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个别采访的重要性和技巧

个别采访的重要性和技巧

【摘要】:所有这些,都是有利于双方达成共识、增进感情,进而确保采访工作顺利进行的积极因素。比如有一次,某中央级新闻单位记者个别采访某省省委书记。上面讲的个别采访,主要是谈如何针对某篇稿件的需要,请当事人根据作者现场的发问,作出解答;其回答的内容,便是写稿的素材。

第四节 个别采访

个别采访,指作者对欲报道的事件的有关人员,进行定向的采访、了解。这项工作容易理解,也容易实施,但也有两个原则需要把握,否则便容易出现谈不下去、谈不深入,有关素材了解不够、掌握不透的问题。

一方面,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前面讲专题座谈时已经谈到过前期准备,其实个别采访尤其要注意做好事先准备,对当事人的个人情况、兴趣特点、分管工作、主要成绩等共性情况,以及与本次采访直接相关的特定情况,都要尽可能地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采访开始后提得出合理的问题,也才能得到圆满的回答。

假如采访某市人防办的一位副主任,上来第一个问题就是"请问您贵姓",或者说"请问您分管哪一摊工作",这次采访就不可能成功,因为这表明你对对方一点都不了解,很容易使对方觉得没法跟你谈,甚至会产生反感。这种隔阂一旦产生,就不易现场消除。

相反,如果事先就对这位副主任的各种情况都熟记于心,只需简单交谈,就能令对方感觉到这一点,双方的距离就会立即拉近,不仅有利于提高采访效率,而且有利于在对某些面上问题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相互碰撞出更有深度的好问题、好角度,进而挖到出人意料的好素材。

另一方面,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对方。(www.chuimin.cn)

不论采访对象是主要领导还是一般干部,都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不但要尊重他本人,而且要尊重他的同事、他的单位、他的地域、他的爱好。所有这些,都是有利于双方达成共识、增进感情,进而确保采访工作顺利进行的积极因素。对富有经验的记者或老通讯员来说,经常是采访过哪个人,就跟哪个人成了长期的朋友。

相反,如果居高临下地看待对方,或是先入为主地对对方抱有片面认识,有时就会捅大娄子。比如有一次,某中央级新闻单位记者个别采访某省省委书记。采访中,该记者突然问了一个最不该问的问题,大意是:"现在全国人民都对你们省看法不好,说你们省的人都喜欢骗人。请问你打算怎么扭转这个局面?"

闻听此言,省委书记非常生气,起身拂袖而去,随即让秘书给那记者所在单位打电话,请他们换人来采访。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僵局,关键就是因为那名记者不讲政治,不仅提出的问题不合适,而且是先入为主、以偏赅全地对该省人民下了不该下的结论。像这样的问题,是我们都应该高度重视并注意避免的。

上面讲的个别采访,主要是谈如何针对某篇稿件的需要,请当事人根据作者现场的发问,作出解答;其回答的内容,便是写稿的素材。

有的时候,当被访问者足够权威时,比如是一位某个领域内的重要领导,或是一名某个时期的新闻人物,那么这次个别采访本身就是一件新闻;了解的对象,也只是他本人,而不用再找其他人;采访的内容,或者说当事人说出的话、对记者提出问题的回答,就是新闻本身的内容,最后形成的便是"人物访谈"或"个人专访"。

对这个问题,本书第十一章将专门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