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会计活动中的美和美感会计的起源很早。会计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人类会计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要比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早好几千年!因此,会计美学也只能遵循“先实践、后理论”这一历史轨迹产生和发展。如果每一名会计师都能够从单调乏味的会计活动中发现美,并能获得相应的美感,那么“计算机就会奏出美妙的乐曲,数目字也就变成了抒情的诗句”。为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在会计活动中,究竟有些什么样的美和美感。......
2024-07-01
第一节 会计活动的美感
会计活动最主要的特点是连续和循环。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连续的会计活动和循环的会计活动中存在的美感问题。
一、会计活动连续性的美感
企业只要满足持续经营的假设,那么企业的会计活动就是连续性的过程。
(一)会计活动连续性的形态
第一种形态:空间的连续性。在会计活动中,企业任何交易或者事项,必须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相继地在编制会计凭证、记账、试算、调整、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岗位之间,进行空间的转移。这就是说,企业具体的经济工作,必须连续不断地通过会计活动的整个流程。
第二种形态:时间的连续性。企业持续经营,意味着企业在任何时点,都有可能发生新的交易或者事项,并且这种新的交易或者事项是连续不断地发生的。这些交易或者事项,可以是同类型的交易或者事项,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交易或者事项。一个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发展的企业,会计活动的这种时间连续性是有节奏地进行的。例如,对商业企业来说,采购商品——储存商品——销售商品的商业经济活动,总是有节奏地进行的。伴随而来的会计活动:采购订单——商品检验单——商品入库凭证——付款单——商品出库凭证——商品发货单——商品回笼货币凭据……也是有节奏地连续进行的。
(二)会计活动连续性的优美感
“优美”的美学概念是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的快感,是整齐、纯粹、绝对的美[2]。“优美”的美学品格是和节奏、和谐、对称等要素紧密相连。
康德认为,“优美”给人带来的美的快感,是一种“鉴赏判断”,而不是“智力的情感”,“优美”不会给人带来任何的压抑,因为“优美”是“直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并且因此能够结合着一种活跃的游戏的想象力的魅力刺激。”[3]
康德还认为,“优美”是完全不包含功利性的,是一种不依靠概念而普遍存在的、令人愉快的、无目的性的却又“合目的性”的形式[4]。
康德的这段话,有点不好理解,似乎还有些自相矛盾,可是他却正确地指出了“优美”这种美感,只和审美者个人的审美能力、心情、审美经验等纯粹的主观因素有关,是审美者利用审美客体产生审美愉悦的自由创造活动。这就是说,“优美”是人和物质世界在一定程度的和谐统一,是人处在相对自由和谐状态下的一种美感。
对会计师来说,“优美”是会计师和会计活动在最大程度上的和谐统一,是会计师通过会计的连续性和自身的自由创造活动所产生的审美愉悦。从会计美学的角度来说,“优美”包含着丰富的会计美学的内容——“优美”既体现了会计师和会计活动之间的那种合拍的关系,又体现了会计师和会计工作、和企业发展的和谐关系,是会计师的精神创造活动和物质创造纪录活动相互统一、相互包容的境界和状态。因此,“优美”在会计美学中有着肯定性的价值内涵。“优美”是会计师的理性思维内容和感性会计活动形式的和谐统一,是会计师理想和现实的和谐统一,是会计师和会计组织、企业、社会的和谐统一,也是会计师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是会计师自我表达的一种比较完美地形式。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会计师自身的本质力量得到了完整的、完美的实现的一种状态。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会计师理想的人生境界与实践的人生历程完美的统一。
会计活动的连续性,是会计师产生“优美”这种美感的感性基础。会计师如果能够在连续性的会计工作中,体会、感知到日常会计活动中客观存在着的对称、均衡、圆润、柔和、比例、协调等审美特点,那么他一定可以在生理上获得某种快感,在情感上感到非常轻松,在精神上觉得十分松弛,在工作中觉得轻松自如,在心灵上能够和现实的经济活动合拍共鸣,并且还有可能激发出会计师对所有美好东西的丰富联想。因此,会计师在会计活动的空间连续性和时间连续性中,可以产生出平和、安详、舒适等美感。
会计师在会计工作中,能否产生出“优美”这种美感,完全取决于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心态——是热爱,还是厌烦;是努力,还是消极;是创新,还是敷衍。
(三)会计活动连续性的崇高感
可是,在剧烈的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会计师能够感受到的这种特殊的平和、安详、舒适的美和美感,非常容易被严酷的市场环境破坏。因为在严酷的市场环境条件下,会计活动时间连续性的状态极有可能被打破,从而使会计活动的时间连续性被迫中断,由会计活动的连续性变为会计活动的不连续性。
