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履祥是一个传统的善本论者,他对明末王学末流与佛家合流而奉持的“无善无恶”论持坚定的批判态度。纵观张履祥的人性论思想,可以看出他是“人之性无不善”论者,也就是说,他所秉持的仍是儒家的性本善论。他的理论依据是,人性本于“天”,人性善源于“天”立德。把人性等同于天性,这并不是科学的揭示,但将此点与上述人之生“莫不有乾坤之德”联系起来考察,就为“人之性无不善”提供了心理上的依据。......
2023-10-31
【原文】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庄子•大宗师》
【译文】
有些事情人是不能按自己的意志来改变的,这就是万物之理。
道学玄理
庄子认为,万事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就像生老病死一样,非人力可以改变,因此,在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前,最好不要太执著,太计较和追究,要学会顺应,对于无可奈何的事就换个姿态去接受。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是没办法选择和改变的,比如你的相貌,你的出身,你的年龄等等。生活中,也有许多你喜欢或不喜欢的人和事,喜爱的,不会因为你喜欢而增加,讨厌的,也不会因为你的憎恶而消失。
遇到了不公平,会因为你的愤慨而有所改变吗?不会!不如反思自己,提升自己。当有人背信弃义时,你的指责能改变吗?不能!不如选择接受,然后当是一种教训。 当有人欺骗你时,你的揭露可以找回欺骗的损失吗?不能,不如选择接受,当作一种人生的经验。痛苦、磨难、欺骗都不过是一个过程,冷静下来想一想 其实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都应当去珍惜。
与现实去斗争往往头破血流,而顺应现实则表现了一种理智和坦然。所以,倒不如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在顺应中实现自己的目标或价值。
曾经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教师,他在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精美的咖啡杯,正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欣赏和讨论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教师假装失手,把咖啡杯掉在了地上,美丽的杯子瞬间成了碎片,很多学生看到这一幕都频频发出了惋惜声。
教师指着满地的碎片说:“你们一定要记住这只杯子,它虽然美丽,但是它已经碎了,这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它就像你们今后生活中将会遇到的所有无可奈何的事。请记住,当你没办法改变时,就学会换个角度来接受和欣赏它吧!”
这位心理老师说的没错,无论是不尽如人意的社会状况,还是无力抗争的厄运降临,都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面对无可奈何,我们要自己去调整心态,这样才能活得坦然,活得轻松。面对人生的是是非非,绝对不能计较太多,必须放下心中的包袱,平静地看待遭遇的一切。因为你只有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和心态,才能把阻碍和困境转化成有利于我们发展的环境。才不会让自己生活在因无力改变而产生的痛苦中,才会开心地度过每一天,才会向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著名的唐代诗人王维年轻时候就才华横溢,小有名气。为此,他的自信心开始逐渐膨胀,慢慢变得不可一世。(www.chuimin.cn)
自命不凡的王维决定参加科举考试,出人头地。可是,当时徇私舞弊之风横行,倘若没有权贵的引荐和支撑,是很难靠真才实学取得好成绩的。所以很多读书人都开始四处拉拢关系,结识权贵。
可是王维自认有才学,更自认不可丢了骨气,所以非常鄙夷那些贿赂和谄媚权贵的考生,他坚信以自己的学识和水平,高中已经势在必得了。
事与愿违,第一次考试王维落榜了。那些原本不如他的人,却因为懂得活用关系,圆滑处世,反而榜上有名。
这次经历对王维的打击很大,甚至变得沉默了许多,后来,经过朋友的指点,他开始明白,不正的科举风,是已成的事实,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改变自身,适应环境,通过顺应而合理的方式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个人是无法改变社会现实的,倒不如换种思维来面对,通过充分利用现实中的条件来实现追求。
从此以后,王维开始频繁地出入权贵之家,同他们一起探讨诗词音乐等等,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还创造了一张关系网,得到了很多有权势人的赏识。
后来经人引荐,他见到了公主,弹奏了一曲公主最爱听的琵琶曲,公主大为欢喜,连连称赞王维的才华和技艺,王维借此机会把自己的诗作递给了公主,经过一番趁热打铁式的表现,公主对王维的才能已经表现出极高的赞赏。
之后,王维果然在公主的引荐和关照之下,勇夺了科举状元,实现了他当初的梦想。
如果王维当初选择了坚持自己的观念,不去顺应现实,改变自己,或许他只能生活在现实的打击和排斥中,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只能郁郁寡欢地度过一生。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经这样说:“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无论是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还是挫折。”顺应不等于逆来顺受,也不是不思进取,相反,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接受事实,不是因为被现实压垮了,不是被困难打倒了,而是换了个角度去战胜它,驾驭它,通过我们自身的改变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才是真正智慧所在,也是快乐的源泉所在。
