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毛遂自荐:成语故事简介

毛遂自荐:成语故事简介

【摘要】:毛遂此来,因是自荐,所以那十九名随员内心里还是有些看不起他,总觉得他有些自吹自擂。由于这个故事,凡是自告奋勇,不经别人介绍,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就叫“毛遂自荐”;形容有才能的人暂时屈服,叫“锥处囊中”。内容参考于袁林、沈同衡1980版《成语典故》及网络“毛遂自荐”成语故事;图片来源互联网)

毛遂战国赵国平原君(赵胜)门下数千名食客中的一名。当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便把门客召集起来,打算挑选二十名文武全才的门客一同前去。可是,选来选去只选出了十九名,还缺一人,再也选不出中意合适的了。这时遂便向平原君说:听说您将要到楚国去援请发兵,现在还少一人随行,我愿与您前往!平原君望了他一眼,问道:你在我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平原君说:一个人如果真有才能,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好比锥子放在布袋里一样,它的尖刺立刻会露出来)。而你,在我门下住了三年,我却没有听谁说过你有什么才能。我看,你还是留在家里吧。

毛遂说:我现在向您作自我推荐,就是请求您把我放进布袋去。假使您早把我放进布袋,那我早已脱颖而出(全部才能显露出来了。平原君听他说的有理就同意把他凑足为第二十名随员,马上准备出发。其余十九人互相眨眨眼,暗中觉得很好笑。

毛遂等人于是跟着平原君赶往楚国去一路上,那十九人同毛遂谈谈说说,发现毛遂人很有学问大家对他的看法也就有了一些改变。

到了楚国,平原君详尽地讲了联合抗秦的必要性之后,要求楚王尽快地派出援兵去解救邯郸,可楚王不出声。他俩的谈判,是从清晨谈到了中午,还没有谈判出个结果来毛遂等二十人在殿前的阶下等了老半天,不免着急起来。

毛遂此来,因是自荐,所以那十九名随员内心里还是有些看不起他,总觉得他有些自吹自擂。这时候,他们想看看毛遂到底有什么才能,于是怂恿他道:毛先生,谈判久久没有结果。你进去问问究竟怎么样?

于是毛遂提剑登阶从容上殿,来到楚王的跟前说:大王,楚赵联合抗秦,事在必行。这只是两句话便可以议定的事情。为什么说了这么半天还决定不下来呢!毛遂的出现与责问使楚王很不高兴。他转身气愤地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平原君说: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随员。楚王便转向毛遂呵斥道:还不快给我下去,我正在同你们主谈话,你算个什么?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抽剑出鞘,然后向楚王逼近两步说:尊贵的楚王,你所以敢斥责我,不就是仗着你们楚国是个大国吗?不就是仗着这时候围在你身边的侍卫人多吗?不过,如今十步之内,你国大没有用,你人多也没有用,大您的性命在我手中!经毛遂这么一说,楚王见毛遂如此勇敢,便不作声(www.chuimin.cn)

毛遂又道:楚国的确是个地大兵多的国家,但是并不强秦将白起不是曾经一下子就把你们打败过吗?还攻克了你们的首都,污辱了你的祖宗,这真是百难忘的深仇啊!我们赵国人都替你们感到羞愧,而倒满不在乎。其实,咱们两国联合抗秦主要还是为了楚国,大王以为我们仅仅为了赵国”接着,毛遂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

毛遂激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很觉惭愧立刻对毛:“对,你的话完全正确,我决定和你们联合抗秦。毛遂再问一句:决定了吗?楚王说:决定了。于是,毛遂就叫左右侍从取鸡、狗或马的血来,当场歃shà血为盟,表示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

楚赵两国签订了签订联合抗秦的合纵盟约后,平原君一行人很快地回到了邯郸。见了赵王,平原君说:我这一回出使楚国,多亏了毛遂先生。他那三寸不兰之舌,致使得咱们赵国重过九鼎大吕。他真比百万雄兵还要强啊!没过三天,毛遂的名字在赵都邯郸便家喻户晓了。

这件外交大事就这样靠着毛口才而取得了成功,平原君因此很称赞毛遂,其余十九人等也更信服他了。

这段故事载史记·平原君列传》。由于这个故事,凡自告奋勇,不经别人介绍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就叫毛遂自荐;形容有才能的人暂时屈服,叫锥处囊中唐代诗人李白曾给荆州刺史韩朝宗写过一封自荐书,其中曾引用了毛遂的典故。

(本台采编。内容参考于袁林、沈同衡1980版《成语典故》网络“毛遂自荐”成语故事;图片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