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第一个吃螃蟹还吃出了美味的人来说,欣喜之情可想而知。谢再省用自己的勇气、实力和魄力证明:他,是真的勇士。1992年,陈金义一举收购了上海6家国有商店,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收购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家,一时间轰动全国。......
2023-12-04
抢占先机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每天都能看见形形色色的人匆匆忙忙地穿梭在各大楼宇、街道……现代社会竞争的规律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在浙商看来,做生意,先人一步就是商机。
如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风云瞬息万变,市场信息流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谁能抢先一步获得信息,抢先一步做出应对,谁就能捷足先登,独占商机。因此,在这“快者为王”的时代,速度已经成为企业基本的生存法则。企业必须突出一个“快”字,努力迅速应对市场变化,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跟着政策变
浙商喜欢关心政治,因为某项国家政策的出台或政策提示,会让他们放弃或更有信心做出某项投资的决定。
1977年,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值得书写的一笔,因为就在这一年,国家正式恢复了高考。浙江人也从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动起了赚钱的念头。温州金乡就有一位姓许的老汉率先从中发现了商机。
许老汉算了这样一笔账:国家首次高招人数不会太多,但按全国招收40万学生计算,就是一项大生意,大得足以办起一个厂。一人一枚校徽,全国就要40万枚,在校的教职工也有十多万。校徽加起来就是50万枚,一枚卖上两毛五,就有12.5万元的进项。12万元,在那个年头,对于一个家庭,可以说是一笔惊人的财富。许老汉也是说干就干。于是他揣了点盘缠就出了门,到全国各地高校招生办公室索要简章,还用照相机拍了各校的校牌,然后设计出了校徽图案,剩下的事便是向全国各大高校发出合作函。
虽然事情并不像许老汉想的那样简单,但他的收获也不少。据说当时杭州一所名牌高校的办公室主任正为几千枚新生的校徽发愁,恰巧就看到了来自温州金乡的信函,打开时看到的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校徽设计图。设计美观,设计稿上的校牌字体也无误,价格更是便宜。他没有理由拒绝,于是欣然回函,确定了此事。
时刻关注政治形势,跟着政策变化走,这是浙江人经商的一大特点。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经济政策受政治影响,只要政策活了,商业就活了,商人也就活了。
2.跟着市场走
浙商天生就有跟着市场走的意识,并经常在商业竞争中抢占商机。(www.chuimin.cn)
初到四川,浙江小伙子张木荣靠走街串巷兜售皮鞋谋生。1997年的一天,沿街“行商”的张木荣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偌大的市场上蔬菜包装的编织袋竟无一例外全是从宁波、贵州等外省长途购进的,没有一只编织袋是出自本地厂家。而昆明的纺织厂此时却无活可干,更有甚者,厂方竟然将原价七八千元一台的纺织机当废铁卖掉,以便为工人发薪。了解到这些情况,张木荣眼前一亮,于是他抓住商机,先后两次以超低价格购回70台纺织机,办起了自己的工贸公司,项目便是生产编织袋。他的纺织厂生产的编织袋不仅解决了本地之需,而且帮助政府解决了二百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
但是富有进取心的张木荣并不满足于所取得的成功,他继续在其他地方开拓市场,抢占先机,他下一个目标选中了钢铁城市攀枝花。在那里,他先投资修建农贸市场,而后又兴建一座先进的冷库,经营果蔬,目标是盯着全市的市场。他相信自己有供应攀枝花市场的能力。攀枝花市在蔬菜水果方面缺少的正是具有供应调节能力的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空白当然即是商机,商机必然带来效益。浙江人眼里所盯的正是这个。
正所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地域辽阔、潜力巨大的内地市场给了具有创富本领的浙江商人广阔的施展空间。而浙商恰恰善于发现商机,并能抢占先机,因此总会如鱼得水,根据自己的优势在不同区域、不同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一展身手。
3.摸准顾客需要