无论是挫折也好,痛苦也好,我们只有学会接受现实,才能努力用自己的能力改善这样的现实!人生,总会在接受现实后,才会有新的起点,才会开始走向美好。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顺其自然,坦然地面对厄运,积极地看待人生。这样,就会驱走恐惧,驱走黑暗,驱走所有的阴霾。事实上,世上没有完美,不公平和不合理时时都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勇敢接受,然后改变自己,坚持走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遇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心灵小憩
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不要再对无法改变的事实钻牛角尖,让自己痛苦,对事情也毫无积极作用。面对人生的起伏,面对人和事,庄子的主张是接受现实。如果你不想被残酷的现实击倒,请记住:先接受那些让你无可奈何的事情吧。
有关道可道的文章
张履祥是一个传统的善本论者,他对明末王学末流与佛家合流而奉持的“无善无恶”论持坚定的批判态度。纵观张履祥的人性论思想,可以看出他是“人之性无不善”论者,也就是说,他所秉持的仍是儒家的性本善论。他的理论依据是,人性本于“天”,人性善源于“天”立德。把人性等同于天性,这并不是科学的揭示,但将此点与上述人之生“莫不有乾坤之德”联系起来考察,就为“人之性无不善”提供了心理上的依据。......
2023-10-31
爱谁都值得爱是飘荡在空中的一首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感受到家的温暖,爱是沙漠中的一股清泉,是饥寒交迫的人有了生的希望,爱是黑暗中的一道阳光,是踌躇不前的人有了奋斗动力。因为炸药没有爆炸,运钞车安然无恙,周围的人安然无恙,而他们却被警方抓获了。他给这个孤儿的遗言只有一句话,据说,那句话是他的养母留给他的:这个世界,爱谁都值得。是的,世界上没有谁不值得去爱,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去爱。......
2023-12-02
同一件事,从一个角度看是不幸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成了幸运的道理一样。丹普赛出生时四肢不全,只有半边右足和一只右臂的残端。人的一生,从来不可能不是天堂就是地狱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而通常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平衡。博迪是法国的一名记者。2002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这一结果令人们大感意外。......
2023-12-06
软硬皆施,遇事不惊一个人行走于社会,要学会软硬两手处世方法。只有学会软硬兼施,才能让自己免于被取笑、欺侮。刘二虎是个欺软却不怕硬的人,平时在单位里没人敢惹,不只是因为他有一副结实的身板儿,而且他从不吃一点亏。因为这件事,刘二虎与经理都受到了处罚,经理被调离该部门,刘二虎被罚工资不说,还被要求打扫一个月卫生。事后何先生很快报了警,把那位男子绳之以法。......
2023-12-01
后来被人成为舍恩定理,它告诫人们:只有信之不疑。与杨致远等人的见面更是令孙正义喜出望外,谈话只进行了半个小时,孙正义便决定投资雅虎公司,并先后把36亿美元投给雅虎。1996年,雅虎公司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其股价高举高打,孙正义卖了手中股票的一小部分就换回了45亿美元。......
2023-12-01
到“新新中国”,中国人更加进步,不仅行为不可自私,自私的念头也要不得,于是,全民“狠斗私字一闪念”。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最新中国”,自私从首恶的席位上退了下来。而且,很快,听理论家说,人都是自私自利的。经济学里的理性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普通评论家没有自己的理论,理论家说人都是自私的,报章杂志便常把“人皆自私”当做人所周知的公理。......
2024-10-01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堪称宋代“祖宗家法”的核心原则,也是宋代政治体制重要的设计准则。所谓“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也可以称作“事为之制,曲为之防”,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周代“礼经三百,威仪三千”所体现的治国之法,简单来说就是“事事防范”的制度设计原则,在宋代便是重在防范内患的“防弊之政”。其次,这份“金匮之盟”的公布时间存在问题。“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原则要求以预防内患为主,尤其是威胁皇权的因素。......
2023-08-29
送礼,要送得合适,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对方喜欢。胡雪岩曾将阿巧送给官员何桂清,以实现其巴结的目的。前文说胡雪岩懂得隐忍,能忍左宗棠的气,然后徐徐道来王有龄这件事情的真相,从而让左宗棠赏识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其实还是胡雪岩送了一份左宗棠梦寐以求而不得的大礼。送礼,自然就是要送对方求之不得,想之不能的东西,才会收到绝佳的效果。要送对方梦寐以求的东西,否则会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