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贺兰山岩画,尤其是贺兰口岩画,都是远古时代长期活动在贺兰山地区的氏族部落的巫师所为。在贺兰山岩画中,有很多岩画表现了“巫”的形象。在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密集区,有一幅著名的“巫”岩画(图50)。......
2023-12-02
43.贺兰山岩画中的独足人面像
在贺兰山贺兰口沟内北山壁上,我们发现有两幅长着一只脚的“人面像”,我们称其为“独足人面像”(图113)。
图113 贺兰山贺兰口的独足人面像岩画
上述人面像下的独足,像人足形。康殷先生解释为“整个用足行动的人形的足部特写”,“表示人、动物,甚至非生物向前行走、运动”,是“表示活动之意的意符”。(1)人面像岩画是史前人类将他们对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生殖崇拜的对象物化为人的面部形象,以便加以崇拜和祭祀的产物。那么,这两幅表现独足“活动”的人面像岩画究竟是谁的形象?它们有什么深层文化内涵?
看第一幅独足人面像。其头部之上已残坏,左眼是一凿坑,右眼则刻以眼廓线,表示左眼是闭着的,右眼是睁着的。嘴用一圆圈表示张口。一足用线条表示,与第二幅人面像通凿的一足截然不同,显得轻浮,以示一足轻轻着地。
闭着左眼,张着嘴巴,一只独脚轻轻地走动着,这是什么形象呢?笔者认为,这是康殷先生所说的“非生物向前行走、运动”的形象,是原始人心目中的鬼怪。那么,这是什么鬼怪呢?在我国古文献中,记载只有一足的神灵鬼怪很多,《山海经》中有两篇记载了人面一足的怪物:
“……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辉,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西次四经·刚山》)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大荒东经·东海夔牛》)韦昭注《国语·鲁语》云:“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缲’,人面猴身能言。”
根据第一幅独足人面像的表征特点,我们对《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辉”、“夔”两种人面一足的怪物进行讨论,看贺兰口第一幅独足人面像为何物。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辉”、“夔”两种人面一足的怪物都为兽身,而贺兰口独足人面像仅表现一人面一足。这是符合整个贺兰山乃至世界人面像岩画系统作画规律的,表现的是史前人类赋予人面形象的各种崇拜物,包括有人的面部表象的神灵鬼怪。至于这些千奇百怪的人面像是人身或兽身已并不重要,且在岩石上凿刻人体兽身费时费力,并不容易,所以大多略去,不予表现,仅刻一具人面,故称之为人面像岩画,在表现形式上,与后世的“肖像画”有相同的意蕴。至于独足人面像,其所要表现的神灵鬼怪,既无人之两足,又无兽之四蹄,更无鸟之双爪,太过怪异,故在人面之下着一足,刻意表现其古怪。
《山海经·西次四经》所载“神”,郭璞注:“
亦魑魅之类也,音耻回反。”在中国古代鬼怪神话中,魑魅往往与魍魉并称,魍魉亦作罔两,释文引《说文解字》“罔两,山川之精物也”。故神
、魑魅、魍魉,皆为山川鬼怪之属。
《山海经·大荒东经》所载“夔”,其形貌为牛身一足无角,但在其他古文献中,还有人面“猴身”、“一足”(韦昭注《国语·鲁语》)、“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如龙有角”(《文选·张衡〈东京赋〉》薛综注)、“状如鼓一足”(《法苑珠林》卷五八引《白泽图》)等形貌。而在《国语·鲁语》中,孔夫子说:“木石之怪曰夔、罔两。”(www.chuimin.cn)
上述“神辉”为“罔两”(魍魉),为“山川之精物”;“夔”亦为“罔两”(魍魉),为“木石之怪”。故“神辉”、“夔”应是一种鬼怪,均系魍魉之属。
据韦昭注《国语·鲁语》,“夔……越人谓之山缲”。“山缲”,又作“山”或“山臊”。《神异经·西荒经》:“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火扑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多有之。”
又“山缲”亦称“山都”,《太平御览》卷八八四《邓德明商康记》云:“山都形如昆仑人,通身生毛,见人辄闭眼张口如笑,好在深山中翻石蟹啖之。”
又“山缲”亦称“山精”、“蚑”,晋葛洪《抱朴子·登涉》:“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足向后,喜来犯人,人入山谷,夜闻其音声笑语。其名曰‘蚑’,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
又“山缲”亦称“山鬼”,《太平御览》卷九四二引《永嘉郡记》:“安国县有山鬼,形体如人而一脚,裁长一尺许。好啖盐,伐木人盐辄偷将去。不甚畏人,人亦不敢伐木,犯之即不利也。喜于山涧中取石蟹,伺伐木人眠息,便十十五五出就火边,跂石炙啖之。尝有伐木人见其如此,未眠之前,痛燃石使热,罗置火畔,便佯眠看之,须臾魑出,悉皆跂石。石热灼之,跳梁叫呼,骂詈而去。”
综上所述,《山海经》所载一足人面像怪物,是“神”,是“夔”,又称“魑魅”、“魍魉”,又称“山缲”(
、臊),也称“山都”、“山精”、“蚑”、“山鬼”。
