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郭老的贡献:毛泽东读《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翻案

郭老的贡献:毛泽东读《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翻案

【摘要】:郭沫若为曹操翻案有贡献,这指的正是1959年上半年评价曹操热潮中郭沫若所起的作用。这样,郭沫若从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为曹操翻案”的问题。有消息说郭沫若的“替曹操翻案”,是听到了毛泽东评说曹操之后采取的行动。不管怎么说,郭沫若的为曹操翻案,是引起了毛泽东的共鸣和赞同的,他也十分关注此事,以至十五六年后的批林批孔中,他还依据此事说郭沫若“功大过小”。

1973年5月25日晚,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上讲话。毛泽东强调要重视上层建筑,抓路线问题。他要求政治局的同志,也包括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在内,都要认真看书学习,要懂得历史,学点哲学,看些小说。毛泽东说:

郭老的《十批判书》有尊孔思想,要批判;但郭老功大过小,他在中国历史的分期上,为殷纣王、曹操翻案,为李白籍贯作考证,是有贡献的。对中国历史要进行研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乌龟壳(甲骨文)到现在,都要进行研究、总结,要有知识。(黄丽镛:《毛泽东读古书实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第312—313页)

郭沫若为曹操翻案有贡献,这指的正是1959年上半年评价曹操热潮中郭沫若所起的作用。(www.chuimin.cn)

1959年1月7日,郭沫若撰写了《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文,给予了曹操很高的评价。1959年3月23日,郭沫若在《人民日报》上又发表了《替曹操翻案》一文,这篇文章扩展了上文中提到的思想,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全面论述评价了曹操对民族发展和历史前进的贡献,明确提出了“替曹操翻案”的口号。这期间(2月9日—5月1日)郭沫若创作了五幕历史剧《蔡文姬》,剧中塑造了一个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迥然不同的曹操形象。曹操由“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贼,变成了“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为乐”的贤明丞相。这样,郭沫若从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为曹操翻案”的问题。郭沫若的文章在文学界、史学界和戏剧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掀起了争鸣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从1月下旬到6月底,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见诸报刊的文章、报道即达140篇以上。争鸣涉及的问题有:曹操对统一的作用问题;曹操是否堪称民族英雄的问题;曹操施行屯田的问题;曹操抑制豪强的问题;曹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问题;曹操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问题;曹操个人的品德问题;对小说戏剧中的曹操形象如何评价的问题;等等。问题涉及的范围之广,参加讨论的人数之多,争论景况之热烈,都是史无前例的,称得上是曹操评论史上一个盛大事件。

有消息说郭沫若的“替曹操翻案”,是听到了毛泽东评说曹操之后采取的行动。不管怎么说,郭沫若的为曹操翻案,是引起了毛泽东的共鸣和赞同的,他也十分关注此事,以至十五六年后的批林批孔中,他还依据此事说郭沫若“功大过小”。所谓功,即郭沫若“替曹操翻案”。1959年为曹操翻案,尽管期间也有遗憾,可无论是在文学批评史上,还是进而在学术研究史上,都有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端正视角,深化层次的积极作用。对这场讨论,郭沫若的发起之功不可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