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别败!学会说话,书名《别败在不会说话上》

别败!学会说话,书名《别败在不会说话上》

【摘要】:第十五章“不”字好写却不好说在拒绝别人时,别让对方丢面子如果你对某个要求不满意,你决不能用抵抗的态度,如果你觉得有难处,应该用和缓语气把理由表达出来,对方考虑到你的难处,通常是不会为难你的,愿意接受你的拒绝。拒绝的话,没有人愿意听,但又不能不说。“我一分钟都不愿意白白度过!”而生活中有许多整天“瞎忙”的人,恰恰就是因为不懂得自己有权“拒绝别人”,不知道该如何说“不”。

第十五章 “不”字好写却不好说

在拒绝别人时,别让对方丢面子

如果你对某个要求不满意,你决不能用抵抗的态度,如果你觉得有难处,应该用和缓语气把理由表达出来,对方考虑到你的难处,通常是不会为难你的,愿意接受你的拒绝。

中国人生性敦厚、古道热肠,一般不愿意也不习惯拒绝别人。可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为了避免多余的困扰,对一些不合理或不合自己心意的事都应当拒绝。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有求于别人时,往往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开口就说“不行”,势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可是如果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又不让对方丢面子,使别人非常体面地接受拒绝,结果必然会大不相同。

当对方提出请求后,不必当场拒绝,你可以说:“让我再考虑一下,明天答复你。”这样,既使你赢得了考虑如何答复的时间,也会使对方认为你是很认真对待这个请求的。

某单位一名职工找到车间主任要求调换工种,车间主任心里明白调不了,但他没有马上回答说:“不可能。”而是说:“这个问题涉及到好几个人,我个人决定不了。我把你的要求带上去,让厂部讨论一下,过几天答复你,好吗?”

这样回答可让对方明白:调工种不是件简单的事,存在着两种可能,使对方思想有所准备,这比当场回绝效果要好得多。

要拒绝、制止或反对对方的某些要求、行为时,你可以利用那个人的原因作为借口,避免与对方直接对立。比如,你的同事向你推销一套家具,而你却并不需要,这时候,你可以对对方说:“这样的家具确实比较便宜,只是我也弄不清楚究竟怎样的家具更适合现代家庭,据说有些人对家具的要求是比较复杂的。我的信息也太缺乏了。”

在这种情况下,同事只好带着莫名其妙或似懂非懂的表情离去,因为他们听出了“不买”的意思,想要继续说服你什么,“更适合现代的家庭”,却是一个十分笼统而模糊的概念,这样,即使同事想组织“第二次进攻”,也因为找不到明确的目标而只好作罢。

一家汽车公司的销售主管在跟一个大买主谈生意时,这位买主突然要求看该汽车公司的成本分析数字,但这些数据是公司的绝密资料,是不能给外人看的。可如果不给这位客人看,势必会影响两家和气,甚至会失掉这位大买主。这位销售主管并没有说“不,这不可能”之类的话,但他的话中婉转地说出了“不”:

“这个……好吧,下次有机会我给你带来吧。”

知趣的买主听过后便不会再来纠缠他了。

某位作家接到老朋友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到某大学演讲,作家如此答复:“我非常高兴你能想到我,我将查看一下我的日程安排,我会回电话给你的。”

这样,即使作家表示不能到场的话,他也就有了充裕时间去化解某些可能的内疚感,并使对方轻松自在地接受。

当别人有求于你的时候,很可能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来请你帮忙的,其心情多半是既无奈而又感到不好意思。所以,先不要急着拒绝对方,而应该尊重对方的愿望,从头到尾认真听完对方的请求,先说一些关心、同情的话,然后再讲清实际情况,说明无法接受要求的理由。由于先说了一些让人听了产生共鸣的话,对方才能相信你所陈述的情况是真实的,相信你的拒绝是出于无奈,因而也能够理解你的。

例如有个朋友想请长假外出经商,来找某医院想让对方出具一份假的肝炎病历和报告单。对此作假行为医院早已多次明令禁止,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于是该医生就婉转地把他的难处讲给朋友听,最后朋友说:“我一时没想那么多,经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个办法不行。”

