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贵在精今天是怎么了?阅读,必须带着问题进行才有效果。不少的阅读,往往忽视了这个环节,从而导致阅读效益不高。收集尽量多的不同看法,更能整体把握阅读内容。阅读,一个重要任务是,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有选择性地让不同的学生,去阅读学生感兴趣的同一本书。我觉得,高效地阅读,是在自己的兴趣领域去寻找有价值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交流出各自的阅读感受。人们都重视阅读,但内容质量将决定着阅读效果。......
2023-12-01
重视第一次认知
自主学习的第一环节是预习,预习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次认知。它像一个侦探,目的是发现问题,了解“敌情”,为攻打“敌人”做好准备。
第一次认知,是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其中,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阅读进行粗略的感知,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
第一次感知的重要任务是,对所学内容进行阅读,并尽力理解,心里始终要有一个目标,绝大部分知识均可由自己获得,让这个动机推动着自己大胆地向前感知。此环节不宜过细,过细会导致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可能浪费太多时间。因此,先把材料看完,能理解多少算多少,理解不了的先绕过去。
阅读以后,精彩的地方,重要的地方,疑难的地方,均留下清晰的标识,这正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个浏览,让你对系统有一个粗略的感知,让你发现了该解决的问题,让你全方位地看到了问题,也让你概括出了一个框架性的结构。
过于强调一点点地学,一点点地清,会让你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会让你一直在“低谷”中徘徊。这样,你很难爬上山顶,找不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要知道,这种美好的体验,会成为你征服下一座大山的动机。对知识体系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很难站在系统的高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一次认知,在于对手头材料有一个整体的梳理,让已知的问题得到巩固和强化,知道新问题是在哪些已知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了解新问题的延伸发展和应用,并把发现的自己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作为下一环节的重要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www.chuimin.cn)
但容忍学生过多的错误,或隐藏学生暴露的问题,就是放纵学生的错误认知行为。长期下去,他们不会把错误当回事,形成一种得过且过、敷衍应付的态度,认识问题总是似是而非,处理问题总是“差不多”就行,对问题的认识不深刻。长此以往,学生思维的质量将会大大地降低。
作为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在备课时,就应该明确:哪些学生在哪些问题上会遇到困难,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引导,及早准备化解策略,尽量多地在课堂上解决学生遇到的所有问题。这些问题正是需要我们精讲的内容。
错过的问题,是潜在的“敌人”,你消灭不了它,它还让你出错。在改错问题上,心一定要狠。我们的策略,绝不是改过来就算了,而是通过改正和补偿,把“病根”找出来,并将其彻底根治。错了再错,是由于第一次感知时,没把问题真正理解。
看来,对于基础性知识一定要反复感知,不断印证。只有彻底理解以后,转化成自己东西时,再开始建构,把基础夯实打牢,再认识、再拓展。洋思的“三清”就是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认识到先打好基础,才能更快地高效学习。看起来好像是浪费了一些时间,但算一下总账的话,正应验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还是合算,在你的心里始终要装着个“整体效益”。
教师们千万记住:在学生第一次获取新知识时,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一旦让学生获取了错误的认识,以后的麻烦就会接连不断,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与其这样,倒不如把问题消灭在出现之前。第一次认知肩负着这种特殊任务。
有关开拓者的教育苦旅的文章
阅读贵在精今天是怎么了?阅读,必须带着问题进行才有效果。不少的阅读,往往忽视了这个环节,从而导致阅读效益不高。收集尽量多的不同看法,更能整体把握阅读内容。阅读,一个重要任务是,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有选择性地让不同的学生,去阅读学生感兴趣的同一本书。我觉得,高效地阅读,是在自己的兴趣领域去寻找有价值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交流出各自的阅读感受。人们都重视阅读,但内容质量将决定着阅读效果。......
2023-12-01
重视课本资源的开发对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只要善于挖掘,一定能提炼出有价值的资源。现实中,不少的教师过多地看重做题,却往往疏于资源的开发,结果造成了学生只满足于常规性的方法,忽视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一些新的解题技巧和内在的规律没有被发现。从而导致一大批学生对课本问题根本不感兴趣,它应有的价值没有了,真正的好资源浪费了。......
2023-12-01
不可忽视的“隐性资源”上海的学习经历,让我对资源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总觉得,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和群聚式的报告往往是有准备的、成果性的东西,“真经”往往被隐藏。不少的同志外出学习取不回真经的原因就在于此。凭我的感觉,凡是有此习惯的学生均是优生。此时,教师应正视这些问题,认真地给学生提供服务。一位管理者,应该有发现者的眼光,把隐性的资源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2023-12-01
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你树立良好的办事形象的前提。......
2023-08-07
让该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审视周围人做事,反思自己的工作,常常是辛辛苦苦、忙忙碌碌。让该解决的问题呈现,不仅是指呈现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指呈现做好这件事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呈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对该解决的问题必须把握一个火候,待时机成熟时再解决效果更佳。让该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还有助于士气的提升。问题解决前,总感到问题的解决很难,人为地给自己上了一把“心锁”。......
2023-12-01
由此,出现不少单亲家庭、单亲学生。这连锁反应的问题是当时学校、教师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棘手的心理教育问题。因为这一阶段的心理教育一不设课程,二无专职心理教师与教材,只是一种学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而已。家庭、家长应是子女当仁不让的“心理教师”。这些为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初步具备了条件。......
2023-11-19
关注初三“待优生”近日,我听了初三年级的几节课,心里一直高兴不起来。特别是几位“待优生”,长期形成的负积累,要想在短时间内唤起记忆,形成个人的理解,建构知识体系简直太难了。作为人民教师,要始终记得,培养出一批批优生,是你的成就;而待优生,需要你去关注,更需要付出我们的爱和智慧。......
2023-12-01
李玉贵老师所讲的现象,在中小学课堂中相当普遍,不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一些老师过于追求课堂流畅性,如若哪位学生发言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总是急于寻找别的同学予以帮助。好的课堂,一定是关注“人”的课堂。这个教育故事着实让人深思,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观与评价观。教师在课堂上打断发言断断续续的学生,实质上还是目中无“人”。对此,教师要小心呵护,在课堂上给予每一位学生应有的人性体贴与尊重。......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