这种山鬼身高一尺有余,遍身长毛,见人入山谷,便闭目张口如笑。它昼伏夜出,爱偷食盐巴,喜欢将翻开石头抓住的“石蟹”烤在烫热的石头上蘸着盐吃。进山的人经常把竹子抛进火中,使竹节受热爆出响声将其吓退;或者在睡觉前将身边的石头用火烤得滚烫,山鬼一只脚踩在上面,便会烫得乱跳乱喊,骂骂咧咧地跑开。山鬼不怕人,有时也伤害人。如果进山的人碰到山鬼,能喊出它的名字,这个人便不会受到伤害。
山鬼吃的“石蟹”也叫山蟹,其实就是在石头下生长的蝎子,也称“山蝎子”。贺兰山一带的农民,自古以来就有翻起石头抓山蝎子的习惯,并且往往也会把石头烧热,把蝎子放在石头上,活活烤死焙干,蘸盐末吃。看来,山鬼喜欢偷盐,喜欢翻石抓蟹(蝎),在热石头上焙干吃的嗜好是跟人学的。贺兰山第一幅独足、闭目、张口的人面像岩画,与《太平御览》卷八八四《邓德明商康记》里所说的“一足人面”、“闭眼张口如笑”的“山都”,也即“山鬼”,在形象上是相同的。因此,贺兰山第一幅独足人面像岩画是神话传说中的“山鬼”无疑。
那么,贺兰口第二幅独足人面像又是谁呢?第二幅独足人面像的人面部分,基本构图是,
是
的变形。
是中外学者公认的女阴符号,这个符号的变体
或
,也是女阴符号。上下左右的4个半圆弧,是女阴的大小阴蒂、左右阴唇的意符。在云南纳西族摩梭人达巴教卜书的象形文字中,这个图画文字翻译为汉文,就是“女性生殖器”,读如“尼直”(参见本书第47题)。在这个女性符号
顶上加头饰成为
,再在其两侧加发式成为
,这便是在贺兰山贺兰口常有发现,并已经程序化了的女性生殖崇拜类人面像。
那么,给这个将女阴人格化了的人面像加上一只脚,又是什么意思呢?受第一幅独足人面像的启发,笔者认为,“夔”或者别称为“山精”、“山鬼”的独足人面像,是赋予人的面孔,人的某些性格、嗜好的精灵鬼神,它的神奇古怪主要表现在一只脚上,如果没有这只独足,那它与贺兰山众多的人面像就没有区别。而第二幅女性生殖崇拜类的人面像,有了独足,则更显得神奇、精灵。在这幅独足人面像中,独足是女阴神灵的特征,也是生殖力传递的意符,与一般女阴崇拜类人面像相比,它因为有了一只山精、神灵的独足,可能会“跑”得更快,具有神速的生殖力传递功能。其深层含义是祈盼生殖快速繁盛,以解决增加氏族生齿人口的问题。
【注释】
(1)康殷:《文字源流域浅说》,荣宝斋,1979年,第110~113页。
有关贺兰山岩画百题的文章
绝大多数贺兰山岩画,尤其是贺兰口岩画,都是远古时代长期活动在贺兰山地区的氏族部落的巫师所为。在贺兰山岩画中,有很多岩画表现了“巫”的形象。在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密集区,有一幅著名的“巫”岩画(图50)。......
2023-12-02
在构图风格上,贺兰山岩画中的羊形象有单线刻画,极具线条的简美;有轮廓线描绘,透出国画白描的韵致;有整体刻磨,呈现拙中见巧的功力。在贺兰山岩画中,也有表示“羊头人”,即“羊人”的人形岩画。不过,和甲骨文的构图不一样的是,表现的羊头是正面形,人的体形是侧面形;而贺兰山岩画所表现的羊头是侧面形,人的体形则是正面形。......
2023-12-02
有些学者称这类人面像岩画为“未完成的人面像”。图102整块岩石构成的贺兰口人面像岩画总之,没有脸的人面像岩画,不管是只有五官,还是只有面部轮廓线,并非没有完成的人面像,而是史前人类对其所崇拜的神灵的一种表现方式。......
2023-12-02
而“水关”以西,岩画数量则大为减少。而明代重修“水关”,则与贺兰口军事设防有很大关系。明万历三十七年,又在贺兰口筑土围墩(烽火台),并重修“水关”。图2812002年7月12日,贺兰山贺兰口暴发山洪的场面据此,贺兰口沟内“水关”之设,古人初衷是为保护沟口两侧山壁大批岩画不受山洪侵袭。......
2023-12-02
有数据显示,贺兰山是中国发现植物岩画最多的区域。在贺兰山岩画中,植物岩画有树木、花草、果实、谷物等。为世界所瞩目的贺兰山人面像岩画,是指原始人类对心目中的神灵鬼怪、图腾动物以及各种崇拜对象赋予人面形象而制作的岩画。从某种意义上讲,贺兰山岩画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
2023-12-02
图132贺兰山岩画中变体形式的羊符号经过认真分析,笔者认为,这是以两只羊角为基本型构成的羊头正面形象,是羊头的符号化,也即为羊头符号,以这种符号指代羊,可以称之为“羊符号”。贺兰山岩画中的羊符号,也是从正面看羊头形,其上部也是一对左右下弯的羊角。这个羊角符号,与贺兰口岩画中的羊符号的形状毫无二致。......
2023-12-02
其实,从贺兰山岩画密集区的岩画分布特点看,在山体上大面积磨刻而成的岩画,是史前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创作。丰富多彩的贺兰山岩画,绝大多数都是远古时代长期活动在贺兰山地区的氏族部落的巫师所为。......
2023-12-02
这一方面说明贺兰口岩画的密集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人为活动对岩画造成的巨大破坏。随着贺兰山岩画在国内外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保护贺兰山岩画已成为宁夏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近几年来贺兰山岩画保护和管理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应该搞好以下几项工作,以防止贺兰山岩画遭受人为破坏。......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