这样的拒绝,既不会影响朋友间的感情,又能体现出你的善意和坦诚。

拒绝的话,没有人愿意听,但又不能不说。成功的拒绝,语态也是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说话语态,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对不起”三个字,如果你用谦恭语态说出来,别人听了心里就舒服,若是要用生硬、冷淡的语气表达出来,会使人反感、不痛快,无法接受,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彼此的情感,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所以,在拒绝别人时,要尽量使语气和缓,尽量不用粗暴生硬的语气。如果你对某个要求不满意,你决不能用抵抗的态度,如果你觉得有难处,应该用和缓语气把理由表达出来,对方考虑到你的难处,通常是不会为难你的,愿意接受你的拒绝。所以,在拒绝人时,就要在语言上下大功夫,通过语言沟通,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我们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对象,不是家人就是亲戚朋友、同学师长,虽然说是亲密无间,但在拒绝对方时,也要注意尊重对方,不要以为“人熟不讲理”而语言粗暴,不讲技巧。在拒绝对方时,采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将会使你的人际关系更加协调。

当你不是心甘情愿时,就大胆说“不”

学会拒绝别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懂得珍惜时间,就应该学会说“不”。

俄国十月革命前的某一天,植物育种专家米丘林正在植物园里工作。忽然,他家里的人跑来说:“有位市长先生想要见见您。”米丘林头也不抬,仍在工作。家里人又大声地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米丘林摆摆手。接近米丘林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在他眼里,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他常常把工具随时放在身边,为的是用的时候不必到处找,节省时间;他的手杖上有尺寸,为的是散步时也能测量树木的高矮,一物多用,节省时间。“您知道,这可是一位市长……”家里人强调说。“我一分钟都不愿意白白度过!”说完,米丘林又忙着去修理一棵果树了。

也许米丘林的“处世方式”值得商榷,但他珍惜时间的思想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而生活中有许多整天“瞎忙”的人,恰恰就是因为不懂得自己有权“拒绝别人”,不知道该如何说“不”。

英国作家毛姆在小说《啼笑皆非》中讲过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位小人物一举成为名作家了,新朋老友纷纷向他道贺,成名前的门可罗雀同成名后的门庭若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毛姆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个场面:

一位早已疏远的老朋友找上门来,向你道贺,怎么办呢?是接待他还是不接待他?按照本意,自己实在无心见他,因为一无共同语言,二来浪费时间。可是人家好心好意来看你,闭门不见似乎说不过去;于是只好见他了。见面后,对方又非得邀请你改日到他家去吃饭。尽管你内心一百个不乐意,但盛情难却,你不得不佯装愉悦地应允了。在饭桌上,尽管你没有旧情可叙,可是又怕冷场,于是又得强迫自己无话找话。这种窘迫场面可想而知……来而不往非礼也,虽然你不再愿意同这位朋友打交道,但你还是不得不提出要回请朋友一顿。你还得苦心盘算:究竟请这位朋友到哪家饭店合适呢?去第一流的大酒店吧,你担心你的朋友会疑心你是要在他面前摆阔;找个二流的吧,你又担心朋友会觉得你过于吝啬……

前几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曾演出过这样一个小品:一个人为了避免别人瞧不起自己,假装自己手眼通天,别人求他办事,不管有多大困难一概来者不拒。为了帮别人买两张卧铺票,不惜自己通宵排队,结果闹出了笑话……

也许艺术有所夸张,但生活中的确不乏与故事和小品中类似的人物。他们担心拒绝别人会伤害彼此间的友谊,于是经常违心地答应别人的要求,结果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自己也经常觉得不自在。

学会拒绝别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诚然,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是重要的。尤其是主动的帮忙更会受到欢迎。但是,如果您是被某种心理的压力所迫,对一切都点头答应,实际上是在屈服于另一种性质的某些动机。例如需要得到别人接受或赞扬,害怕给别人带来不快和麻烦,希望别人对您感恩,有朝一日得到报答等等。懂得珍惜时间,就应该学会说“不”。这里就有必要提醒大家:当自己不是心甘情愿时,别害怕讲“不”字。那么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不”呢?现举出几例:

1.当别人所期待的帮助是完全出于只考虑他个人利益的时候

假如一个朋友打算请你深夜开车送他到机场。而你确信他可以“打的”去,而如果你去送他,不但影响一夜睡眠,还会影响次日安排,你就要考虑拒绝。当然,如果他是顺路想搭你的车,只是要你等他几分钟的话,你就应尽力帮忙。

