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闺阁文学崛起与时代机遇

清代闺阁文学崛起与时代机遇

【摘要】:然而,再愤然也于事无补,此后闺阁文学逐渐被社会认可,同时涌现出了大批的闺阁作家及其作品。

三、时代机遇的润泽

清代女性文学大盛,女诗人、女词人人数众多,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一书载目凡21卷,清代占15卷,共收录了历代有著作成集的妇女共4200余人,其中明末之前共361人,而清代则有3800多人。究其原因,清代对女性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宽容,女子获得了大大高于前代的读书识字的权利,主观上是为了培养贤女、贤妇、贤母,所以清代对女子识字教育格外重视。按照夫权的宏伟蓝图,“女子但令识字”是为了“教之孝,行礼节”,但在客观上,女子一握上了父权派送来的笔,就掌握了表情达意的工具,便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开始发挥她们“说话”的权利,我手抒我情,我手写我思,唱出了一曲曲曼妙无比的歌。虽然,夫权最初的意图并非让她们舞文弄墨或“预闻户外事”,不料女子擅长形象思维,对文学的禀赋极高,偶尔有了读书的机会,才女便如万斛泉源般脱颖而出,任情挥洒自己的思想、性情,抒写自己的怀抱、情思,发展自己的艺术才华。这让时人惊叹称奇:“女子工诗如是之多,不亦为盛世之雄风,词坛之佳话哉!……世之少见多怪者,亦知巾帼中未尝无才子,而其词章之变态百出不穷,即袍而弁者亦应退三舍。”(10)这种事与愿违的局面不能不使章学诚等人痛心疾首,愤然于“闺娃子”“妇学不修”,“征刻诗稿,标榜声名”,“邪人播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11)。然而,再愤然也于事无补,此后闺阁文学逐渐被社会认可,同时涌现出了大批的闺阁作家及其作品。

在这一时期,女性的个性解放意识开始觉醒,男性也表现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某种程度的宽容,人们的平等意识也萌芽暗长,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势头,是不可阻挡的。翻阅袁枚《随园诗话》就能感到他对女子才力的推崇,对女性作品的偏爱,当诗才清妙的女弟子席佩兰“以小照属题”时,随园老人便为女弟子“跋数言”(12)。一些具有自然倾向的文人,以崇尚女才为风雅,推崇和关爱女性“文本”,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云:“俗称女子不宜为诗,陋哉言乎!圣人以《关雌》、《葛草》、《卷耳》冠《三百篇》之首,皆女子之诗。”(13)他们要么开馆授徒,招收女弟子,要么不惜投入人力、财力去编选、品评、刊印女性作品,形成清代特有的文化时尚。就这样,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才女们和其风格各异的作品纷纷登台,人数之多,创作之丰,正如胡文楷在《关于中国古代的妇女文学》中所言:“入清,诗学极盛,词学复兴,诗人词人如过江之鲫,能诗善词的才媛淑女层出不穷,风动潮涌。中国妇女参与文学创作活动留下作品之丰厚,有史以来无愈此时。”(14)这些女性作家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她们空前的创作热情让女性文学之花在清代文坛上开得五彩缤纷。

清代女性不仅从事个体的文学创作,还表现出一种“文人化的倾向”,她们也开始吟诗作画,享受以前只属于男性文人的闲情雅趣,甚至走出户外与闺友们结社唱和。顾太清“深闺雅效群贤集,盛世能容我辈狂”(《五月廿五雨中……过天宁寺看新麦即席作》)(15)就为我们展现了这一盛况。文学是精神性的东西,清代女性文学中的呼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文精神的萌芽,使得千百年来,“内言不出”的女性有了表现心灵、情感的机会。女性文学堂堂正正地走进了中国文学的神圣殿堂。

在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下,顾太清的诗词创作,有了丈夫奕绘相知相携地唱和支持,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注释】

(1)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参见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4页。

(2)冒鹤亭《天游阁集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52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3)恩华《八旗艺文编目(别集卷七)》,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208页。

(4)张璋《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74页。

(5)张璋《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82页。(www.chuimin.cn)

(6)金启孮《满族女词人顾太清和〈东海渔歌〉》,《满族文学研究》,1982年第1期。

(7)况周颐《顾春〈东海渔歌序〉》,《蕙风词话》,孙克强辑考,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40页。

(8)张璋《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30页。

(9)张璋《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页。

(10)《国朝闺秀香咳集》(十卷)戴鉴序言,转引自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18页。

(11)见《妇学》,章实斋著,1914年上海印本。

(12)袁枚《随园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767页。

(13)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袁枚全集》(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70页。

(14)参见《文学评论》,1995年第3期。

(15)张璋《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