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无神论者。此书的写成同王充从小刻苦勤奋,广读博览,勤于思索是分不开的。王充从6岁开始学习,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通读了《尚书》、《论语》,后来又被送到洛阳的太学。虽然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的关怀和温暖,但年纪幼小的王充依旧立志做一番大事业来慰藉自己的父母,这一直是他最好的精神食粮,他拼命的博览群书,为日后的有所作为吸足了知识的养分。......
2023-11-27
古代闺阁千金流传下来不少反抗封建婚姻和私订终身后花园的故事,清代才女王贞仪却给我们留下了把亭园当作为科学实验基地的佳话。
一日晚上,从没进过新式学校的王贞仪走出闺房来到自家园中,在使女的帮助下,她异想天开地在亭中梁上用绳子吊了一盏水晶灯当太阳,又从内室搬来一座大圆桌权当月亮,凉亭正中的石头圆桌权当地球。她将这三件东西多次移动,变换三者的方位和距离。她全神贯注地根据书上学到的科学原理,仔细观察、反复琢磨,终于试验出了望月和月食的关系,对月食这一自然现象作出了正确的解释。
这位被使女看作中了邪的小姐,居然写出了《月食解》这样的科学论文。
王贞仪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做过官,官虽不大,家里藏书却放满了75只书柜。她自幼就喜欢在祖父的书房里博览群书。她年纪虽小,却懂得珍惜时间。她说:“人生学何穷,当知寸阴宝”,她认为人生有学不尽的知识,要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
可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不要说研究科学,妇女连写诗作文都有人讥讽,那些所谓士大夫们认为妇女只能侍弄酒食、缝纫衣服,不应握笔舞文弄墨。王贞仪对这种男尊女卑的封建习俗愤愤不平。她在写给女友卜夫人的信里说:”男女同是人也”她写的诗常借题发挥:“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不英雄!”她多么想挣脱男女不平等的羁绊,冲向云霄去自由的飞翔。王贞仪虽感到现实生活对她的压抑,但她并不自暴自弃。她主张妇女应加强学习,注意自身修养,“岂知均是人,务学同一理”。
王贞仪自己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每当夜深人静时,她常独自一人抬头看天,研究气象。她观察云彩的流动变幻,注意气候的干湿潮润,经过长期观测纪录,她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对于天气的变化,她已大体能掌握,可以做到预测阴晴风雨。对所在地区的天时和农作物的丰收或旱涝都能作出正确判断。在二十几年短暂的一生中,她写下了大量的论文、著作,现存的有《德风亭初集》十三卷。除文学作品外,还著有《星象图解》、《历算简存》、《地圆论》等十几件天文数算书和单篇文章。
王贞仪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她指责那些“看风水”、占卦过着寄生生活做骗人事的所谓“星相家。她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这些人多不读书,只讲名誉势力,不学正确道理,专门将所谓富贵贫贱,得祸得福等妖言扰乱人心,以谋私利。(www.chuimin.cn)
王贞仪的密友方夫人信佛,准备刻印《心经》以祈求幸福。她求王贞仪为她的《心经》作序。王贞仪和方夫人虽是好朋友,但干这种宣扬迷信事,她决不肯做。她断然拒绝为方夫
人的《心经》作序。在《答方夫人第一书》里她写道:“佛经……其言语荒唐,其词义晦,多空虚诡异之词,为《心经》作序,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在《再答方夫人书》里,她指责方大人不惜用大量金钱修庙做功德烧纸钱,九百万钱一把火烧掉,把老百姓辛勤劳动换来的财物用于供奉泥木之体。
在封建社会,特别是一个妇女,能有这样的见识是不容易的。
王贞仪在自然科学上,兴趣也是多方面的。她阅读了大量古代历法算术的著作,尤其对清朝初年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有关数学利历法的书籍,更是刻苦钻研。梅氏著作中有一本《筹算原本》比较难懂,不便初学,也不利普及,她把这本书改编,将书中深厚的道理,改用通俗浅显的文字和简便易懂的方程式编写,使初学的人一看就懂,便于掌握。王贞仪不仅习天文、精数学、懂气象,而且还通晓医学,并能为人诊脉看病。
“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生活在二百多年前的王贞仪少女时代就树立了这样的雄心壮志。当时,她既无老师传授,又无同学可共同探讨学问,甚至连极简单的科学仪器都不具备,就靠自己勤奋学习、刻苦自学、反复实践,取得了天文、数学、气象等学术方面的成就。这在当时是出类拔辈、绝无仅有的。清代学者钱仪吉称赞她为自班昭之后,唯一的女中杰出人才。
在封建社会时期,妇女是被禁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因为那被认为是不守妇道,而王贞仪却冲破当时的种种阻挠,研究日食和月食的关系,终于在天文学方面有所建树。不仅如此,她还拒绝推广封建迷信的佛法,更是难得。
虽然王贞仪的理想在当时并不被多少人理解和接受,但是她能够坚持自己的科学研究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她的这种钻研精神和上进心将是我们始终学习的榜样。
有关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的文章
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无神论者。此书的写成同王充从小刻苦勤奋,广读博览,勤于思索是分不开的。王充从6岁开始学习,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通读了《尚书》、《论语》,后来又被送到洛阳的太学。虽然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的关怀和温暖,但年纪幼小的王充依旧立志做一番大事业来慰藉自己的父母,这一直是他最好的精神食粮,他拼命的博览群书,为日后的有所作为吸足了知识的养分。......
