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酣耳热之际,王长勇当场表态,出资800万元,为云南的幼教事业添砖加瓦。民办教育的发展,有效缓解了财政教育投入压力。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民办教育固定资产总值约70亿元。2011年11月,第三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在昆明召开,云南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被称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云南现象”。最后,他以惯常的手势作出总结:“民办教育繁荣之时,便是中国教育振兴之日!”......
2023-12-01
7 决战二十天,创全国第一
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高歌猛进,大大增强了罗崇敏的底气,就像打赢无数小仗的将军,渐渐积累了打大仗、打硬仗的本钱。罗崇敏郑重提出,要力争在2009年通过“两基”验收!
这一提法,不仅老百姓不理解,连省委、省政府领导都觉得操之过急。教育部更是不相信云南能在基础更好的青海和四川之前通过“两基”。
省政府某处室拿到报告后打来电话,省有关领导说了,你们要申报就申报,但不准提经费,我们一个子儿也不会给。罗崇敏拿出自己擅长的以柔克刚的本事,他笑着说:
“那怎么行。攻克‘两基’不仅是云南省的大事,也是国家大事,省里应设立专项资金,以体现政府的信心和决心。连政府都没信心,老百姓会有信心吗?”
省委特意开常委会专题讨论“两基”申报,省委主要领导在会上语重心长地说:“崇敏厅长,这事牵涉面广,影响大,你不能开政治玩笑。”
罗崇敏胸有成竹:“我是教育厅长,我绝不是盲目、冲动地提出这个请求。请省委、省政府放心,只要申报就能通过。”
争议过后,云南省政府于2010年2月发表1号文件,将“两基”迎国检作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由省财政安排国检专款1亿元。教育厅迅速成立“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罗崇敏担任组长。教育厅每位厅领导带领一个处室,联系一个地州。州、县两级政府增加教育投入,补拨拖欠的教育经费和附加费6.7亿元,并承诺继续补拨5.2亿元。
全省从省委书记、省长到普通老百姓,从教育界到社会各个阶层,从来没有如此同心同德、你呼我应、并肩作战、争分夺秒:
秦光荣省长3天2次批示,省政府5天召开3次专题会议,1天印发4个文件。
省教育厅大厅赫然矗立着一块“两基”迎国检倒计时牌。随着时间脚步的不断前行,进进出出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各州(市)、县一把手负责,必须亲自主持专题常务会议,亲自听取工作汇报,亲自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亲自督察各项工作的落实,亲自组织迎国检动员,亲自陪同检查组的全程活动。
各市、县成立“两基办”,建立“两基”工作挂钩制度,县级领导挂钩乡镇,县职各单位和乡镇领导挂钩村社……
2010年11月27日,从寒冷北国来到云南的国家教育部总督学顾问王湛,一下飞机,即感觉到春城昆明的温暖与迷人。阳光明亮得像一面镜子,蓝天万里,彩云漫卷;绿野平铺,鲜花怒放。然而,更让他震撼的是,机场大楼最醒目处赫然悬挂着一条巨幅标语:
“教育是国计,又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www.chuimin.cn)
从机场出来,车队缓缓驶进市区,在市中心东风广场,他又看到28层的昆明工人文化宫,一幅标语从顶层直披而下,微风中,仿佛一面飘荡的旗帜,上面写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全民有责。”
后来,王湛才知道,这些标语都是罗崇敏拟的。哪一幅,挂在什么地方,他都仔细权衡,认真考量。王湛深有感触地说,罗崇敏真是一位细节大师。
王湛率领的国家教育督导团督导检查组兵分五路,赴曲靖、红河、昆明、文山等10个州市,对15个县及所辖34个乡镇、82所学校开展检查,召开多场座谈会,查阅了大量“两基”档案材料。
12月4日,云南省政府在昆明召开“两基”国检总结大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王湛反馈了检查情况。他动情地说,云南是少数民族边境省,社会发育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差距较大,种种不利因素长期制约教育发展。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云南全省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扫盲工作等,“云南”各项主要指标达到了规定标准,建议教育部认定云南省实现“云南”目标。
这一天,距离云南历史上最先提出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已过去了整整25年;却比云南省预计实现“两基”的时间,提前了两年多。
对此,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给予了高度评价:“顺利实现‘两基’,在云南教育改革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
云南国检还创造了一项全国第一:即从教育部决定前来国检到下发认定意见,仅20天!
