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顶位于五台山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相传为文殊菩萨居住之所,北魏时创建。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明初喇嘛教传入五台山,菩萨顶成为喇嘛庙之首。文殊菩萨像菩萨顶现有殿宇400余间,占地45亩。总之,菩萨顶的气势之大,也堪称为五台山诸寺之首。前院的正殿为文殊殿,又称滴水殿,是一座比较特殊的建筑。过去传为文殊菩萨显灵所滴的甘露所致,实际上这是文殊殿的建筑结构上有一特殊的蓄水层所致。......
2023-12-06
如果说隋朝是佛教在北周灭佛后的恢复、提倡和开始兴盛时期,唐朝的佛教则进入了其极盛时期。
隋唐时期的佛塔继承了南北朝佛塔的形制,建塔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宏伟和分布地区的广泛性,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唐末以后,五代十国割据时期世变无常,佛教大兴,南方修寺建塔的活动更为风行。
在南北朝时期,塔是佛寺组群中的主要建筑,但到了唐朝,塔已经不位于组群的中心了。尽管如此,它依然是佛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挺拔高耸的姿态,对佛寺组群和城市轮廓面貌都起着一定的作用。隋、唐两代许多木塔现在都已经不存在。现在保存的砖塔,就其外形方面而言,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和单层塔三个类型。塔的平面,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全部都是正方形,而河南登封县净藏禅师塔为八角形平面形式提供了重要实证和线索。
四门塔
隋、唐时期,砖的产量和用砖的结构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随着材质的转变,出现了以砖石仿木构的楼阁式塔,特征表现为每层之间距离明显相当于楼层高度、塔身与塔檐等大都仿木构以及各楼层可供登临远眺等。在唐朝留下来的佛塔中,唐总章二年(669)建造的西安兴教寺玄奘塔是一个重要的范例,此外还有唐开耀元年(681)建造的西安香积寺塔和建于公元8世纪初期的有名的大雁塔。玄奘塔是中国佛教史上有名的高僧玄奘和尚的墓塔。这座塔平面方形,高五层,高度约21米。每层檐下都用砖做成简单的斗拱,斗拱上面,用斜角砌成的“牙子”,其上再加叠涩出檐。值得注意的是,斗拱作为木结构的主要特征,富有装饰意义,而玄奘塔是至今遗存最早的一座带有斗拱雕砌的佛塔。并且,第一层塔身经过后代修理已是平素的砖墙,没有倚柱,而以上四层则用砖砌成八角柱的一半的倚柱,再在倚柱上隐起额枋、斗拱。这座塔是中国现存楼阁式砖塔中年代最早和形制简练的代表作品。
长安玄奘墓塔
此塔在西安市南郊长安县杜曲之东少陵原畔的兴教寺内,始建于唐总章二年(669),为玄奘法师埋骨处。到大和二年(828),塔又彻底重修,才成为现在的形状。此塔不仅因为埋葬高僧玄奘而驰名,而且在建筑艺术和形式上,也是早期用砖砌仿木构楼阁式塔的典型代表作品。
西安香积寺塔平面呈方形。底层边长9.5米,用平素砖墙砌筑,东、西、北三面各有券形龛一个。南面辟门,内为方室。塔原为13层,现存10层。底层特高,其上各层骤然变低矮,宽度亦由下至上递减,每层四面皆有砖砌凸起的方形倚柱四根,划分为三开间,柱上施阑额一道,柱头及补间皆承栌斗一,其上为间有二道棱角牙子的叠涩出檐。各层当心间设券形龛,梢间有砖砌槏柱,中为朱绘的直棂窗,凸起的柱、槏柱、阑额亦施朱色,阑额中心部分留有一段段的空白,这些装饰处理显示出模拟木建筑楼阁的特征。
西安大雁塔的平面呈方形,原为5层,改建时添为10层,现存7层,高64米。自第一层以上逐层内收,形如方锥体,非常稳固。塔内设木梯楼板,可以逐层上登,远眺四方。大雁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既是寺庙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实物。(www.chuimin.cn)
崇圣寺三塔
密檐塔既适应于砖石结构的材料特性,又表现出佛塔多层级风格。
唐朝密檐塔的典型有云南大理崇圣寺的千寻塔、西安的小雁塔、河南嵩山的永泰寺塔和法王寺塔。千寻塔是现存唐代最高的砖塔之一,达16级,是中国级数最高的密檐式砖塔,它和位于其后的左右两座宋塔合成一组,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唐朝密檐塔和登封的嵩岳寺塔相比,除平面采用正方形这一差别外,多数只有朴素无饰但具有显著收分的塔身从扁矮的台基上建立,塔身以上是层层密叠的叠涩檐。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建于五代的南唐时期,是一座八角5层、高约18米的小石塔。塔的整体构图为基座部分绕以栏杆,其上以覆莲、须弥座和仰莲承受塔身,而基座和须弥座被特别强调出来加以华丽的雕饰,这创造了密檐塔的新形式。
位于山东历城县柳埠镇的神通寺四门塔建于隋大业七年(611),是一个全部用青石块砌成的单层塔,塔高约13米,平面作正方形,每边长7.38米,每面当中开一较小的拱门。塔内中央有一个石块砌成的方形大石柱,柱前每面各有一个圆雕佛像。塔的上部在挑出的石叠涩上,向内收成截头方锥形。顶部有方形须弥座,四角置山华蕉叶,中央安置一座雕刻精巧的刹。
