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世界现代史: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世界现代史: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摘要】:该条约使土耳其丧失了独立地位。《洛桑条约》是凡尔赛体系中唯一的较平等条约,它使土耳其获得了民族独立,成为战后近东最稳定的国家。 《凡尔赛条约》和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战后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力地冲击着凡尔赛体系的基础。列强继续争夺霸权的斗争是削弱凡尔赛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1919年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伊条约》。规定保加利亚承认南斯拉夫独立,将西部马其顿和蒂莫克河下游地区划给南斯拉夫;北部的南多布罗加划归罗马尼亚;西色雷斯由战胜国代管,后划归希腊。保加利亚必须废除义务兵役制;陆军限额为2万人,不得拥有海、空军。赔款22.5亿金法郎,37年内偿清。

 

 

 

  1920年8月10日,战胜国与土耳其素丹政府签订了《色佛尔条约》。规定:土耳其的欧洲领土除伊斯坦布尔及附近地区外,东色雷斯和伊兹密尔地区割让给希腊,海峡地区为非军事区由国际共管,无论平时或战时均对一切国家的军舰商船及军、民用飞机开放;土耳其承认汉志和亚美尼亚独立;根据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文件,叙利亚和黎巴嫩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则委托给英国;土耳其领土仅剩下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区。条约还规定恢复帝国主义列强在土耳其的领事裁判权,战胜国有权监督其财政经济和关税。其军队不得超过5万人,不得拥有空军和炮兵,海军仅能保留13艘轻型舰只。该条约使土耳其丧失了独立地位。因此由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凯末尔领导的大国民议会坚决拒绝承认这个条约,致使《色佛尔条约》从未生效。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协约国与凯末尔政府于1923年7月24日另订《洛桑条约》以代替《色佛尔条约》。《洛桑条约》规定将小亚细亚全部领土和东色雷斯归还土耳其;承认土耳其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废除领事裁判权;取消赔款,财政不受外国监督和关税自主等。但维持海峡地区非军事化和国际共管,对其他地区的委任统治安排也未改变。会后协约国军队从伊斯坦布尔撤出。《洛桑条约》是凡尔赛体系中唯一的较平等条约,它使土耳其获得了民族独立,成为战后近东最稳定的国家。
  
 (www.chuimin.cn)

 

  《凡尔赛条约》和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它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经过近5年的时间,终于在欧洲、近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但是正如列宁所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①它内部包含的各种矛盾,必将使该体系的崩溃不可避免。
  首先,由于构成这一体系的几个主要条约对战败国极为苛刻,其掠夺性骇人听闻,因此,必然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加剧。德国资产阶级虽然被迫在条约上签字画押,但他们从未承认自己的失败。随着国力的恢复与增长,德国必然会从要求修改条约到不履行条约,直至撕毁条约。实际上在巴黎和会期间,和约的缔造者之一劳合-乔治就预感到这种危险。他在1919年3月25日的《枫丹白露备忘录》中写道:“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将它的军队裁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数量,将它的海军降到五等国家的水平。这一切终归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和会刚一结束,德国的复仇主义者便喊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的蔓延,是30年代纳粹党得以上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尽管战胜国一再标榜以民族自决原则处理领土问题,但实际上主要是根据掠夺战败国和它们自己的需要来实行这一原则的。因此,虽然一部分欧洲国家的领土基本上在民族的基础上重新加以划定,但在另一些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却产生了诸多新的民族矛盾,造成了中欧的巴尔干化,成为以后大国为打破凡尔赛体系而挑起新的国际争端的温床。
  第三,在建立凡尔赛体系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列强最初以消灭苏俄为目的,继而以孤立苏俄为目标,把凡尔赛体系变成了反苏反共的工具。同时列强虽慑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声势,在瓜分殖民地方面采取了“委任统治”的形式,但并未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战后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力地冲击着凡尔赛体系的基础。
  第四,凡尔赛体系是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它们之间的种种矛盾。列强继续争夺霸权的斗争是削弱凡尔赛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虽然留在该体系之外,但仍然在欧洲事务中发挥作用,并且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与英国和日本展开了新的争夺。


①《列宁全集》,第39卷,第3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