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妈祖》选段马金星刘益民第六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表演一默娘(唱)湄洲山水怡人景象,物华锦绣养育了我林默娘。掘泉酿剂药,祛病保安康。为的是众乡亲无灾无恙,但愿得湄洲处处呈瑞祥。炳乾哥小妮妹遭袭殒命,乡亲们命垂危挣扎海中。......
2024-04-17
曲振明
《刘二姐拴娃娃》是一幅民国年间彩色的石印画片,由天津鼓楼北毓顺成芳记印制的。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刘二姐身背娃娃大哥自天后宫山门出来,路过热闹的宫前庙市的场景。画面人物生动,色彩鲜艳,突出了民间彩印年画的特色。
“拴娃娃”也称“抱娃娃”。旧时天津人婚后为求早生贵子,有人会到天后宫内抱求或偷求一个小泥娃娃,以示娘娘所赐之子富足人家的妇女,一般留下可观的香资,在娘娘像前众多的泥娃娃中选择一个,随后用红线拴好。娃娃拴回家要供奉起来,每餐要安排碗筷,待如真人。逢年过节还要摆上水果、糕点,换上新的百家衣。若这家生了孩子,泥娃娃便成为大哥,俗称“娃娃大哥”。娃娃大哥每年洗一次,长一岁。所谓洗,就是由专业洗娃娃的师傅把小娃娃粉碎后一起和在新泥中,大致照以前的样子重新塑个大些的。最初拴回家的娃娃只有两三寸高,生子后首次洗长的娃娃一般高约半尺左右,此后年复一年,娃娃大哥便逐渐成为长满胡须之老头了。随着下一代的出生,娃娃的辈分还会由大哥成为大爷、大舅等。
拴娃娃还派生出一些风俗。如若在天后宫娘娘面前拴娃娃后怀孕,孩子出生后要择吉日到天后宫还愿。如果算命先生说新生儿命硬,还要找一位儿女双全的妇人认作干娘,双方家庭由此也成为至亲。新生儿生来身体弱或命硬,也可在附近的寺庙内记下名字,以示出家,并拜认一位师傅,有跳出红尘的意思,以求得健康长寿。拜过师傅的孩子仍在家中生活,但年节时一定要给师傅送钱物的。倘若徒弟不送礼,师傅们可上门索要。孩子长大成人后也有跳墙头还俗的。(www.chuimin.cn)
这幅画,画家将拴娃娃这一民俗事例定格在一个特定的场面,赋予生活化的风趣表现,使人耳目一新。身着粉红色花旗袍的刘二姐款款走出天后庙门之时,美丽的容貌与时髦的装束吸引了众人的视线。“卖茶汤的眼差冲了手,手疼碗落摔了七八瓣。卖烧饼的直眼看二姐,来了饿狗吃去多半篮。玩鸟的看她前来拥挤,笼破百灵飞上云端。”二姐却不为周围的目光所动,依然背娃娃款款前行。年画上的文字合辙押韵,似乎来自当时流行的鼓书唱词。
妈祖文化旅游节文艺表演
“刘二姐拴娃娃”(也称“刘二姐逛庙”“拴娃娃”)的故事,流传已久,民国时期以滑稽大鼓、天津时调、单弦等多种曲艺形式在天津传唱。据民俗专家考证,不同版本的唱词均提及刘二姐嫁给一户大户人家,住在天津河北关上大寺前的一个四合院。“这个刘二姐,出阁五六年,没生过一女,没养活一男。娘娘宫的庙会,三月初三。这个刘二姐,一心要把娃娃来拴。”刘二姐是“公婆疼丈夫爱,是天地全都不怕、自由成性,是个开放的专家。讲究摩登西洋的药水儿洗的黄头发,曲曲弯弯用那火剪夹。效法西欧蓝眼珠儿大,细长的柳叶儿眉净使那镊子拔。高耸耸的鼻梁儿大头儿朝下, 樱桃小口内衬着白玉牙。天生的有人缘不笑不说话,双腮一笑两个酒洼。桃花面用香粉撒,红嘴唇儿是胭脂擦”。刘二姐有些花容月貌,被人们围观。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以最纯朴的民风和最生活化的唱词形式,把妈祖文化与津沽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妈祖文化的内容。
“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诙谐风趣,与滑稽大鼓的传播密切相关,滑稽大鼓为京韵大鼓的一个支派,演员用诙谐妙趣唱词演唱,流传开来“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流传得越来越广。
有关妈祖文化与天津的文章
京剧《妈祖》选段马金星刘益民第六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表演一默娘(唱)湄洲山水怡人景象,物华锦绣养育了我林默娘。掘泉酿剂药,祛病保安康。为的是众乡亲无灾无恙,但愿得湄洲处处呈瑞祥。炳乾哥小妮妹遭袭殒命,乡亲们命垂危挣扎海中。......