2.当有人试图让你代替完成其分内工作时

偶尔为别人替一两次班关系不大,如果形成习惯,别人就会对你产生依赖性,使替班变成你义不容辞的义务。

3.你准备晚上写点东西或做点家务,朋友却邀请你去打牌

如果是千里之外的朋友偶然来聚当然另当别论。

当然生活中的类似场合远不止列出的这些,总之,只要考虑到可能给自己带来某些不方便,就要考虑说“不”,除非因此会给别人带来更大的麻烦。

也许你会说:我何尝不想拒绝,但该怎样拒绝呢?以下有几个建议:

(1)立即答复,不要使对方对你抱有希望。

要打消为避免直接拒绝而寻找脱身之计的念头。请不要说:“我再想想看”或“我看看到时候行不行”,等等。明确地告诉对方:“实在抱歉,这是不行的。”

(2)如果您想避免生硬的拒绝,就提出一个反建议。

假如朋友打电话问道:“今天晚上去跳舞吧!”你不想去,就可以说:“哎呀,今天晚上可不行,改日我邀请你吧。”

(3)不要以为每次都有必要说明理由。

在很多时候,你只要简单地说一句:“我实在有更要紧的事要做。”就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谅解。

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过多参与不必要应酬的危害,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该拒绝别人,并且在拒绝的时候采取正确的方法,我们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不至于因此而发生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要学说“不”,先从小事起

要学习说“不”,可以先从小事学起,久而久之,便可掌握分寸,不会脸红脖子粗,让人一见就知道你的“不”并不坚定。

“不”这个字好写,音节也简单,但拿到人与人之间,却很不容易说出口。很多人或因为感情因素,或因为个性关系,或因为时势所迫,无法把“不”说出来,因而吃了大亏。

有的人,朋友向他借钱时总是无法拒绝,怕说了“不”伤了对方,更怕说了“不”与对方日后出现隔膜。他的朋友们深知他的老实,手头不便就向他开口,当然有借有还的占大部分,但有借无还的也大有人在。

小钱不还倒也无所谓,但有一天,有人向他借一大笔钱,说是要开店,因为无法说“不”,钱拿走了,人也不见了。

没有勇气说“不”,往往就会变成这种情形: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常常有人要求他,拜托他,当然他并不一定会有损失,但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相当高。而最重要的是,他无法说“不”,会越来越难以说出口,而一旦说出口,常常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罪别人。

该说“不”时,就要勇敢地说“不”。

不过在什么情况之下说“不”,这才是问题,因为如果每天每件事都把“不”挂在嘴边,那么也不必在人群中立足了。

不妨可以先从“心”来考虑。也就是,当有人要向你借钱或要求做某件事时,你要先问你自己——我愿不愿意?而不是从利害关系来考虑。

如果你愿意,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相信你也不在乎,也不会后悔的;如果根本就不愿意,那么就不必勉强自己,一勉强自己,你就不会快乐,每天活在“当时为什么不拒绝”的悔恨当中。也许你本身并没什么损失,但因违背了你的心意,这件事反而成为你的负担。

因此,当你不愿意时,就要勇敢地说“不”!

不过,说“不”也不是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技巧的,因为会要求你、拜托你的,大多是身边的亲朋同事,如果技巧不好,很容易就弄坏了彼此的关系。

技巧是因各人的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过也有一些原则可循:

尽量委婉、平和,说明你要说“不”的原因,让对方有台阶下,也不致伤了和气。如果可能,迂回一点讲也可以,而不直接说“不”,对方如果不是白痴,应该听懂你的弦外之音,这是“软钉子”,而不是“硬钉子”。

不过,要学习说“不”,可以先从小事学起,久而久之,便可掌握分寸,不会脸红脖子粗,让人一见就知道你的“不”并不坚定。

此外,还可把自己塑造成有原则的人,那么一些无谓的要求、拜托就不会降临到你身上。当然,一切还是要先看你“愿不愿意”。(www.chuimin.cn)