会计活动的时间连续性被打破,会计师在心理上就会产生紧张、恐惧、不安等心理反应,甚至感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堪。诚然,会计活动的时间连续性被打破,不但是会计师,而且是企业中所有的人,都会产生各种负面的心理情绪,只是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的职责不同,所以他们的心理紧张程度,也有所不同罢了。
如果经过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战胜了险恶的经营环境,不连续性的会计活动过程就又可以转化为连续性的会计活动过程了。那么,包括会计师在内的企业全体员工,就又可以感受到会计活动连续性所带来的美和美感了。
经过这种惊涛骇浪式考验的会计师,他们在新的会计活动连续性中所感受到的那种美和美感,将会比没有经过惊涛骇浪考验的会计师所感受到的那种会计活动连续性的美和美感更加强烈。因为在这种新的美和美感中,已经增加了“崇高”这种美学因素了。
由此可知,会计师在日常的会计活动中,可以感受到两种不同形式的美和美感:一种是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的会计活动连续性的美和美感;另一种是经过不同程度艰难困苦状态以后,重新又达到了新的会计活动连续性境界的美和美感。
会计师所感受到的这两种有着不同经济内容的会计活动连续性的美和美感,显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我们认为,这两种不同经济内容的会计活动连续性的美和美感,类似于“美学”中“优美”和“崇高”这两种美感。
“崇高”是和人的生命安全有关的一个美学范畴。博克认为,当人的生命遇到危险时,首先会引起生理上的恐惧、害怕,并且引起心灵深处的痛苦。然而,这种痛苦的情绪,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愉快的美感。美学理论的研究证明,要使痛苦的情绪转化为愉快和美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是人的生命不会受到威胁;二是这种危险虽然能够危及人的生命,但是危险已经过去,或者有了一定程度的缓和[5]。
康德认为,“崇高”的美感是我们无法把握的,是人们无法与之较量的无限,是一种没有任何秩序可言的形式。“崇高”属于“伟大”一类的范畴。“崇高”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阻碍”生命力的发展和生存的外在的力量。“崇高”之所以可以给人们带来审美的快乐和愉悦,这是因为人为了克服“阻碍”生命力的发展和生存的这种外在力量,必须要有生命力的极大的爆发,从而可以体现出人本身的伟力。这显然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肯定。
黑格尔肯定了康德关于“崇高”完全是出自人的内在情感的看法,认为“崇高”是涉及那种“无法找到恰合的形象来表现的那种理性观念”,所以,黑格尔认为:崇高“一般是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而在现象领域里又找不到一个恰好能表达无限的对象”。[6]
在“美学”理论中,“崇高”概念所表述的美和美感的基本内涵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以后,最终通过人自身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得到了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在这种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都获得了新的美学意义[7]。或者说,“崇高”是一种通过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冲突中建立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在“崇高”的形态中,人们不但超越了对象,也超越了自身。“崇高不仅表现为一种崇高的思想,更具体化为一种特殊的行动,是伟大心灵与壮烈行动、自然沧桑与社会动荡、现实挫折与理想追求的独特结合;崇高既包含着形式上的粗犷有力,也包含了审美主体的道德完善,化一种世俗的不可能为可能,同时还隐含着情感浪潮的汹涌澎湃;从而成为人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与人生的理想境界。”[8]
商场如同战场,在商场中拼搏的任何一个企业,随时都会遭遇商业危机,使企业陷入危险的境地,甚至会使企业衰败和死亡。从变化多端的市场经济环境来说,会计活动中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有秩序和无秩序、符合规则和不符合规则,都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相互转化。因此,无论是会计活动的连续性还是不连续性,都是会计师人生的一种实践活动。当会计活动由连续性转化为不连续性,由有秩序转化为无秩序,由符合规则转化为不符合规则时,会计师就会产生痛苦、恐惧、紧张和不自由等心理反应和感觉。会计师在这种情况下,感受到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冲突对立,而不是和谐统一。可是当会计师和企业的其他员工一起共同努力,度过了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难关,会计活动中的不连续性又转化为连续性,那么,“崇高”的美感也就随之产生了。
