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道国企业的吸收创新能力是影响FDI溢出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观因素内外资企业进入充分竞争阶段之后,竞争作用是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的,东道国企业能否有效吸收对方的精华并创新成为FDI溢出效应大小的关键。......
2023-11-29
第三节 零售业FDI溢出效应的主要体现
目前,针对零售业来说,价格仍然是零售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因素。零售业竞争的重点可以归结为价格、购物环境、服务理念和服务文化等因素。中国总体收入水平比较低,加上中国消费者有货比三家的消费习惯,对商品价格的反映比较敏感,各种业态之间或业态内部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价格,而实现价格优势的关键在于降低物流成本,包括批量进货、存储成本和物流配送成本等,而实现这些的关键在于规模经济、信息技术应用和有效的管理能力等。
一、零售业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主要体现
FDI的溢出效应主要研究技术外溢,在这里技术不仅包括产品技术和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还包括科学的企业组织与管理技术等。零售业行业内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零售业业态的变迁。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称为零售业态。1992年之前,中国零售业基本上是百货业一统天下,各地加上食杂店构成中国的商业零售业。1992年商业零售业开始试点对外开放,外资零售业的各种业态陆续进入中国,到2002年,经过10年的开放和发展,外资的投资过程中引进了很多的新的业态,可以归纳为8大业态,即百货、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购物中心、折扣店、大卖场。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零售业基本全面放开,2004年在连锁企业前30家排名中,外商投资连锁企业共8家,合计销售额为864亿元,占30家连锁企业销售总额的22.5%;店铺数为3478家,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21.2%,占30家店铺总数的25.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同时,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新业态的出现提供技术支撑。新的零售业态不断出现,2000年发布的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按照商务部提出并归口,经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中商商业经济研究所起草新的零售业态分类标准,零售业态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17种零售业态。如表7-10所示。
(2)零售业经营模式的变迁。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长期过程,所以,发展中国家必须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行技术的模仿创新、制度的借鉴改造以及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国传统零售商多是单兵作战,外资连锁经营企业进入我国以后,对我国零售企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连锁经营大大降低成本,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在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示范下,中国连锁零售业发展迅速增长,一方面模仿示范;另一方面生存的压力促使零售业走连锁之路,形成规模效应,产生规模经济性,获得竞争优势。具体如表7-11所示。
表7-10 中国零售业业态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表7-11 连锁、传统零售商主要财务指标对比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家统计局于2002年建立了连锁零售企业统计(半年报),自正式建立连锁零售企业统计的近三年来,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的门店和销售额的年平均增速分别高达23.6%和30%,表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的连锁零售企业分别由2003年年末的26家和38家,增至2004年6月末的32家和44家。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如表7-12所示。
(3)零售业经营理念的改变。1992年之前,中国零售业的服务理念还处于初始阶段,商业零售业的市场基本处于一种自然垄断状态,企业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概念还不清晰。1992~2002年,商业零售业经过10年的逐步开放,外资零售业陆续进入中国,在模仿示范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市场观念,增强了竞争意识,企业开始注重人才的开发,提升员工的素质。到2002年之后,外资零售巨头进入中国并开始扩张,新的理念和文化带进中国。中国原有的商场就是一个买东西的场所,而外资零售企业强调超市是消费者的一个生活和休闲基地,顾客可以在超市里得到休闲和各种方便的服务,它们更强调对人的尊重。外资零售业优美的购物环境、周到快捷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量的顾客,同时不少零售企业为顾客带来利益,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理念都体现在实处,中外零售业的这种差别来自背后完全不同的理念。内资零售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为了生存和发展,国内零售业主动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www.chuimin.cn)
表7-12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连锁零售企业统计(半年报)
(4)零售业现代技术应用的变迁。FDI的大规模进入,我国零售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或技术贸易等方式使用现代技术,包括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现场布局与商品陈列技术、品类管理技术与防损技术等。连锁零售企业广泛地应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逐渐形成以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以网络为辅助的商业自动化,这些自动化技术具体运用在采购自动化、销售自动化、仓储自动化等方面,如超市中的商品条形码、冷藏设备和时点销售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目前,中国物流配送企业中的自动化储运保管和分拣设备等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技术含量。国外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配送比重一般都在90%左右,2004年6月末而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自有商品的配送比重和非自有商品的配送比重分别为49.4%和22%,两者相加只有70%。商品的配送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低。企业自身的物流设施受传统经营方式影响,虽然多数连锁零售企业都建有配送中心,但由于受物流规模的限制,企业组织配送商品的能力不足,配送品种不全,同时有些商品的跨区域配送也受到限制,中间环节多,不能实现企业最优效益。
