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形势下,我军也必须进行军事组织体制创新,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履行好新的历史使命创造条件。......
2023-11-28
第一节 军事理论创新
军事理论创新是指人类在继承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基础上,对军事实践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理性分析和理论解答,是对军事活动的本质、规律、特点及发展变化趋势的揭示,是军事实践活动经验的理论升华。军事理论对军队建设与发展具有先导作用,因为军事理论的创新直接影响着军队体制编制的创新、军事科技的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可以说,有了理论创新就能推动军队各个方面的创新实践。理论创新在推动军队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表现为思想认识上的变革,另一方面表现为军队建设与发展全局、反映时代本质和规律的理论思维体系的变革。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同样,一支军队要想成为强大的精锐之师,就一刻也离不开先进军事理论的指导。
一、加快军事理论创新是军队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军事理论要保持科学性,靠的就是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军事理论一旦停滞,就会失去其先进性和指导作用的有效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波兰军队迷恋于曾给他们带来巨大荣耀的“骑兵战”理论,在德国人以“闪击战”理论指导军队建设时,他们还在用“骑兵战”理论指导军队建设。对军事理论创新问题的漠视,致使波兰军队在军事理论方面大大落后于德军。双方对阵时,出现了波兰军队的骑兵方阵与德军的装甲洪流交锋的奇特现象,结果波兰仅仅支持了28天就军败国亡,军事理论的落后,是波兰军队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的作战理论是以两伊战争中运用过的阵地战理论为核心的,萨达姆认为,战争的胜利归根结底要靠在堑壕里用刺刀和手榴弹与敌拼杀的勇士。结果,伊拉克官兵只是躲在堑壕里等待敌人来进行“肉搏战”,没想到美军的空中轰炸使他们成了“血肉之靶”。伊拉克军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不注重军事理论的创新,理论太落后、根本无法与对手的“空地一体战”理论相“抗衡”。在信息社会里,军事理论创新的作用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是“实践——技术——理论”;现在更强调的是“理论——技术——实践”。美军已让军事理论扮演了战争“设计师”的角色。“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这句兵家要训,已被其更深刻地揭示为“有什么理论打什么仗”。战争实践成了军事理论创新的延伸,战场成了军事理论创新的“实验场”。从一定意义上说,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首先表现为军事理论创新能力的竞争,谁拥有卓越的军事理论创新能力,谁就能把握军事发展的主动权。
二、加快军事理论创新是我军面临的时代性课题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的武器装备不如敌人,但军事理论是先进的,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能与敌军事理论进行对抗的,因而运用这些理论我军能够以劣胜优并不断发展壮大。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建设环境、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命任务也有新的拓展;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深入开展,军事发展进入由工业社会军事形态向信息社会形态转型的关键阶段,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开跨越式发展的步伐。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我军必须有相应的军事理论作指导,但是,我军的军事理论研究状况与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和作战的要求,以及与美军等发达国家军队的军事理论研究状况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军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对信息化建设规律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的实践活动还存在许多与信息化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信息化“烟囱”和“高楼”林立,互联互通功能差;信息资源封闭,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不高等等。这就迫切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创新的军事理论指导建设的实践活动,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实践是永无止境的,理论的发展也是永不停息的。实践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需要人们以新的理论来指导。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有些同志只看到武器装备等‘硬件’方面的落后,而往往忽略军事理论这一重要‘软件’上的差距,对发展军事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这个认识问题不解决,将来是要吃大亏的”[3]。新的形势呼唤新的理论,我军亟须加快军事理论创新,努力实现军事理论的重大突破。
三、加快军事理论创新要围绕履行新的历史使命确定重点
创新军事指导理论。应着重在如何运用指导理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履行新的历史使命需要解决的军事实践问题以及在如何结合军事实践丰富和发展指导理论上下工夫。比如,在创新具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建设理论方面,这是一片崭新的实践领域,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供遵循。必须立足于我军机械化半机械化建设的实际,着眼世界发达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以“不唯书、不唯上、不媚外”的创新勇气,以“敢为天下先”、敢于“吃螃蟹”的创新意识,以不随众议、不畏人言的创新品格,以不怕失败、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不断突破机械化军队建设模式,以创新理论打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创新,要从信息化军队的发展趋势中寻求建设蓝图;在“世界型”与“中国式”的兼容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信息化军队的建设思路、内涵和要求,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目标和实现途径。在创新人民战争理论上,人民战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被战争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是战争年代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技术带来的新军事变革,面对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时代性课题,人民战争理论就有一个迫切需要创新和发展的问题。(www.chuimin.cn)
