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通过诸葛亮的正确判断,展现选对思路做对事的重要性

通过诸葛亮的正确判断,展现选对思路做对事的重要性

【摘要】:诸葛亮认为,曹操号称百万之师,其实不过四五十万,而且降兵将多,军心不稳,没有战斗力。诸葛亮设计“空城计”,也正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司马懿心理状态的正确判断。无论你是不是一个偏向于冒险的人,做事时都要有点雄心壮志,生命何其短,不如让果断与冒险同行,拼一把千万别空留遗憾!

8.多点雄心壮志

果断是有充分事实指导下的自信和冷静的思考,冒险是关键时刻的积极行动和勇于向前,二者缺一不可,并肩而行。

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就像有一种烈火似的热情,雷厉风行,许多人对此非常羡慕,以为他们在这方面得到了上天的恩赐。实际上,这不过是因为他们专注于一个目标敢于冒险的缘故。

鲁意•佐治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是很了解鲁意•佐治的人,总会替他担心,恐怕他会从政治的悬崖上跌下来。他们觉得他的那种不顾一切的冒险热情会把他化为乌有,他的仕途是一条踩着火焰奔走的路程。假如遇到一个大火星,他便会立刻被大火烧成灰烬。

“然而他却从没有遇到这种祸害。这又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这种始终沸腾的果断后面,他有经过思考沉淀的自信,这使他能在关键时刻,在热情澎湃之时仍能保持头脑清醒、小心机警。‘每当我看见鲁意•佐治的果断近乎是冒险的时候,’经常与他在一起的一个老友这样对我说,‘我知道,在这种冒险的后面有一种非常冷静而机警的思考。’”

没有充分的事实指导你的时候,就是你要格外小心的时候。你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越大,就越可以去冒险。正如美国电力公司的斯伍卜所说的:“二加二等于四,这句话你几乎不需要什么勇气就可以说得出来!换句话来说,如果你对于你所了解的事实有十足的信心,说出来也就不需要冒多大险,也就无需非常的勇气了。你根据知识而行动,并非是你对于自身有多大的信心,而是因为你对于事实很有信心。”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的运气似乎很好,你最好是去学学他那种努力考察事实的精神,而不要只求在冒险上比别人更大胆些。当然,如果你掌握了充分的事实,就应该有充分的信心去把它变成现实。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关于诸葛亮果断多谋的故事,有很多描述。

西蜀的街亭被司马懿夺走之后,司马懿又率大军50万去夺取诸葛亮驻守的西城。当时城中只有2500名老弱残兵,这等于一座空城。面对强大的敌人,战也不能战,守也守不住,又不能逃跑。在这千钧一发的困境中,诸葛亮毫不犹豫地隐匿兵马,城门大开,令少数几个老兵装作平民百姓打扫街道。他自己登上城楼,面对城外而坐,弹琴,饮酒,怡然自得,一派永庆升平的景象。正是这场“空城计”,使司马懿仓惶逃走,诸葛亮扭转了战局,由败转胜。诸葛亮决策果断,堪称典范。(www.chuimin.cn)

成就果断品质的因素有很多种:

第一,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谋略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知识广博才可能足智多谋。诸葛亮在未出茅庐之时,就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并根据当时的形势制定了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对抗战略。可见他能果断地制定“空城计”的谋略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果断的前提是充分熟悉客观情况、认真研究和掌握交往对象的各种情况。曹操率领百万大军进犯江东孙权疆界,东吴朝野上千,主战主降者各执一词,孙权也犹豫不决。出使东吴的诸葛亮,详细分析了曹操的各种情况。诸葛亮认为,曹操号称百万之师,其实不过四五十万,而且降兵将多,军心不稳,没有战斗力。曹兵皆北方人,不服南方的气候、水土,不习水战,难以致胜。这样的分析,使孙权点头折服,接受了诸葛亮的东吴与西蜀联手抗曹的谋略。这从降到战的转变,正是通过全面分析和充分掌握作战方的情况而制定的。

诸葛亮设计“空城计”,也正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司马懿心理状态的正确判断。正如诸葛亮后来所说:“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非吾行险,概因不得已而用之。”

第三,对较为复杂的交往活动,为了实现谋略,往往需要同时设想多种方案,以便于主体能选择最有利的交往方案。

第四,要把握时机,果断地做决定。俗语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交往的谋略要配合一定的机会,一定的谋略需要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成功,此外谋略也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做事果断不同于冒失或轻率,果断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充分估计客观情况之后迅速做出有效的决定;在条件不足,有时间等待时,积极准备;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又善于根据新情况,及时制定新的应对策略。

无论你是不是一个偏向于冒险的人,做事时都要有点雄心壮志,生命何其短,不如让果断与冒险同行,拼一把千万别空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