欧元的启用,让浙江长虹皮件公司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生产的40多款价值230多万元的欧元专用票夹一销而空,而大批订单又接踵而来。究其原因,原来欧洲各种货币尺寸都小于欧元尺寸。于是,他们抓紧开发欧元专用票夹并且及时投放到欧洲市场,结果大赚了一笔。而其他地方的票夹生产企业,至今还不知道欧元的尺寸是多少。
这就是浙商,能时刻关注顾客的需要,并从中发现某些机会。在寻找机会时,他们常常把顾客分类,如政府职员、农民、军人、教师、学生、女性、老人等,认真研究各类人员的需求特点,机会自现。
4.下手要快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单有捕捉、识别信息的慧眼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决策的智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下手要快,这是浙商所共有的素质。
1985年,浙商郑秀康上午知道了国家允许个体户办厂的文件,下午他就去注册了鸿盛皮鞋厂,并注册了鸿盛商标。很快,鸿盛皮鞋就进入了杭州、上海等大城市,郑秀康也因此赚了一大笔钱。
商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当机遇来临时,是否能抓住,关键就取决于是否果断,是否能够比别人出手更快。
有关中国的“犹太人”:浙商传奇的文章
对于第一个吃螃蟹还吃出了美味的人来说,欣喜之情可想而知。谢再省用自己的勇气、实力和魄力证明:他,是真的勇士。1992年,陈金义一举收购了上海6家国有商店,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收购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家,一时间轰动全国。......
2023-12-04
眼光不是眼前在商海里,什么是眼光?由于人手不足,从进货到销售,陈海珍都是亲历亲为。但是陈海珍的眼光远不止这些。目前,海珍除留下4个摊位自己经营外,其他十来个摊位早已租赁出去。陈海珍的成功,除了她的大胆和敢于冒险外,还依赖于她独到的市场眼光,往往比别人先看到前面两三步的路。......
2023-12-04
练就一双敏锐的“市场眼”做生意最重要的是眼光。终于,攒了一些钱,他在昆明青年路服装市场租到一个15平方米的小店。此举刺激了丁振兴,他也加入到这个市场。不久,这一带的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厚,竟然发展成了郑州最大的服装市场,王招富的服装生意也扩展到了周边的省份,公司也越来越大。王招富的成功在于他有敏锐的市场意识。......
2023-12-04
淘金上海滩除了在北京,在国际大都市上海,浙江人也大展拳脚。因此,他们不惜重金纷纷抢滩上海,在这个越来越繁荣的城市抢占、攻占或挤占有利位置。温州日月集团斥资1.2亿元,于2001年1月在南京路建造了6个楼面、近1万平方米的上海名牌银楼。奥康集团的上海大型专卖店于同年3月开张,宣传攻势搞得锣鼓喧天。然而,浙江商人自有浙江商人的办法,郑荣德淘金上海滩的故事就是一个令上海人折服、堪称经典的范例。......
2023-12-04
钟文龙从一车旧书中看到了商机,他以此为开端做起买卖旧货品的生意。这件事让钟文龙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他卖完了这车旧书,又到处收购旧书刊,收收卖卖,赚得的钱比打工强上数十倍。完全是通过自己的一双眼睛在上海街头抓到商机,进而步入千万富翁行列的。......
2023-12-04
善捕商业信息浙江人很早就懂得信息的重要性。回去以后,刘文汉凭借这两个字的信息,开创了假发制造业。要随时留意商场的新趋势、新信息,不放过丝毫的风吹草动,因为那便是机会的隐伏之处。......
2023-12-04
欲望的动力人有太多的欲望和追求,财富是人人想得到而似乎不能全部拥有的东西,不求最多而求更多。欲望是追求的动力。在浙江人眼里,要想富,就要有强烈的赚钱欲望。这种欲望的强弱完全决定了你成功欲望的大小。一旦一个人没有了梦想,也就预示着这个人失去了生活的动力,等待他的将是生命的枯竭。......
2023-12-04
深入大西北“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以后,大批浙江民间资金流入西部,从修建商城到经营商城,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聚合效应日渐显露。在中国大陆,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浙江一条街”“、温州商贸城”什么的,西部产粮大省四川也不例外。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全国掀起了投资西部的高潮。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国内外的大企业、大资本很快进入四川市场。......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