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第一枪”的故事之前,笔者先简短分析一下武汉乃至湖北在辛亥革命前的状况。可以见出,在武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绝非偶然。湖北,处于中国之中部;武汉,号称九省通衢。由于封建官府买办化的加剧,清朝的一切“新政”,皆为迎合洋人而生,而中国原有的封建自然经济在西风中迅速解体。一方面是少数几个大城市“超繁华”,一方面是广大农村地区哀残不堪。湖北的革命势态一直呈独立发展势头。......
2023-09-28
1958年8月17日至30日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钢的年产指标达到1070万吨,要比1957年增加一倍。从这以后,毛泽东心中就时刻惦念着钢铁的生产。
9月10日,他南巡到达武汉。当天,专门听取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关于全省钢铁生产情况的汇报,并决定在武汉、黄石分别视察一批钢铁企业。
到武汉钢铁公司视察是在9月13日。
那天下午2时许,毛泽东由王任重等陪同从蒋家墩轮渡码头上岸,上了汽车往厂区驰去。不一会儿,车开到总经理办公室。
毛泽东一坐下,便问:“什么时候出铁?”
副总经理韩宁夫看看表说:“3点左右可以出铁,今天看到出铁还是有把握的。”
毛泽东道:“好哇!今天出不了铁我明天再来看,明天出不了后天再来,三顾茅庐也要看到出铁。”(吴晓梅 刘蓬:《毛泽东走出红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202页)
离出铁还有段时间。武钢负责人抽空汇报厂里的基本情况。
毛泽东听韩宁夫讲,将要去看出铁的1号高炉有70多米高,12米直径粗,日产2000多吨生铁时,满意地说:“你们这跟一般的高炉不同,应该叫大大高炉。”
正说着,有人匆匆来报告说,一号高炉快出铁了。大家便起身朝那边走去。
听说毛主席要来看出铁,许多工人群众都聚拢来,足足有上千人。毛泽东被人流簇拥着,由干部们在前开路,攀上高炉炉台。
在炉台中部,毛泽东接见了武钢的职工代表,他们都是被评为劳动模范和红旗手的工人。毛泽东握着他们的手,向他们道辛苦,称赞他们的工作成绩,鼓励他们再立新功。
这时,炉前工用6瓶氧气将炉口烧开了。炉内立即喷出一阵金星火花,又射出一道几尺长的火舌。
台上有人叫了声:“快出铁了!”
毛泽东连忙起身往炉前来。一边问:“出铁需要多少时间?铁水流到哪里?”
旁边的人做了回答。话音未落,红彤彤的铁水就犹如一条巨龙,从炉内冲出,沿着槽道奔流出来,映出一片红光,炉前一片欢呼。这时刚好是下午3时25分。(www.chuimin.cn)
头炉铁出的时间不长。毛泽东意犹未尽,问身边的先进生产者们:“隔多少时间出一次铁?”
大家说:“4个小时。”
他犹豫了一会儿,向总经理李一清说:“到前面去看看,看得更清楚些。”
他下到铁台,走到电动泥炮附近仔细看了看冒着火光的铁水,便沿着栏杆向台下走去。
毛泽东的意思是还想看一遍出铁,但时间不允许了。王任重上前说:“主席是不是去看看炼焦炉?”“去看看吧!”毛泽东有点不舍地离开了1号高炉。
9月24日下午,武钢职工用1号高炉炼的铁,制成一座精美的高炉模型,送给毛泽东。同时他们写信说:“正当我们1号高炉出第一炉铁水的时候,主席到了武钢,这对我们武钢65000名建设者和生产者,是一种伟大无比的力量,我们一定要以建设好钢铁工业、锻炼成坚强的队伍的实际行动,来回答主席对我们的关怀。”
“三顾茅庐”是刘备政治生涯中最为辉煌的篇章;是《三国演义》最为精彩的片断。
小说第三十七、三十八回,叙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与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来到诸葛亮的茅庐,亮已外出,三人仅在归途遇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备命人探知诸葛亮已回隆中,即与关、张二顾茅庐。途中,遇见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了茅庐,仅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又于前日出游。刘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正欲离开,又遇诸葛亮岳父黄承彦,乃怅然而归。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张三顾茅庐,适逢诸葛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诸葛亮醒后,方才相见。刘备虚心请教天下大事,诸葛亮侃侃而谈。刘备深受启发,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亮被其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史实上也是有根据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公元227年,诸葛亮统帅大军北驻汉中,准备北伐曹魏,临行前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内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刘备三顾茅庐是史实,经过《三国演义》以多达三回文字的铺排渲染,更有魅力,更有感染力了,以至“三请诸葛”成了约定俗成的被普遍运用的口头语,以表达反复多次地或诚心诚意地去做一件事情。