不能完成的事要明确拒绝

拒绝的分寸和尺度就在于既要礼貌地尊重对方的心情,又要带有一种遵守原则公事公办的透明性。也就是既要充满人情味,又要明确地拒绝。

在工作与生活中,如果你对别人的请求不能完成,你一定要明确表示拒绝,而不要犹犹豫豫的。

尽力帮助别人是好事,但也不是说任何事都胡乱答应。有时候,胡乱答应却没有完成,比拒绝更容易使关系恶化。你应该承认这一点:你的能力是有限的,帮助别人也是有原则的。

然而,拒绝时并非要板着脸孔说“不行”,因为对方并不是你非常讨厌的人,维持与他们的感情是应该的。以下说话的技巧,对你会有所帮助。

1.具体地说明拒绝的理由

在拒绝别人的请求时如果你只是说:“我很忙。”很可能会被对方说成是:“那个人真是不爱帮助别人”、“求他什么事都是一脸的不高兴。”所以,你在拒绝别人时要具体地说明一下不能接受的理由。

比如,在你拼命地为第二天负责人的紧急会议准备资料时,上司走过来对你说:“能帮我打印一下这份文件吗?”这时,你要明确地向上司说明第二天负责人会议的资料必须尽快完成,然后让上司判断哪个工作更急迫。

如果上司说:“是这样啊!那你就尽快完成你手上的这份工作吧,我的这份之后再做。”或者上司认为计划更重要,对你说:“实在对不起,这件工作更紧迫,会议资料的工作我帮你做。”这时,你要按照上司的指示去做。

重要的是,你要不惜一切努力来巧妙地维持与被拒绝者的信赖关系,这对在职场上愉快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2.把握拒绝话语的尺度

下面有三种拒绝的话语,分别是:

“谢谢你对我的信任,非常感谢。可是我现在手上已有两份紧急文件了,我真是没法帮你了,真是遗憾不能与你合作。”

“没看我正忙着吗?告诉你我没空!”

“你要我帮助你,表示了你对我的信任。我真的很想帮你,但我最近好像没空。看看吧,可能过两天我就有空了。”

这三种不同的拒绝方式相对照后,我们不难发现,第一种的表达较好,它既表达了拒绝之意,又做了相应的“善后处理”,拒绝的效果较好。而第二种虽然拒绝明确,但太过冷淡,不易让人接受。第三种感情化的词语太多,拒绝之意不很清楚,会让被拒绝的人心存余念。由此可见,后两者的拒绝效果远远不如第一个。

拒绝的分寸和尺度就在于既要礼貌地尊重对方的心情,又要带有一种遵守原则公事公办的透明性。也就是既要充满人情味,又要明确地拒绝。只要说话时掌握这种尺度,拒绝就是相当成功的。

3.不要找借口开脱

拒绝别人有一种常见的习惯性做法,那就是找借口开脱。这种做法的初衷是良好的,但效果往往不强。原因就在于临时找到的开脱借口没有太坚固的理由根基,很容易让对方抓住把柄。

比如,拒绝推销员的女主人往往会说:“我没有钱。”而男主人往往会说:“我很忙,现在没时间。”等等。这些开脱的借口其实都是些小小的谎言,有经验的人会很轻松地识破。

这些临时派上用场的理由是很虚弱的,当被对方反驳之后就会手足无措,慌不择言,那就糟透了。

开脱的借口之所以禁不住攻击,原因就在于它是临时应付的理由,这是绝对抗不过对方有备而来的说服的。

找借口往往会被对方抓住把柄,然后被对方用来攻击你。这种给对方制造可乘之机的拒绝办法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否则会让人陷入自造的“谎言”里。

找借口开脱的拒绝办法也不是不可以用,但首先在于你应该有百分之二百的理由确信自己的借口是攻不破的,否则还是不用为妙。因此,你大可不必用委婉的说法拒绝,完全可以用“你的物品太贵了,超过了我的购买力”、“这不合适”、“我要立即工作”等简单的理由坚持到底。

4.循序渐进的拒绝

表达拒绝的时候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否则就会出现“后遗症”。你当然可以选择一锤定音的拒绝方式,如果你不在意对方会把你当做敌人的话。

千万别用“立竿见影”的拒绝方式,这对于双方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为90%的人都是因为和你关系密切而找你寻求帮助的。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在坚持说“不”的时候,对于对方说出的与话题没有关系的话也绝不说“是”,以免形成一种语言惯性,在你想拒绝的时候又无法拒绝。