唐朝留存下来的单层塔绝大多数是僧尼的墓塔。它们之中有石造的也有砖造的。平面一般都是正方形,但也有少数六角、八角或圆形。墓塔的体积都不大,一般高度在3~4米之内。其中河南登封县嵩山会善寺的净藏禅师塔、山西平顺县明惠大师塔以及山西运城泛舟禅师塔都是重要例证。净藏禅师塔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其八角形平面结构是现存此类结构砖塔最古的一例。塔身仿木构形式,每角有露出五面的八角形倚柱,柱上砌出额枋和斗拱及人字形补间铺作,墙上还隐起门和直棂窗。明惠大师塔建于唐乾符四年(877),塔为单层方形,塔下有基座,上置须弥座以承塔身,塔身上雕刻天神及门窗,内部有平暗天花;塔身上覆以石雕的屋顶,顶上为四层雕刻组成的塔顶。
山西运城泛舟禅师塔
有关佛教小百科. 建筑的文章
菩萨顶位于五台山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相传为文殊菩萨居住之所,北魏时创建。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明初喇嘛教传入五台山,菩萨顶成为喇嘛庙之首。文殊菩萨像菩萨顶现有殿宇400余间,占地45亩。总之,菩萨顶的气势之大,也堪称为五台山诸寺之首。前院的正殿为文殊殿,又称滴水殿,是一座比较特殊的建筑。过去传为文殊菩萨显灵所滴的甘露所致,实际上这是文殊殿的建筑结构上有一特殊的蓄水层所致。......
2023-12-06
曾名天童玲珑寺、天寿寺、景德禅寺等,明代初年正式改为天童禅寺。天童寺的建筑布局风格是依山就势,层叠递进升高,并且十分讲究风水取势的高低错落。占地近6万平方米,是国内颇为罕见的宏大建筑群。在天童寺的建筑中,位于佛殿东南的钟楼是一座比较特殊的建筑。天童寺周围风光也十分旖旎迷人,素有天童十大胜景及十小丽景之称。......
2023-12-06
东汉至南北朝之间,佛教势力发展惊人,随着佛寺的兴建,佛塔的营造也变得极为普遍。这种在南北朝数量最多、成为主流的木构楼阁式塔以洛阳永宁寺塔为代表。此时期佛塔的形制基本创立,绝大多数是木塔。值得注意的是北魏中期出现了模仿木塔式样的石塔,对唐以后砖石塔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2023-12-06
在今安阳市西北35千米的清凉山南麓有一座修定寺遗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隋末寺院荒废,至唐太宗时下诏予以全面修复。寺中有一座建于唐代的砖砌浮雕舍利塔,这就是安阳修定寺塔。安阳修定寺佛塔上的狮子浮雕整个塔身外壁刻满各种雕饰,全部用雕刻模制作的矩形、菱形、五边形、三角形和一些由直线曲线组成的雕砖拼砌而成。修定寺塔在全国解放以前,修定寺的雕砖曾屡遭帝国主义分子和古玩奸商盗窃,损失了不少。......
2023-12-06
在所有佛塔中,阁楼式塔为数众多、历史最久,形式也更为壮观。阁楼式塔从木塔起源,逐渐向砖石方面发展,千姿百态。楼阁式木塔这种塔起源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南北朝,是中国最早兴起的楼阁式塔。楼阁式石塔据史书记载,在北魏中期开凿的一些石窟里,就已出现石工模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刻制的石塔。楼阁式琉璃塔一些楼阁式塔外表涂以琉璃,使之瑰丽夺目。......
2023-12-06
二是这一时期频繁的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僧侣的日常生活和佛事活动。在吐蕃贵族近百年统治中,秦州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这也可能是麦积山沉寂的根本原因。此后,由于吐蕃入侵,麦积山石窟陷入沉寂阶段,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唐大中年间。在这种有利于佛教发展的局面下,麦积山......
2023-12-05
中国广大山区和农村广泛存在的茅庵、精舍、小庙均属此种类型。廊院式布局是一种受印度佛教寺院形式影响,并结合中国传统构图而形成的寺庙形制。园林式寺院昆明圆通寺南传佛教泰式寺院建筑园林式布局是一种将单体式、组群式或塔庙式格局与所在地自然环境或人造环境相结合的寺庙类型。喇嘛式布局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布局类型。傣族式建筑布局是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中最常见到的一种布局类型。......
2023-12-06
金刚宝座塔为佛塔中的一个分支。中国仅存五座这种塔:北京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以及昆明官渡金刚塔。北京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和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前文已介绍,现将另三个加以叙述。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位于香山东麓,依倾斜山势而建。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塔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建于清雍正五年至雍正十年之间。......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