这种重新建立起来的会计活动的连续性的美,就具有肯定性的审美形态。在体验新的连续性的美中,会计师不但超越了会计流程本身连续性的美,也超越了会计师自身的内心世界,从而成为会计师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实现了会计师的人生理想境界。因此,通过会计活动“连续性——不连续性——新的连续性”,这一连串“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会计师的审美境界也在不断提升,对会计活动的美有了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理解,从而在自己的会计工作中产生出一种不可企及的伟大和神圣的美感境界。因此,“崇高”的美和美感,包含了更加丰富的道德内容。和“优美”相比,“崇高”和真、善的关系更加密切。
在会计师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曲折。大到社会制度的变迁,小到个人抱负能否实现,都会影响到会计师的心情。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因此,每个会计师都应该有心理准备。个人的理想和现实的人生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有时这种差距还相当大!当会计师的工作和努力,有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时,会计师就在不知不觉中,构造、成就了自己的审美人格。
当然,会计活动重新回到了连续性的状态,并不意味着以后再也不会产生不连续性的状态。因此,会计师所能够感受到的“优美”或者“崇高”的美感,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会反复交替地出现的。这就是说,会计师并不能够完全控制会计环境。实际上,只要企业存在,就一定会与危险、挑战和机遇相伴。因此,会计师能够感受到的“优美”或者“崇高”的美感,只是体现了会计师在“连续性——不连续性——新的连续性”这一连串的会计活动中,所有可能经历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的历程。这种心理活动和情感的历程,完全是对“否定之否定”的事物辩证过程的认同和共鸣。
会计师在会计活动中,就是通过“崇高”和“优美”这两种美感境界,使自身获得新的“自由”。通过会计活动与会计环境的对立统一——冲突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和谐关系不断建立,又不断破坏,从而构成了会计师特有的人生境界。
二、会计活动循环性的美感
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永不停息地运行,日月星辰不断地进行周天运动,四季变化周而复始地循环出现……自然界的这些循环变化,不断地强化着人们对循环运动的美感。
不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这种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循环运动,而且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着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循环运动。人类世代的不断更替,朝代的不断替换,春种秋收的不断循环……无不体现着这种循环美。因此,循环美不但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会计活动这种不断的循环运动,实际上也是物质世界循环这种运动形式的反映。
人类的经济活动,按照螺旋形的轨迹,持续不断地循环上升发展。显然,作为对人类经济活动确认、记录和计量反映的会计,也应该具有这种循环运动的特征。
(一)会计活动循环性的社会根源
古人从圆形图案中,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美感。因为他们认为,圆是最能体现循环美的特点的图形。从圆周上的任何一点出发,沿着圆的轨道前进,最后总能回到它原初的出发点。
会计活动循环性的美和美感,直接来源于会计活动连续性的美和美感。
如果我们把会计活动中空间的连续性和时间的连续性综合起来看,就很容易发现会计循环的美和美感了。(www.chuimin.cn)
会计活动空间的连续性,显然只能构成“一次”连续的“流”。即任何一个会计事项或者交易,从会计活动流程的始端开始,依次通过整个会计流程的各个程序,直到结束。因为这种“一次”性连续的“流”,不可能重新回到会计活动流程的始端,所以不可能构成一个闭合的圆环。
会计活动时间的连续性,因为有连续不断的交易和事项发生,所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就可以构成“一个”连续不断的“流”。这就是说,对狭义的会计活动来说,在同一个时点,可以有若干个会计事项或者交易,分别处在不同会计流程的空间位置;从广义的会计活动来说,每个会计期间所有的会计活动,都不断地依次重复:从接受会计凭证起,至编制会计报表止,这一系列会计活动的程序和核算步骤,有序地在会计流程的空间依次移动,并且永远是周而复始地运行。如果我们把会计活动中任何“一个”空间位置作为会计活动的观测点,都可以发现有连续不断的会计事项和交易通过,而且一个会计期间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会计期间的开始,那当然就是闭合的圆环了。因此,整体地看,会计活动也就有了循环性的特点。