一般的谈话开始都会有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尤其是在别人有求于你时。比如,对方说“你今天真漂亮”,你可能不会否认。如果再说“今天的天气不错”,你会说“是的”。由好心情转到好天气,你也不会说“不”。如果再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话,你再说下去,那么你就无法拒绝对方对你的要求了。

怎么办?当你听到第一句话时,可以笑而无语;当听到第二句时,不妨说:“电视上说今天可能有雨。”总之,你可以以微笑代替,但千万别说“是”。

用温和曲折的语言来拒绝,比直接拒绝更易被接受

婉言拒绝就是用温和曲折的语言,来表达拒绝。和直接拒绝相比,它更容易被接受。因为它在更大程度上,顾全了被拒绝者的尊严。

任何人都有得到别人理解与帮助的需要,任何人也都常常会收到来自别人的请求和希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谁也无法做到有求必应,所以,掌握好说“不”的分寸和技巧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个朋友打算请您深夜开车送他到机场,你确信他可以“打的”去,而如果你去送他,不但影响一夜睡眠,还会影响次日的工作安排;当有人试图让你代替完成其分内工作时。偶尔为别人替一两次班关系不大,如果形成习惯,别人就会对你产生依赖性,变成你的义务;你准备晚上写点东西或做点家务,朋友却邀请你去打牌。除非是千里之外的朋友偶然来相聚,否则另当别论。

在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来得及听清别人的要求是什么就心不在焉地答应了,常把自己推入两难的境地。总之,只要考虑到可能给自己带来某些不方便,就要说“不”。但是过于直率地拒绝每一个问题,永远说“不”,很容易得罪人,不利于待人接物。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婉言拒绝的技巧。

婉言拒绝就是用温和曲折的语言,来表达拒绝。和直接拒绝相比,它更容易被接受。因为它在更大程度上,顾全了被拒绝者的尊严。比如一位先生送内衣给一位关系一般的小姐。如果这位小姐反唇相讥:“这是给您妈买的吧?”那就变成泼妇了。不如婉言相拒,说:“它很漂亮。只不过这种式样的我男朋友给我买过好几件了,留着送你女朋友吧。”这么说,既暗示了自己已经“名花有主”,又提醒对方注意分寸。

有些场合,如果严词拒绝别人的要求会令人很尴尬,也有伤双方的和气,有失自己的风度。这时不妨来一点委婉含蓄,让拒绝在笑声中发出威力。

在社会交往中拒绝是件很困难的事,尤其是拒绝别人的美意时。但一些名人在这方面却有着极好的技巧。有一个读过《围城》的美国女士到中国来,打电话给该书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说自己非常想拜见他。钱钟书先生一向淡泊名利,不爱慕虚荣,于是就在电话中婉拒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的话,又何必一定要见那个下蛋的母鸡呢!”在此,用下蛋的母鸡来比喻自己,不但巧妙生动,而且表现了钱老平易和蔼的性格,委婉而风趣地拒绝了拜访,既维护了那位女士的自尊,同时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在一些口语交际的过程当中,善于拒绝者,既可以使自己掌握主动,进退自如,同时又可以给对方留足“面子”,搭好台阶,进而使交际双方都能免受尴尬之苦。

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说,“我也能”。他的朋友明白了罗斯福的意思,不再打听了。

弗兰克林·罗斯福采用的是委婉含蓄的拒绝,其语言具有轻松幽默的情趣,表现了罗斯福的高超艺术,在朋友面前既坚持了不能泄露机密的原则,又没有使朋友陷入难堪,取得了极好的语言交际效果。以至于在罗斯福死后多年,这位朋友还能愉快地谈及这段总统轶事。相反,如果罗斯福表情严肃、义正词严地加以拒绝,甚至心存疑虑,认真盘问对方为什么打听、有什么目的、受谁指使,岂不是小题大做,有煞风景,其结果必然是两人之间的友谊出现裂痕甚至危机。

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每个人都难以避免地拒绝他人,难以避免地说到“不”。不过,这个“不”字好说不好听,如果别人笑着脸请求你时,你冷冰冰地说出一个“不”字,让对方非常受挫,这会伤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所以在说“不”时一定要讲策略性。

