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每天辛勤工作,成就自我

每天辛勤工作,成就自我

【摘要】:季氏要讨伐颛臾是国家的大事,他们却把所有的事都推到季氏身上,而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因此孔子对这种尸位素餐的行为非常恼怒。这种行为与儒家所奉行的积极入世的姿态是不相合的。既然你身在这份岗位上,那么承担相关的职责,则是你的本分。这个小孩之所以能够打动人的心灵,正在于他对自己岗位的那种坚守的精神。每个人的身上都拥有着不同的能力,也承担着不同的使命,但不变的是对自己所持岗位的责任心。

有一次,王蒙在美国访问时遇到了一位华裔学者。这位学者流露出对祖国的关心,并表达了想为祖国贡献力量的愿望。他问王蒙,我能做些什么呢?王蒙说:做好自己的事。

鸟儿展开翅膀,天空是它的领地,所以注定要飞翔;鱼儿潜伏于渊,与波涛嬉戏,江河湖泊是它的领地,所以注定要与水为伍;而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并承担着相应的职责。能够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就是每个人的本分,是应尽之责。

孔子就曾经严厉地斥责过他的弟子没能尽到本职,这则故事记录在《论语》里的《季氏将伐颛臾》这一篇章里。

春秋的时候,鲁国的季孙氏想要讨伐蜀国颛臾。季氏的家臣冉有、子路前去拜见老师孔子时就提起了这件事情。

孔子批评:“冉有!这恐怕是你们的过错了吧!先王曾把颛臾当做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属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冉有推说:“是季孙非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也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孔子说:“冉有!周任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否则就还是算了。’看到盲人有危险却不去扶持,快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又何必要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辩解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若是不夺取,以后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所在。”

孔子厉声道:“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担心人口少而是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心贫困而是忧虑不安定。如果财物分配能够做到公平,就没有贫穷;彼此和睦,就无需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不用担心会有被倾覆的危险。若是如此,那么原来的远方的人如果不顺服,就应该通过文治来教化他们,使他们归顺;他们归顺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如今你们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能前来归服,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守护;却谋划着在国家内部大动干戈。我恐怕季孙应该忧患的,不是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冉有和子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原本就肩负着出谋划策、进忠言等的职责。季氏要讨伐颛臾是国家的大事,他们却把所有的事都推到季氏身上,而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因此孔子对这种尸位素餐的行为非常恼怒。这种行为与儒家所奉行的积极入世的姿态是不相合的。儒家一直讲求“尽人事,听天命”,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此才有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一个漆黑的冬夜,天空中飘着白白的雪花,非常冷。格林中士下了班,正急着往家赶。想到家中温暖的饭菜,他不由得加紧了脚步。当经过公园的时候,忽然冒出了一个人,拦住了他。

眼前的这个人满脸焦虑:“对不起,先生,打扰您一下。请问,您是位军人吗?”

约翰回答说:“嗯,没错,我可以帮您做些什么吗?”(www.chuimin.cn)

“事情是这样的。刚才我在公园那看到一个孩子在哭。我问他这么晚了为什么不回家。他说,他是士兵,正在站岗,没有命令他不能离开这里。可是和他一起玩的那些孩子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大概都回家了吧。天这么黑,雪这么大,又那么冷。我就让他赶紧也回家吧。可他拒绝了,说站岗是他的责任,只有接到命令才能走。我怎么说都不行,就只好请您帮忙了。”

约翰跟着这个人来到了公园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个小男孩正小声啜泣着,但依旧笔直地站在那儿。

约翰走过去,敬了一个军礼,说:“下士先生,我是中士埃尔顿·格林。你为什么站在这里?”

孩子揉了揉眼睛,也敬了一个军礼:“报告中士先生,我在站岗。”

“这么晚了,为什么不回家?”

“报告中士先生,这是我的岗位,没有命令,我就不能离开这里。”

“那好,现在我命令你回家,立刻,马上!”

“是,中士先生。”小孩儿高兴地说,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撒腿就跑了。

留下约翰和那位陌生人站在那儿,心里的震撼久久挥之不去。

哪怕再小的岗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既然你身在这份岗位上,那么承担相关的职责,则是你的本分。这个小孩之所以能够打动人的心灵,正在于他对自己岗位的那种坚守的精神。他懂得自己岗位的重要,懂得自己无可替代,也懂得“做好自己的事”的意义所在。

每个人的身上都拥有着不同的能力,也承担着不同的使命,但不变的是对自己所持岗位的责任心。忙忙碌碌了一天之后,偶尔总会抱怨几句。但是想想,“在其位,谋其政。”既然那是属于自己的领地,付出不是理所当然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