人类的世代更替,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圆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生产活动。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都具有不断循环的特点。因此,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循环,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正是因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具有不断循环的特点,所以作为生产活动客观反映的会计,当然也应该具有不断循环的特点。这是会计活动之所以不断循环的社会根源。
(二)会计活动不断循环的实质
那么,会计活动不断循环的实质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其实质就是资本的循环运动。
在持续经营的假设条件下,企业的资金运动是不断循环的。即从原始的资本形态开始,通过一系列资本的转化形式,又回到原始的资本形态。这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那个有名的公式:
G—W—G+ΔG……
在盈利的条件下,ΔG是新增加的价值——马克思称之为“剩余价值量”。
资金运动的循环,可以分为简单循环、缩小循环和扩大循环这3大类循环形式。
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资本家重新将与原来的G等值的资本量,再投入生产过程,而把ΔG这部分新增加的价值量,完全用于个人的消费。这样,“G—W—G+ΔG”这种生产过程将重复进行,从而形成与原来的生产过程同一规模的生产循环。这种循环,可以称为简单循环。
缩小循环是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的资本量,小于原来的资本投入量G。这时,“G—W—G+ΔG”的生产过程,虽然还会重复、循环地进行,但却是在生产规模缩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不断缩小生产循环规模的结果,显然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使企业的生产难以为继,最终被清盘淘汰出局。造成生产循环缩小的原因,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由于企业亏损,使得ΔG为负值,企业在新一轮的循环中,不可能以原来的资本投入量投入新的生产循环;另一类是因为企业投资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断地“抽出”资金,从而使生产的规模不断地缩小。
扩大循环是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的资本量,大于原来的资本投入量G。这时,“G—W—G+ΔG”重复、循环的结果,就可以使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这种扩大循环的后果,必然是企业的发展壮大。造成扩大循环的原因,基本上也有两类:一类是由于企业盈利,ΔG为正值。资本的所有者并没有把ΔG全部用于消费,而是把全部或者部分的ΔG值,作为追加资本投入生产过程。于是资本的循环过程就可以在扩大了的规模上进行。另一类是企业经营者通过新的筹资行为,吸收了新的投资者,从而使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
由此可知,会计活动的循环美,就其形式方面来说,由会计活动连续性的美和美感而引发;就其内容方面来说,则是由资本的循环性而产生。
(三)会计循环过程
会计活动的循环性是以会计期间作为循环单位的。如果会计期间比较短,那么它的循环周期就比较短;如果会计期间比较长,那么它的循环周期就比较长。当然,不论会计循环周期的长短,在任何一个会计期间内,会计循环总是由分录、过账、试算、调整、结账、编制报表等会计过程接续而成。
就某个具体的会计活动来说,会计循环包括以下一些步骤:
1)收集并分析交易与事项的原始数据;
2)在记账凭证中编制恰当的会计分录;
3)将会计分录记入分类账;
4)编制调整前的试算平衡表;
5)编制账项调整分录,并进行调整后的试算平衡;
6)编制结账分录,并进行结账后的试算平衡;
7)编制财务报表;
8)编制便于下期记录的转回分录,作为下一个循环的初始记录。
(四)循环运动的美感特征
循环运动最主要的美感特征是可期望性和可预测性。周而复始就是它的美学规律。因此,当一个过程还没有结束之前,我们就可以通过循环的美学规律,预测出将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当人们一旦掌握了某种自然或社会具有某种内在规律时,就有可能产生一种愉快的心情。这正是循环美感的审美效果。
“严冬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气候的循环)
“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昼夜的循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成败的循环)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新旧的循环)
“宿鹭眠鸥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地貌的循环)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自然的循环)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生物的循环)
……
我们读了上述这些优美的诗句,不难体会到循环活动带给我们的美感和愉悦!