说话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而拒绝恰恰体现出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拒绝既要有力度又要不伤人,是很难让人把握的。因此对人说“不”的时候,意思一定要明确,防止不必要的误解。说话的方式灵活一些,点透即可。

以诚恳的态度、得体的语言说“不”

“不,不行!”“做不到!”“不知道!”“没有!”等冷冰冰、硬梆梆的简单回绝,必将增加对方的不满和不快,并使其因此产生反感,甚至摩擦,继而影响组织和公众之间的沟通。

公关人员每天都要和各类公众打交道。公众的要求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有正当的,也有不正当的。因此,不可能都给予满足,拒绝是难免的。遭到别人拒绝总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会因此在心中产生不快或失望。但这种不快或失望的程度却和公关人员拒绝时的态度和语言表达方式有密切关系。如,“不,不行!”“做不到!”“不知道!”“没有!”等冷冰冰、硬梆梆的简单回绝,必将增加对方的不满和不快,并使其因此产生反感,甚至摩擦,继而影响组织和公众之间的沟通。相反,诚恳的态度,恰当得体的语言表达,可以减少对方心中的不快或失望,并可得到对方的谅解和认可。因此,做到既拒绝公众又不得罪公众,既拒绝公众又能得到公众的谅解,并把对方的失望或不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就成为公关人员必须掌握的能力。

常见的推拒语言艺术有以下七种。

1.推托拖延

推托拖延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借他人之口加以拒绝。二是拖延时间。

2.诱导对方自我否定

罗斯福当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朋友问起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密吗?”“当然能。”对方答道。罗斯福接着说:“你能我也能。”诱导对方自我否定的语言形式,通常先用提问的方式使对方作出回答,而对方的回答应是预料之中的,也正是自己要说的话,只是借对方的口说出来而已,以此达到拒绝回答的目的。

3.先表同情后拒绝

有时对方提出的要求并非无理取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条件的限制又无法予以满足。这种情况下,拒绝的言辞要尽可能委婉,使其精神上得到一些满足,以减少因拒绝产生的不快和失望。在语言表达上可采用“先肯定后否定”的形式,要委婉,留有余地。一家公司的经理对一家工厂的厂长说:“我们两家搞联营,你看怎么样?”厂长回答:“这个设想很不错,只是目前条件还没有成熟。”这样既拒绝了对方,又给自己留了后路。

4.移花接木

所谓“移花接木”,就是指不直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而是用与对方提出的问题相关的内容去回答。1986年,亚洲学生辩论会上,在中国内地学生和香港学生进行的决赛中,香港学生的论题是“发展旅游事业好”,问中国内地学生是否赞同。如果表示赞同,则意味着认输;而反对又理由不足。结果,大陆学生的回答是:“如果不分时间、环境,盲目地发展则是有害的。”这里,大陆学生运用的就是“移花接木”的语言艺术,把“发展旅游事业好”的提问转换为“发展旅游事业要适度”。既回避了直接表示赞成或反对,又不影响辩论会的气氛。

5.婉转曲折

有时,对一些明显不合情理或不妥的做法必须予以回绝,但为了避免因此引起冲突,或由于某种原因不便明确表示,可采用婉转曲折的语言向对方暗示,以达到拒绝的目的。

6.避实就虚

避开实质性的问题,故意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作出具有弹性的问答,既无懈可击,又达到在要害问题上拒绝作出答复的目的。第二十四届奥运会在汉城举行,第二批中国奥运代表团到达汉城时,记者纷纷问李梦华:“中国能拿几块金牌?”“中国能超过南朝鲜吗?”李梦华答道:“10月2日以后,你们肯定能知道。”记者又问:“中国的新华社曾预测能拿8到11枚金牌,你认为客观吗?”李梦华的回答很巧妙:“中国有充分的言论自由,记者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写!”

7.以笑代答

小章在火车站售票处工作。一天,朋友小陈来找他。小章知道他的来意,朝他微微一笑,两手随之一摊,作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姿势,小陈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什么也没说就走了。有时候,直接回绝怕伤情面,要说清楚原因又要花很多口舌;有时候,要说的道理对方也懂,无需多说,这时,采用小章的拒绝方法——以笑代答,辅之以一定的体态语,不失为一种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