刘玄德曾经三顾茅庐请人才。
毛泽东也要三顾茅庐为钢材。
三顾茅庐是刘备事业中的闪光点,是他留给华夏子孙的一笔精神财富。这个故事激励多少后人千方百计不辞万苦寻访真正的人才。
这个典故的内涵是表达寻访聘请人才时的诚心诚意,毛泽东运用其表达自己“看出铁”的坚定决心,这种活用有典范意义。
取得了革命事业成功的毛泽东,急于使贫弱的民族工业强盛起来。“三顾茅庐看出铁”的决心和意志,表明毛泽东真想把钢铁工业抓上去。为此他在1958年提出了颇具“左”的色彩的“钢铁元帅升帐”“以钢为纲”的口号,搞全民大炼钢铁。可惜,为了进一步,结果退两步。他看到的武钢高炉炼出了铁水,可全国的许许多多的“小高炉”却只炼出了一炉炉废渣。这是毛泽东所始料不及的。
有关毛泽东读三国演义的文章
在讲“第一枪”的故事之前,笔者先简短分析一下武汉乃至湖北在辛亥革命前的状况。可以见出,在武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绝非偶然。湖北,处于中国之中部;武汉,号称九省通衢。由于封建官府买办化的加剧,清朝的一切“新政”,皆为迎合洋人而生,而中国原有的封建自然经济在西风中迅速解体。一方面是少数几个大城市“超繁华”,一方面是广大农村地区哀残不堪。湖北的革命势态一直呈独立发展势头。......
2023-09-28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带他俩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请求。顾,指拜访;茅庐,是草屋的意思,指刘备三次到茅草屋去拜访、邀请诸葛亮,亦做“三请诸葛”、“草庐三顾”、“茅庐三顾”,比喻真心诚意的向别人拜访、求教和发出邀请。内容参考于袁林、沈同衡1980版《成语典故》及网络“三顾茅庐”成语故事;图片来源互联网)......
2023-12-01
而且,在突厥人建立的政权统治下,波斯文学与美术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有说法认为,这正符合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消息传回国内后,卢斯塔姆亲自将毕坚救出。也正是由于卢斯塔姆的参与,波斯王凯喀斯鲁彻底打败了图兰人,并处死了图兰国王阿夫拉希雅布。在塞尔柱王朝的统治下,波斯政局日渐稳定,文坛诞生了两位新星。和菲尔道希一样,伽扎里也是出生于图斯,而后在尼沙普尔求学。......
2023-07-03
为讲清这个问题,毛泽东问刘备请诸葛亮干什么,言外之意,就是刘备是为了请教治国安邦的计策,是为了倾听孔明的意见。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也可以算一种封建时代的“民主”作风吧。刘备只请了孔明一个人,他的“民主”实在有限得很;我们的民主则要倾听党内外所有人们的意见,广度和深度都不是刘备、孔明们所能比拟的。......
2023-11-27
先主姓刘,名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此后刘备被任命为高唐县县尉,并升任县令。抵达徐州后,陶谦将四千丹杨兵给了刘备。刘备因此离开田楷,归附陶谦。刘备与袁术对抗了一个多月,吕布乘虚袭击下邳。吕布抓获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刘备率军转往海西。刘备重新得到妻子儿女,随曹操返回许都。刘备正在进食,闻言大惊,手中的筷子失落于地。正巧这时刘备被派遣出征,未能及时动手。......
2023-08-19
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你的所做所为,不要影响他人生命精髓替别人着想、顾及和尊重别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而修养正是体现在小事上的。至此,我才真正明白了坎贝尔先生说的“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这句话。......
2023-12-02
人生何处不快乐:与快乐同行,你的生命将因此而多彩生命精髓快乐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寻找快乐的人生才是健康的人生,寻找快乐的人生才是明朗的人生。生活中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面对生活我们要有追求快乐的态度,学会没乐找乐,没事偷着乐。在上海开会,散会时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家的电话,末尾的4个号码是“1414”。在日本坐新干线火车。日本朋友说,“他们说火车会污染,让收成减少。”......
2023-12-02
保泰持盈国泰民安 过渡性帝王明宪宗、明孝宗明英宗死后,其子朱见深即位,即明宪宗。一直有恋母情结的明宪宗遭受不了打击,半年后也病死。其子朱祐樘继位,是为明孝宗,改元弘治。其生母乃明孝宗正宫皇后张氏。而且,孝宗与张氏夫妇二人,乃历史上非常罕见的恩爱帝王夫妻。知己莫若父,对这个儿子的心性,明孝宗临崩前一语道明,可见他对少年儿子一直怀有忧虑。所以,明武宗当皇帝后,很快就对刘瑾加以提拔。......
2023-08-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