会计循环显然也具有同样的美感特征。如果会计师在会计活动中,也能够不断体验到会计循环的美感,那就肯定不会认为会计活动纯粹是在“浪费青春”。会计活动固然是一种重复性的活动,但是正因为有这种循环的美感,所以会计师就不会感到会计工作是令人乏味的重复性劳动。会计师可以从会计的循环运动中,体会到“年年岁岁花相同,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审美意境。虽然每年都是同样的会计循环,但是这些会计循环,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有关会计美学的文章
第六章会计活动中的美和美感会计的起源很早。会计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人类会计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要比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早好几千年!因此,会计美学也只能遵循“先实践、后理论”这一历史轨迹产生和发展。如果每一名会计师都能够从单调乏味的会计活动中发现美,并能获得相应的美感,那么“计算机就会奏出美妙的乐曲,数目字也就变成了抒情的诗句”。为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在会计活动中,究竟有些什么样的美和美感。......
2024-07-01
第一节会计实务“真”的美学研究什么是会计信息的“真”?由于会计实务实际上非常复杂,因此,辨别会计信息的“真”,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了。因此,要判定会计实务是不是“真”的关键,就在于判断理想状态和实际经济活动之间的差别究竟有多大。这既是会计学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会计实务中重大的实践问题,同样也是会计美学的重要问题。......
2024-07-01
第一节会计理论的要素美会计要素到底应该有几个?并以此研究成果为依据,评判一些主要国家会计要素是否美的问题。乍一想,会觉得会计学理论系统的要素一定很多。这给我们探究会计要素美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研究会计理论系统要素问题的难度,一点也不亚于确定太阳系系统要素的难度。各国对会计要素的个数,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国际会计委员会规定的会计要素是5个。会计理论中的会计要素,从本质上说,相当于精密科学中的基本概念。......
2024-07-01
实践证明,由单式簿记结构形成的会计理论系统,其会计美学的意义,远不及由复式簿记结构形成的会计理论系统。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实用、方便,是会计要素结构美最重要的审美标准。在复式簿记学中,由会计要素构成的会计账户,其构思就非常巧妙,各个会计账户的设置也非常合理。......
2024-07-01
会计美学则是把会计学不研究的,然而却是在其学科体系内客观存在着的美和美感,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我们虽然说会计美学并不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但是这并不否定会计美学的研究成果,对会计知识体系的发展可能产生的推动作用。然而,科学美学和会计美学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划界也是非常明显的。......
2024-07-01
[2]有人认为:“会计学是一门研究会计的科学,它把人们对会计这一实践活动的认识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形成一整套的会计知识体系。”[12]有人认为:“会计学是一整套的概念体系,它用来解释和指导会计人员确认、计量和传递会计信息的行为。”在研究会计理论的美学问题时,我们必须对会计和会计学这两个概念进行明确的逻辑规定。会计是会计工作的实践活动,是具体操作层面的概念[14];会计学是会计工作的理论活动,是抽象思维层面的概念。......
2024-07-01
第五节会计基础的美学研究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应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就是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肯定了权责发生制在整个会计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是说,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的基础,并不具有唯一性。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会计基础的确认标准、区别和分歧、审美实践这3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2024-07-01
第一章会计美学发展前史会计理论的创造过程,从会计美学的角度来说,实际上应该看作是会计学家对人类经济活动的一种审美感知过程。在他们看来,人类的会计活动和美学根本是不搭界的。在会计学家进行摸索探究的过程中,会运用各种方法,通过不断地试错,从不完善到逐步的完善,从比较粗糙的理论形式,发展为比较精致、漂亮、完美的理论形式,从而一步一步地接近人类经济活动的客观真理。......
2024-07-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