2023-11-27
王罴性格耿直刚强,处事公平,乡里人都很敬畏他。但是,王罴管辖的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王罴体察民情,为民着想,百姓也都心甘情愿上交军粮。王罴性格直率,不修边幅,朝廷常有使者来。客人没有想到王罴竟会如此节俭,非常惭愧地离去。他的孙子王述由于父母早亡,也交由王罴抚养。王罴没能不朽,最终死于任上,身死之日,家里一贫如洗。王罴明白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浪费是一种对自己的劳动也是对他人的劳动的不负责任。......
2023-11-27
开始,杨坚一再拒绝。公元581年2月14日,杨坚传旨朝廷百官,举行登基典礼。正午时刻,杨坚率领几个侍臣,穿着常服自相府人宫,即皇位于临光殿,宣布各部尚书和各地军政主管任命之后,仪式即告结束。杨坚虽贵为皇帝,但很节俭,他个人的衣食住行都务求节俭,其衣服车舆破旧,随时修补,不换新的。杨坚在位24年,一贯反奢倡廉。同时,杨坚自己身体力行,为满朝文武大臣作出表率。就是在生命垂危时,杨坚也还念念不忘节约。......
2023-11-27
真宗时王旦累升知枢密院,又任宰相,进封太保。当王旦任宰相时,寇准屡次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短处,然而王旦却极力称赞寇准的长处。真宗由此更赏识王旦。寇准大为惭愧,见王旦说:“同年怎么有这样大度量呢?”皇上便将王旦一再推荐之事告知,寇准非常惭愧感叹,自觉德量远不及王旦。后来寇准终于不负王旦,成为宋朝贤相。所谓世间大福德之人,必有过人之德量,由此可以证实。......
2023-11-27
王翱的女儿进京的时候把这话跟母亲讲了。王翱任吏部尚书前,曾以都御史的官衔提督辽东军务,在他任职期满即将回京时,一位和他同在辽东任职的宦官出于对他的敬仰,送给他几颗大明珠。那时官场中行贿贪污成风,王翱却坚决拒收这些礼物。王翱见对方已经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只好收下了这几个珠子,并好好存放了起来。不久,那位宦官死了,王翱把他侄子请来,将这些明珠退了回去。......
2023-11-27
嵇康对琴及琴曲如痴如狂,十分喜爱,为后人留下了种种迷人的传说。当然,关于嵇康和音乐的故事,最著名的还属他临刑那一曲千古绝唱《广陵散》有一次,嵇康因事到洛西去,晚上留宿在华阳亭。嵇康喜出望外,更加急切地向来人提出很多自己的疑惑。......
2023-11-27
文种将范蠡举荐给勾践,成为勾践的股肱之臣。吴军大胜,直捣越国境内,占领了越国首都会稽,迫使勾践率五千残军退守会稽山。范蠡追随勾践20多年,献计献策,忠心耿耿,屡建奇功。范蠡不贪功利,两度逃官,这也是他懂得功高震主的道理。范蠡功成身退,虽然说是他所采取的远避祸患的一种对策,但能够在纷繁的政治斗争中看轻功名利禄,决然退出历史舞台,也是不容易的。功成名就之后要懂得明哲保身。......
2023-11-27
裴侠上任后,立即下令取消这一规矩,他说:“为了一饱口腹而使唤别人,我做不来。”裴侠离任时,两袖清风,一无所取。裴侠到任后,大刀阔斧,严厉整顿,不出两个月,贪官污吏的监守盗取便销声匿迹。裴侠知道这件事后,允许李贵自首,宽大处理。此事后被广为传颂,人人都赞誉地称裴侠为”独立使君”。裴侠无论官职高低,权力大小,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为官之德,清廉自持,克己正心,洁身自好,保持高尚的节操。......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