(5)东道国零售企业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条件、技术水平以及劳动力状况等决定着对外来技术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的缺乏使溢出效应难以产生。外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吸收能力往往取决于东道国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等,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可以增强企业对外来技术的吸收、学习、模仿能力,使企业拥有更强的技术能力去吸收外部技术扩散。借鉴国际经验与教训,20世纪90年代初外国零售企业大举进入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中美洲国家,在10年时间内,超市数量翻倍,它们控制食品系列35%的零售市场份额,进而控制农业供给商,它们只接受会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产品,而拒绝接受消费者不欢迎的产品。拉美农业生产者根本没有谈判能力,他们曾自发结成联盟,但80%的联盟最后以解体告终,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找不到买家的农业供给者无法生存,最终市场上能生存下来的是单一的且为外资零售商操纵的农业经营者,东道国产业结构受到扭曲,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因此,东道国不能依赖或受控于外资零售企业,在与国际零售巨头的竞争过程中,东道国零售企业逐渐形成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东道国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中国零售业正成为世界零售巨头的关注焦点,零售业如何从国际零售巨头中获取溢出效应是当前要解决的难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零售业FDI溢出效应体现在何处,这是基础和关键。本书分析了零售业行业特点和外部竞争环境,指出零售业业态的变迁、零售业经营模式的变迁、零售业经营理念的改变、零售业现代技术应用的变迁是零售业FDI溢出效应的主要体现,为期待FDI溢出效应的中国零售业指出了发展方向。
二、零售业FDI行业间溢出效应的主要体现
外资零售企业与东道国供应商之间存在链接关系,在链接关系中发生链接效应,链接效应主要是外资企业进行产业链布局时,可能把其产业链中的某一个产业链链节、上游或下游企业放在东道国,从而国际零售企业对东道国供应商发生了溢出效应。链接效应是FDI行业间溢出效应的重要驱动机制。
就零售业而言,这种溢出效应是基于国际型企业与东道国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业务关系而产生的。国际零售企业在东道国大量采购,可能直接向东道国供应商采购,也可能是与东道国工业企业合资,还可能是收购东道国工业企业。国际零售企业为了保证销售的产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会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国际零售企业对东道国的供应商企业提出技术、质量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东道国供应商为了满足国际零售企业的要求,就必须引进或创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等,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溢出效应,带动了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链接效应、溢出效应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外资零售企业为供应商提供技术、管理、培训等支持,提高当地供应商的生产效率。
首先,外资零售商在东道国大量采购,与东道国供应商之间产生连带关系,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人本观念等都会影响零售商的形象,所以零售商对供应商的要求就会提高,要求其在东道国的供应商企业满足其技术、质量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与本土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帮助供应商改进工艺、提高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控制存货,向供应商反馈市场和消费信息,指导供应商调整产品结构,改进产品质量,甚至还向供应商提供培训。在跨国企业实施其战略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溢出效应,带动了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双方达到“双赢”。
其次,外资零售企业在东道国合资建立供应商或通过并购东道国供应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外资零售企业在与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外资零售企业可能选择并购东道国的供应商,这是因为是在市场不完全和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内部化交易可能使企业降低成本,给企业带来特有的、更多的利润。新制度经济学派代表科斯(Coase,1937)认为,公司和市场是两种不同而可以互相替代的交易机制,市场上的交易是由价格机制来调节的,而公司的存在则可以将许多原来属于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企业是采取市场交易还是选择内部化交易取决于交易成本,如果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低于市场交易的成本,企业就会积极选择并购,实行交易内部化。内部化交易是当前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现象。外资零售企业并购东道国供应商以后,不仅有资金的注入,还有技术、管理和质量规格的要求,同时在使用本土员工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人才流动效应,实际上对东道国产生了溢出效应。
二、东道国企业的吸收创新能力是影响FDI溢出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观因素内外资企业进入充分竞争阶段之后,竞争作用是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的,东道国企业能否有效吸收对方的精华并创新成为FDI溢出效应大小的关键。......
2023-11-29
第四节创新、溢出机制与溢出效应一、东道国企业的创新行为可以被看做追求FDI溢出效应最大化企业创新行为是企业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直接表现,企业进行创新投入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投资行为,因为创新投入的目的是获取未来的回报,同时,企业的创新投入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消费行为。......
2023-11-29
我国供应商应制定自我发展的战略,不能成为国际企业的依附品。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拥有而别国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以及所有权;区位优势是指国际企业利用东道国的当地优势进行生产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内部化优势是指通过内部化市场要比通过外部市场交易获得更大的收益。......
2023-11-29
FDI行业间溢出效应主要是通过外资企业与东道国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链接效应,实现溢出效应。从FDI外部效应的变化曲线来看,在这个过程中,曲线斜率较大,挤出效应明显高于溢出效应。第二阶段是充分竞争阶段,在这个阶段,FDI溢出效应增加,挤出效应逐渐减少。......
2023-11-29
第五节案例研究的基本结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受益于外国直接投资,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打破了我国零售行业的垄断状态,促进我国本土零售企业引进现代信息和物流技术,提升技术效率。对我国零售行业FDI溢出效应的案例研究支持了我们前期关于FDI溢出机制理论研究的结果,特别是从中得出的创新可以促进FDI在更高层次溢出的结论,对于我国零售企业具有指导价值。......
2023-11-29
链接—创新机制获取的溢出效应与基于被动的链接带来的溢出效应存在“质”的差别,链接—创新机制是东道国主动地、具有创造性地获取溢出的过程。基于国际企业的采购链接而导致的东道国供应商的技术、管理、品质等方面的提升,这是链接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2023-11-29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指出,创新主体是资产所有者或者是资产所有者的委托管理者,创新主体是创新的得利者,也是创新责任的承担者。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被学者们称为“创新理论”的开山之作。随着创新理论的发展,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组织创新是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首先,原始创新主要表现为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2023-11-29
第一节系统演进理论的内涵一、演进经济学与创新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演进经济学得到迅速发展,为研究经济系统的演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论和分析工具。系统演进理论主要表现为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自组织是系统演进的根本机制。开放系统机制是自组织的首要的基本的机理之一,是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起点。......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