2024-04-17
京剧《妈祖》到台湾演出刘益民2004年12月,经过多次加工提高的京剧《妈祖》奔赴上海,参加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角逐。从2005年起,京剧《妈祖》剧组先后两次参加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的演出。此后,《妈祖》剧组又先后策划了几次重大的交流演出活动。2009年在台北举行的津台京剧论坛上,签署了由台湾荣兴客家采茶剧团移植京剧《妈祖》的剧本转让协议。我期待早日看到客家戏移植的《妈祖》在台湾演出。......
2024-04-17
话说妈祖文化旅游节何焕臻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自2001年创办,两年一届,走过了许多年头。在此背景下,中国天津首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于2001年成功举办。天津“皇会”这一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国家级“非遗”瑰宝,随着妈祖文化旅游节的举办获得新生,并赋予了新意,成为天津妈祖节一大招牌。第六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文艺表演“三海”是指海河巡游、滨海胜景、海峡互通。......
2024-04-17
敦厚的院落和九个字的记载张春生妈祖,天津人称作娘娘。也就是说,妈祖是以自己的才智济困助人赢得声誉的。若稍加分析,妈祖小时候的不哭,显示出个性,良好的传统教育又让她非常懂事与格外关心他人。而高尚的精神和始终为他人着想的行为是一定感人至深,并超越时空的。然而在这一变化中,妈祖的亲民特征和面向大众的本色从没衰减,反而是越来越强。妈祖从生活中走来,以其感人的精神,获得古往今来的仰慕。......
2024-04-16
《天津游览志》有关皇会的记载侯福志笔者藏有一册1936年出版的由张次溪编著的《天津游览志》,全书共计24章,约16万字,另附天津地图一张和39张图片。笔者曾用心将《庙会》与《津门杂记》中的《皇会论》作了比对,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异同。......
2024-04-17
陈家沟娘娘庙与妈祖文化章用秀在我国北方,天津是妈祖信仰相对浓厚、妈祖庙颇为集中的地区。陈家沟娘娘庙位于今河北区小树林西面狮子林大街与货场大街之间。陈家沟娘娘庙始建的确切年代已无法考证。《津门保甲图说》中,在陈家沟、娘娘庙的四边即标有“小集”,这小集便是以集市而得名。这无非是形容混混的可恶,不过也能从中看出陈家沟娘娘庙一带渔业及其交易的火爆。陈家沟娘娘庙是当时河东地区建坛最早、规模最大的坛口。......
2024-04-16
元代妈祖文化经五条线路传入天津罗春荣元初,信仰妈祖的江南船工由临安(今杭州)至大都(今北京)运送粮食和物资的路线只有一条,那就是通过京杭大运河,水旱兼行的“漕运”。这是妈祖文化北传的第四条线路。这条海运航线成了元政府的经济命脉,从至元三十年开辟成功到至正二十三年元代最后一次海运止,用了70年之久,也是妈祖文化北传天津的第五条线路。妈祖文化传入天津与大批江南船工涌入天津有直接关系。......
2024-04-16
但我认为,“娃子”才是这条胡同的本名,后来可能因为形状和谐音的关系,“袜子胡同”成了“娃子胡同”的别称或俗称。至迟到清末,还有“娃子胡同”的叫法。一百多年过去了,这段新闻早已成为旧闻,但它记录的娃子胡同的情况是真实的。娃子胡同有其名,更有其实。娃子胡同之称,于“拴娃娃”的风俗,于“洗娃娃”的产业,都是实至名归的。天后宫每有盛事,袜子胡同必然是人如潮涌。......
2024-04-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