创新军事基础理论。应从新的认识视角,用新的研究成果,改造和发展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事管理学等基础学科理论,全面探索信息时代军事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把军事认知引入新时代;应适应军事科学与其他科学相互渗透、中国军事理论与外国军事理论相互影响、军事科学分化与重构并存的趋势,研究和创建新兴学科、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充实和更新重点学科、骨干学科、基础学科的内容,促进军事理论的优化整合,建立与国家社科理论体系相协调、与军事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的学科体系。
创新军事应用理论。应围绕党中央、中央军委关注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根本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在解决相关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上取得突破。要密切关注国际战略形势的演变,探求预防危机、控制战局、遏制和打赢战争的方略;要密切关注国家安全需求的拓展,谋划空间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等国家安全的发展思路;要密切关注信息化战争的影响,创新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法;要密切关注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探索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要密切关注军事斗争形势的变化,找出掌握军事斗争主动权的应对之策。
四、加快军事理论创新要注重在新的手段和方法上求突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手段、新方法,对于军事理论的创新有重要作用。随着模拟技术、网络技术、激光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开始出现并被运用于军事理论创新工作中。比较突出的是利用“战争预实践”来创新军事理论。“战争预实践”以作战实验室为基础进行。利用以模拟系统为核心构建的作战实验室,可以为人们提供“战争预实践”的舞台和手段,开辟“战争预实践”的新领域。在作战实验室里,模拟的战场、模拟的武器装备、模拟的交战过程,构建了逼真的作战环境,无需动真枪真炮,也无需劳师远行,以很少的人员和设备,在很小的场地、很少的经费条件下,就能够演绎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话剧。过去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创新理论,现在则可以在电子屏幕前学习战争、创新理论。美军参联会及各军种都有自己的作战实验室,能进行近似实战的“战争预实践”,非常有助于创新、检验军事理论。从1992年美陆军成立6个战斗实验室开始,美参联会和各军种先后组建了22个战斗实验室。“网络中心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等新理论都在作战实验室里进行了试验论证。可以说,利用作战实验室进行的“战争预实践”,开启了面向未来、设计未来和赢得未来的新空间,将促使军事理论研究由总结过去式向开拓未来式转变,由传统理性思辨式向定性与定量密切结合的系统论证式转变。有的学者认为,一流的军队设计战争,二流的军队应付战争,三流的军队尾随战争。设计战争的军队能够夺得战争的主动权,应付战争的军队有可能夺得战争的主动权,而尾随战争的军队不可能夺得战争的主动权。这些观点是很有道理的,不去主动地设计未来、塑造未来、按照未来的要求建设今天,就可能被未来所抛弃。着眼于未来,我军必须重视利用新的手段和方法,以提高军事理论创新的速度和效果。
五、加快军事理论创新要注重在军事斗争实践中不断检验
实践出真知。理论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在新的军事实践中,新的军事理论又会产生,遂使理论与实践呈交替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军事斗争实践不仅是新理论之源,还是验证、丰富和发展军事理论的舞台。任何理论通常都由某种观点发展而来,有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系统到系统的过程。在理论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检验性研究。军事理论也不例外。检验性研究主要包括实战检验性研究和训练检验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古德里安提出了“闪击战”理论,这一理论在战前训练中得到完善并在战中得到了检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理论。美国的马汉提出了海权论,这一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了全面的检验,对美国海上战略有重大的影响。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实现军事理论的创新,决不能依靠“纸上谈兵”式的研究,必须进入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所进行的伟大的军事斗争实践中去,围绕“打什么仗、建什么军、怎样打仗、怎样建军”考虑问题,把军事斗争的重大课题作为军事理论研究的主攻方向,把军事斗争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军事理论先进与否的评价标准,形成用军事斗争实践推动军事理论创新的良性机制。
有关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研究的文章
第一节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面临的两大战略任务,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对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由此可见,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统一于信息化,即都是为了建设......
2023-11-28
第一节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从高举旗帜、听从指挥的高度,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增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国家安全问题呈现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的态势,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2023-11-28
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保险监管的引导和支持,与保险监管的改革创新密不可分。此次监管框架的调整,被普遍认为能够在统一监管标准、减少沟通成本、杜绝监管套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原银监会、保监会的合并,对金融领域实现统一监管标准、减少沟通成本、提高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目标具有积极作用,向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迈出了全面探索的新步伐。......
2023-08-11
因此,要把军事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军队建设发展的强劲动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把以信息技术创新作为核心,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军事技术创新对军队建设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体制编制的变化。......
2023-11-28
要以指挥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士官队伍这“五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大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力度,努力造就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