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现代设施农业:环境特征与调控方法

现代设施农业:环境特征与调控方法

【摘要】:第三章现代农业设施的环境特征及其调节控制设施栽培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生产者对环境的干预、控制和调节能力与影响,比露地栽培要大得多。制定作物设施栽培的环境调节调控标准和栽培技术规范,必须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在摸清农业设施内的环境特征及掌握各种作物生育对环境要求的基础上,生产者就有了生产管理的依据,才可能有主动权。

第三章 现代农业设施的环境特征及其调节控制

设施栽培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生产者对环境的干预、控制和调节能力与影响,比露地栽培要大得多。根据作物遗传特性和生物特性对环境的要求,通过人为地调节控制,尽可能使作物与环境间协调、统一、平衡,人工创造出作物生育所需的最佳的综合环境条件,从而实现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设施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效。

制定作物设施栽培的环境调节调控标准和栽培技术规范,必须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掌握作物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各个环境因子的要求。作物种类繁多,同一种类又有许多品种,每一个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又有不同的生育阶段(发芽、出苗、营养生长、开花、结果等),上述种种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均不相同,生产者必须了解。光照、温度、湿度、气体、土壤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5个环境因子,每个环境因子对各种作物生育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物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定性和定量的关系,这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所必须掌握的。(www.chuimin.cn)

二是应研究各种农业设施的建筑结构、设备以及环境工程技术所创造的环境状况特点,了解形成各种环境特征的机理。摸清各个环境因子的分布规律,对设施内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有何影响,为确立环境调控的理论和基本方法、改进保护设施、建立标准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通过环境调控与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使作物与设施的小气候环境达到最和谐、最完美的统一。在摸清农业设施内的环境特征及掌握各种作物生育对环境要求的基础上,生产者就有了生产管理的依据,才可能有主动权。环境调控及栽培管理技术的关键,就是千方百计使各个环境因子尽量满足某种作物的某一生育阶段,对光、温、湿、气、土的要求。作物与环境越和谐统一,其生长发育也越加健壮,必然高产、优质、高效。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在进行:一是创造出适合环境条件的作物品种及其栽培技术;二是创造出使作物本身特性得以充分发挥的环境。而设施农业,就是实现后一目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