有记者问罗崇敏,这么大一件事,当时为什么那样有信心?
罗崇敏平静地说:
“我了解云南教育,更了解云南人民对摆脱教育落后面貌的渴望。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子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实现‘两基’符合云南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应理直气壮、敢于作为。”
实现“两基”给云南人民带来的利益在哪里?
至少从现在来看,云南教育借助“两基”在大幅度提质、提速。云南全省,从上到下,从省会到山区,从教育界到社会各阶层,无不增强了教育意识,拓展了教育资源,加强了教育管理,为云南发展现代教育事业安上了助推器。
有关他在改变教育 : 罗崇敏与中国教育的交锋的文章
酒酣耳热之际,王长勇当场表态,出资800万元,为云南的幼教事业添砖加瓦。民办教育的发展,有效缓解了财政教育投入压力。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民办教育固定资产总值约70亿元。2011年11月,第三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在昆明召开,云南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被称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云南现象”。最后,他以惯常的手势作出总结:“民办教育繁荣之时,便是中国教育振兴之日!”......
2023-12-01
4乐做学校与考生的“推销员”作为一个边陲省份的教育厅厅长,罗崇敏的思路很清晰也很简单: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读到尽可能多的书。比如在书记和厅长任上,他常常承担着“推销员”的角色。向各个地州的中学学校和学生推销民族学院。讲述学校发展的思路与蓝图,讲述他的教育理念和大学思想。宏观的蓝图已经制定,罗崇敏又一头扎进他拿手的独门秘籍——成为云南高中学生的“推销员”。......
2023-12-01
2中国是义务教育的“后进生”所谓“普九”,就是普及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二位是法国人孔多塞,主张把教育从宗教团体中解放出来,认为国民教育是国家对全体公民的义务,应实现教育机会的真正均等。斯时,美国、法国、日本纷纷出台相关法律,对义务教育年限进行明确规定。中国是义务教育的“后进生”。义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普及教育。义务教育立法使其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2023-12-01
2被誉为“改革书记”的教育厅厅长多数与罗崇敏接触过的人,都会觉得罗崇敏彬彬有礼、待人温厚,具有极强的亲和力。网友们称之为“滇南小白宫”。担任教育厅厅长之前,红河州委书记是他任职时间最长的干部岗位。也是在红河,他成为全国知名的“改革书记”,成为各种传媒竞相报道的“红人”。包括像“改革书记”“改革家”这样的称呼,在罗崇敏眼里,都是媒体宣传炮制出来的产物。......
2023-12-01
中国是教育古国。传说中,炎帝神农是中国教育的始祖。正当先进教育思想开始融入中国社会,并将推动中国教育走向繁荣的时候,国共两党决裂,日寇入侵,“战时教育”“国家意识”取代了一切。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关系到国家稳定、文化复兴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2023-12-01
1我是来写通史的公平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概念之一。的确,云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普十三”,引起朝野震动。省委、省政府通过了,疑问与质询却没有停止。对于在全国首次提出“普十三”的罗崇敏来说,压力的确不小。这些都是教育厅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可以努力达到的目标。现在试点的这33个县,基本上达到了75%,它们都是经济发展较快、教育基础较好,当地政府对实施“普十三”积极性较高的地区。......
2023-12-01
罗崇敏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将30%以上的公立学校,特别是公立大学进行非国有改造,非义务教育公退民进,大力促进私立学校、股份制学校的发展,股份制学校中国家也可持股,新办高等院校只能是股份制大学和私立大学。......
2023-12-01
3政府搭台,企业唱戏2009年3月,经过周密筹备,罗崇敏隆重推出“云南省引资办教论坛暨项目推介会”,由教育厅搭台,为学校与企业界、金融界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为抛砖引玉,省政府决定,在政策引导上,将率先设立2000万元民办教育专项资金,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和示范性民办学校的建设。这次招商引教,对于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省政府承诺给予招商额度一定比例的奖励。在云南,教育竟成为长盛不衰的投资热点。......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