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播种未来-与生命对话:COP15的实践与思考

播种未来-与生命对话:COP15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昆明广播电视台于紫微每一粒种子,都有它神奇的生命状态。在纪录片《播种未来》中,钟扬说:“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虽然他永远停下了冲锋的脚步,但他留下的种子和梦想,依然会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播种希望,播种未来。

昆明广播电视台 于紫微

每一粒种子,都有它神奇的生命状态。有的会变身为一株美丽的鲜花,有的会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正是这些小小种子,为我们的世界带来了色彩和生机。但是根据科学家们公布的数据,全球百分之二十一的植物物种徘徊在濒危边缘。

位于昆明北郊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是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中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也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种质库,它的使命就是收集和保存野生植物的种质。如果哪一天某个植物在地球上灭绝了,只要种质资源库里有它的种子,我们就能挽留住它离开的脚步,为地球这颗美丽的星球保存一份深远的希望。

2018年10月25日,我和几位同事到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拍摄制作《昆明传奇》,近距离接触到了平常不为人知的种子库、DNA库,以及上万种濒危的、特有的种子。其中一部分,就是钟扬教授生前在青藏高原亲手采集的。那一刻,让人百感交集,也让我更加由衷地敬佩钟扬教授。(www.chuimin.cn)

1964年5月,钟扬出生于湖南邵阳,15岁时从湖北黄冈中学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984年,钟扬进入中科院武汉植物所工作,开始从事植物学研究。天资聪颖的他,很快成为当时国内植物学界的青年领军人物,33岁就担任了武汉植物所副所长。然而在2000年,钟扬却放弃职级待遇,应邀到复旦大学当了一名普通教授。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他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并从2009年起连续成为第六批、第七批、第八批中组部援藏干部。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钟扬教授的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他和自己的团队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同时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纪录片《播种未来》中,钟扬说:“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如今,钟扬教授采集的植物种子依然沉睡在地下六米、零下二十度的冷库中,成为可以跨越百年甚至千年的时间胶囊。这位毕生追寻梦想的科学战士、植物学家、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用有限的生命,探索出了无限的可能。虽然他永远停下了冲锋的脚步,但他留下的种子和梦想,依然会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播种希望,播种未来。它们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用蓬勃的生命告诉人们,曾有这样一位大学教授,用短暂而壮丽的一生,谱写了这首传唱千古的生命之歌。