子中,他们和贺清华处得像一个人一样,亲密无间。警卫班虽然多数是新人,但在贺清华的带领下,一心想着如何照顾好主席,让他工作好、休息好,拧成了一股绳子。小小的警卫班,堪称一个“坚强的铁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